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23703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教师徐华俊教材版本北师大2011版课题《体积单位》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够正确估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体积。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2.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
2、常见物体的体积。学情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体积的含义以及体积守恒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体积单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由于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又极为相似,因此在辨析这三种单位之间的异同时应作重点强调。教学过程过程(老师做什么)内容(主要设问,重点标记)方法(学生做什么)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启】1.出示水立方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2.那么立体图形与“立方”这个词有什么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体积单位(板书课题)1-1这个建筑为什么就得叫“水立方”呢?
3、叫“水平方”不可以么?1.学生回答:水立方2.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致范围应是建筑为立体图形,所以用“立方”更为贴切。结合学生熟悉的建筑“水立方”直接引出立方这一全新的概念,并将其与立体图形构建起关联,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并在上课之初就将体积单位这一全新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探究新知【学】1.借助点线面体,串联起相关集合知识。1-1常用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1-2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1-3常用的体积单位都有哪些?1.学生回答:厘米、分米、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体积单位3.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立方米借助“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当中完成对于体积单位的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明确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在本质上的关联之处,同时也在借助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三、学生交流【议】1.我们知道边长是1c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cm2,按照这个逻辑,棱长是多少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会是1cm3?2.以此类推,谁可以说一下1dm34-1你能在3分钟的时间里,不借助任何工具,用橡皮泥捏出一个体积大约是1cm3的小正方体吗?1.1厘米2.学生阐述3.学
5、生捏,之后阐述验证的方法(量棱长)。4.学生阐述方法(量棱长)借助、1m3?3.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概念与表示方法记住。4.深入体会体积单位5.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1dm3、1m3呢?4-2你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自己捏出来的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cm3呢?4-3量一量桌上的正方体纸盒,说一说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否为1dm3?4-4请同学们用这些长度都是1m的木条搭出一个正方体框架,怎么搭?4-5说1cm3的空间里大约能站多少五年级的孩子呢?5.回忆有关正方体的特性,选择8名同学进行
6、。6.是1m3,因为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7.用垫子搭建一立方米的空间,看能装下多少学生。8.学生举例。边长是1c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cm2推导出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dm3);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米3(m3)。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用以巩固之前的的认知活动中所形成的概念,进而理解内化。四、巩固延伸【练,检】1.填空2.判断3.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如果可以最好说说为
7、什么4.下列图形都是用1cm3的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学生作答1.巩固这节课所学到的基础知识。2.判断巩固概念外延,明确概念所指。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正确的体积单位。4.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在此强调体积的守恒性。板书设计体积单位一个正方体棱长为1m,体积是1m3棱长为1dm,体积是1dm3棱长为1cm,体积是1cm3“类比推理”教学反思一、在教具的选择与使用方面首先,我们都深信教具对于数学课的作用,因为教具本身简洁、直观,可以不用任何言语的说明某些问题,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
8、理解与记忆,至于提升学生观察、思考。空间想象方面的作用就不一一细说了。回顾我所执教的《体积单位》一课,微课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有关cm3、dm3、m3的感性认识,在课上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原本所期望的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的目的达到了,但反观整个教学环节,有了效果却丢了秩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