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

ID:42677484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_第1页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_第2页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_第3页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_第4页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共情作为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也就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⑴。共情是护患关系的必备特质⑵,护士作为患者康复的帮助者与照护者,需耍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甚至要走入患者的内心世界,才可以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其情绪情感,进而才能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往往会因共情投入或承受救助对象的痛苦而使自身能量或兴趣减低,产生共情疲劳。1相关概念1.1共情疲劳的概念"共情疲劳(CompassionFatigue,CF)”一词最早出现于Joins

2、onL3J关于护士倦怠的报告中oFigley115]于1995年最先将共情疲劳引入助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并用该术语描述助人群体因向救助对象提供助人服务而导致自身出现各种不良身心反应的消极后果。Figley将共情疲劳定义为:助人者在向服务对象提供援助服务的过程中,因共情投入或承受救助对象的痛苦而使得助人者自身能量或兴趣减低,是由于了解个体的经历或遭遇的创伤性事件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行为和情感结果,又被称为“照护的代价(Costofcare)"o1.2共情疲劳的症状Figley(1995)⑹从创伤学的角度对共情疲劳的症状表现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根据PTS

3、D的分类方法将共情疲劳的症状划分为:侵入性症状(即创伤再体验)、逃避性症状(即对创伤的回避或麻木)与警觉性症状Roney(2010)⑺则把共情疲劳的症状表现分为三个层面:身体症状、心理症状和人际关系症状。共情疲劳不仅会使护士出现一些身心失调症状,比如侵入性图像、逃避、过度警醒、情绪痛苦以及认知变形等;而且还会降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并损害其工作能力,影响治疗护理的有效性。Quinal等⑻对64名肿瘤更护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3名肿瘤护士共情疲劳发生率为37%,最常见的5项症状为:睡眠障碍、闯入性思维、易激惹、未来无望感和活力水平减低。1.3肿瘤科护士

4、共情疲劳肿瘤科护士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每天接触肿瘤和临终患者。这就要求肿瘤科护士具有准确识别和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处境,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满足病人的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研究表明,护士共情能力与改善肿瘤及临终病人心理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⑼。然而,强烈的共情、认同患者的痛苦,将导致护士共情的疲劳甚至导致情感耗竭,需要特别关注并改善护士共情疲劳现状。肿瘤科护士在患者恐惧时要为其提供支持,尤其是当患者接受肿瘤诊断的消息时,护士通常要对其解释治疗方案并援助患者让其看到生活的希望,努力缓解患者由痛苦产生的不良反应;在

5、患者临终时增进其生理和情感舒适。护士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护患之间往往会建立起长期的友谊,一旦患者死亡,护士、患者及家属建立起的深厚的感情将转化为一种压倒一切的伤痛肿瘤护士持续、重复暴露于这种慢性应激或创伤中,极易发生共情疲劳。在一项对216名临终关怀护士的调查⑹中显示,有26.4%的护士存在高风险共情疲劳,52.3%存在中度共情疲劳。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文献关于护士共情疲乏的报道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财,包括急诊科护士、肿瘤护士、临终关怀护士、儿科护士、ICU护士、法医护士、创伤护士、助产士以及受虐妇女护理等。注册护士被记录的共情疲劳患病

6、率已范围已从16%至39%,倦怠从8%-38%E13]o并且可查到关于肿瘤护士共情疲乏的研究,相关的测量量表多为心理学上的测量量表及工具。2.2国内研究现状在医疗卫生行业,对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研究较多,认识到诸如工作压力、环境、教育程度、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对倦怠的影响,但很少关注到共情疲劳的问题。国内文献关于护士共情疲乏的研究多集中在近几年,涉及专业领域主要是急诊科护士E囚等,但没有针对肿瘤护士共情疲乏的研究,仅可在不分专业领域的护士共情疲乏研究中零星涉及,不能体现肿瘤护士共情疲乏的特点。3共情疲劳原因分析Yoder(2010)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了

7、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现,引发护士共情疲劳的几个主要因素为体制问题(如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有关护理患者数量的规定等)、照顾患者(如患者的严重程度、患者在护理吋的表现、患者及其家人的要求等)以及自身问题(如个体精力有限、工作经验不足等)等泅。有研究表明女性出现共情疲劳的可能性更大,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现象导致了女性对于职业压力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可能也会更倾向于去暴露而不是遮掩自己的症状,因此测量到的共情疲劳现象中女性要高于男性。年轻者•较年龄大者,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利倦怠,而年龄越大,则越容易出现共情满意。未婚者的共情疲

8、劳危险性更高。职业经验年限、个人创伤史,有无特殊的创伤教育和训练,以及长时间接触或者大量接触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