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77055
大小:96.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U型理论:让学习逾越精神的鸿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U型理论:让学习逾越精神的鸿沟2013.01.2814:10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程冠军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日前,浙江省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一期领导干部“U型理论”培训班。U型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默博士对学习型组织研究试验时,发现并开创的一个新的学习理论。在清华大学,本报记者对U型理论的创始人奥托·夏默博士进行了专访。 为改变而学习 记者:浙江省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领导干部的U型理论培训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您与彼得鸰圣吉先生专程来参加结业典礼,足见您
2、对这个培训班非常重视。U型理论是不是学习型组织的升级版? 奥托·夏默:浙江省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这个领导干部的U型理论培训班,是U型理论第一次在中国进行试点。起因是前不久,我在印度尼西亚搞了一个试点培训班,非常成功。新加坡佳通轮胎集团的林美金女士对这个项目十分推崇,她是在参加了印尼的学习之后,感觉收获非常大,才决定把这个项目介绍到中国的。U型理论在非洲、欧洲、南美、印尼、美国等50多个非营利组织里都做过测试,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U型理论可以说是学习型组织的深化扩展版,它不但包含了学习
3、型组织的内容,而且还有更深更广层面的东西。U型理论是教给我们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的一种理论,这也是提升领导力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跨界合作,解决社会的系统问题。 这次培训整个课程的编排也是一个U型,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社会到大自然,整整4个月的探索之旅,目的是让学员在新的环境里去聆听,换位思考,然后进行个人反思。每个学员都发挥了自己的创新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学员们一共做了5个案例,都是用U型理论来解决问题的,试验结果表明很成功。在这次课堂里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
4、芽。 U型理论的提出 记者:您的U型理论提出来有多少年了?U型理论与彼得騠圣吉先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有什么不同? 奥托·夏默:U型理论真正提出来是1999年,它与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互补的。18年前,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创建的学习中心做研究时就发现,彼得圣吉在做案例应用的时候,有些案例很成功,也有一些不成功。这时我突然想,一样的工具,为什么有些组织就能成功,有些就不成功呢?答案是:一个领导者,如果他想作出改变就会成功,否则就不会成功。一说到领导者或领导力,我们就说这个领导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5、U型理论不是看做什么,怎么做,而是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源头”。彼得得圣吉和我在过去几年所做的研究发现:学习是从两个点产生的。这两个点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也就是说一类的学习是从过去的学习,一类是从未来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向过去学习,经验式地学习。但是,面对当今的挑战,只是从过去学习是不够的。所以过去15年里面,我所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在未来呈现的时候,从“未来”学习,来解决未来的问题。这就是U型理论产生的动因。 U型理论的四个层面 记者:未来是还没有发生的事物,我们怎么可以向没有发生的事
6、物学习呢?您的U型理论中有一个关于改变的四个层面,请您介绍一下这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奥托·夏默:我调研了150多位当今世界上的创新家、思想家们。我发现,这些成功者不只是从过去的经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在未来趋势初露端倪的时候去感悟,然后再做出决定。 U型理论不是发现未来,而是感知未来。它是让你必须停下脑子里旧有的模式、经验,然后沉浸到现在的“场”里,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你一个想法的火花迸发出来的时候,你快速行动去做一个原型,去检验、修改,再检验、修改。从这一过程中得到反馈。未来学是从过去
7、延展到未来,U型理论是和“当下”连接,然后再对突发的事情去做出决定。U型理论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它能够使你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反思,然后再有所创新地做出决定。 我们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出现了问题,马上想以前的经验是什么,然后做决定。思维是从A到B一条直线。U型理论则不然,一旦情况出现,你先沉静下来观察,和自己的内在联系、反思,然后再去做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叫U型的原因,U不是一个直线,是先沉淀再上升。 U型理论中有一个关于改变的四个层面。第一层是被动反应(re-acting)。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是由
8、固有的架构产生的。一个人如果保持习惯性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思考和改变。通过观察,你开始去看外边真正发生什么了,了解你的利益相关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学会观察,开放思维,才可以看到新的东西,才能进入第二个层面。第二层是改变系统(re-designing)。改变系统比经验主义进了一步,但是还不能彻底改变思维,它还是外在的,依然是表象。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改变视角,换框,重新生成。第三层是改变框架(re-fra-ming)。彼得圣吉就提出来改变改善心智模式,这也是“五项修炼”之一。我认为改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