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33311
大小:12.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1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圆锥的体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圆锥的体积》教案临泉县体育学校赵秀芳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具准备:简易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 学具准备:三种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圆柱的
2、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交流与展示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
3、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白板:
4、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底等高)。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5、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
6、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离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7、?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三、反馈与检测引导学生审题,先确定是什么图形,再想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公式列出算式。
8、这样对于后面的综合运用题,学生有了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就不会乱列式. (1)、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