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

ID:42697103

大小:18.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0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说课稿  【教学设想】  1、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②根据分层,归

2、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根据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文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学难点:一,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二、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

3、及“可译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㈠教学方式:  学习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把学到的技巧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使本文的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三读: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  2、设置情境: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和视频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  3、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课外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比较他们与中国传

4、统建筑的特点。  ㈡学习方法:  精读研究法: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揣摩课文,深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认识。  对比学习法:把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的建筑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视频。一段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㈠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㈡课堂教学  1、导入:  利用视频《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唐代木亭模型》来引入全文,并且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知“斗拱”这一概念,以及明确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的传承。  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建筑导入本文,揭示课题

5、,并交代文体,指出其与记叙文的不同。而且简要地介绍作者。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直观感受,对学习说明文有极大的好处。  这一个步骤所需时间不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本文与过去学习记叙性文字有了区别,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全文思路。速读之前,老师予以指导:这其实就是给文章分段,然后总结段意。明确本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独立解决。  3、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我们了解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但是“中国建筑的具体特征”却还扑朔迷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6、就必须分析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鉴于此,我给大家出了两道思考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第一组研究第一题,第二组研究第二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这两道题是:  1、请把梁思成先生所总结的中国建筑的9大特征,再从3个角度高度概括一下。并据此,复述中国建筑的特征。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设计过程及目的】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巡视教室,通过询问了解情况,给予点拨。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遇到分类归纳不准确的情况时,可以人物为例来类比指导;在学生复述的时候,大屏幕出现故宫图片,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多表现为表述啰嗦、

7、拖沓,这就需要老师提前明确方法;  关于文法问题,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那么只需找出对应的本体,就解决问题了。学生的问题更多表现在不够全面,表述比较混乱,逻辑性不强,我就事先强调学生用笔写出来。从而,在与同桌的讨论中探究中保障答案的全面性,在书面的调整中加强语言的严谨性。通过这两道题的设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加强了文化厚度;而且锻炼了学生对使用类文本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了做题技巧。至此,学习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