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06634
大小:1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给水处理工艺案例分析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水厂水源水库水质与给水处理工艺案例分析1.水源水质淡水供水水源采用水库水,该水库距厂址西北约10km。水源水质监测参数如表。2.工艺方案选择2.1.给水处理工艺简介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用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相类似水厂的运行经验及当地的具体条件等综合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来说,城市水厂的原水来自于水质较为洁净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通常采用以去除悬浮物、浊度和病原微生物为目的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同时根据原水的特性,再适当增加一些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即所谓的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工艺,它是给水厂处理的主体工艺。絮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
2、再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通过胶体颗粒以及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形成易于沉淀的絮状颗粒而经沉淀分离,此法适用于含有悬浮物与胶体的地表水的处理,对浊度、色度、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澄清是利用接触絮凝的原理,使新进入池内的微絮凝颗粒迅速地吸附在池中的大颗粒絮凝体上,从而提高设备的絮凝与沉淀效率。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质、藻类和许多附着在浑浊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滤后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浊度的要求。给水消毒主要是去除水中的病源微生物。2.2.水源水质分析本工程水源水来自地表水—八河水库,水库水质现状监测评价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水质,原水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浊度、悬浮物
3、及氯化物超标,根据对进水水质的分析及业主所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方案的目标污染物为少量有机物、悬浮物和氯化物。采用以物化法为主体的处理工艺。2.3.工艺流程确定目前,去除悬浮物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有絮凝反应、沉淀、气浮、过滤;从原水水质数据可知,水体受到轻微污染,采用常规的絮凝反应—沉淀或气浮—过滤即可去除有机物及悬浮物。本工程进水悬浮物及浊度不高,气浮与沉淀工艺均可,但气浮法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因此采用沉淀法,特别是在雨季或泄洪期时,还能有效除去水中大量的泥砂。去除氯离子的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电渗析制水成本较高;离子交换法需要再生,操作复杂,再生剂耗量大;反渗透膜法节能、经济、
4、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因此本工程采用反渗透膜法。因进水中氯离子含量约为380mg/L,最终水质要求为250mg/L,反渗透的出水氯离子含量约为8mg/L。为确保水质达标,设计进反渗透系统的处理水量为80m3/h,反渗透产水量为60m3/h。为保证饮水安全,给水需要消毒,给水消毒的方式有氯、臭氧、次氯酸钠、紫外线等。液氯适合大水量消毒,本工程水量较小,不适宜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成本较高;紫外线消毒无法保证管网余氯;所以本淡水处理站消毒工艺采用安全高效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次氯酸钠发生器是将按一定比例溶解的食盐水电解产生高活性次氯酸钠,在适宜温度时,其消毒效果与液相同,并
5、且优点是无嗅无味,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方案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工艺流程的说明:原水首先进入絮凝反应池,在絮凝反应池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反应后自流进入斜管沉淀池,沉淀池出水自流进入砂滤池过滤。滤池出水部分自流入中间水池提升进入反渗透系统;另外一部分自流进入蓄水池。水射器与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由水射器同步定比投加入反渗透出水管道中,充分混合后与另外一部分水在蓄水池消毒后供应全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消防补给水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