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体制创新论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

ID:42644028

大小:133.62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19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_第1页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_第2页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_第3页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_第4页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包容性体制创新论关于中国改革、两岸整合和新普世文明的理论探讨常修泽•2013-03-2014:56:52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期【内容提要】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在转轨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些是与世界其他转轨国家相同的,有些是其他转轨国家所没有的,还有一些问题是带有世界关联性的。基于此,作者以老子《道徳经》屮的“知常容,容乃公”思想为基础,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论证了“包容性体制创新”的理论观点。“包容性体制创新”这一新命题,涉及的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其实质是在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胸怀

2、寻求公平正义,通过构建更大范围和更高境界的制度治理框架,来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制度创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该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的设想: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屮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的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人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屮第-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

3、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利领向。【关键词】包容性体制/体制创新/制度文明/多元文明交融/新普世文明发轲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及相应的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迄今己经走过了三十余年。就其实施的战略方向來说是正确的,而且成果也举世嘱目。但是,着眼于屮国、亚洲和世界“下一个三十年”,这一改革将会遇到更严峻的挑战。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在转轨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有些是与lit界其他转轨国家相同的,主要是怎样凝聚社会更多的共识,组成更宏大的改革大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的问题;有些是其他转轨国家所没有的,主要是如何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构建两岸同胞共同“聚兴屮华”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带有世界关联性的,主要是包括屮华文明在内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如何在多元基础上由隔阂走向交融的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广博性和战略性,笔者认为,当代转轨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的推动者,自身需要开阔胸襟,从更大视野和更高层面来研究转轨问题。基于此,笔者在此前曾提出“包容性体制创新”的命题。[1]7在讨论转轨国家改革和发展战略时,尤其需

5、要这种包容性思维。本文就“包容性体制创新”再作进一步探讨。一、提出“包容性体制创新”的考虑: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的分析首先需要指出,“包容性体制创新”是笔者在研究“包容性发展”过程屮得到启发,进而引申、推衍到制度经济学领域而探索性地提出来的,它与“包容性增长”或“包容性发展”不是同一命题。从有关文献检索得知,“包容性增长”或“包容性发展”之概念,前些年就已问世。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率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并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观念之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先后儿次就“包容性增长”或“包容性发展”相关话题发表过演讲:第一次是在2010年

6、9月,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发表的致辞题H中就有“实现包容性増长”的内容;两个月之后,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再次提出“倡导包容性増长”;翌年4月1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胡锦涛更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不过,这次讲的“包容性”后面,已由“增长”变为“发展”。笔者理解,提出“包容性发展”,意在倡导和推动更为公平和均衡的新发展方式,让所有人都从中获益。所以笔者曾提出:“包容性发展,是一个以共建共享为本质耍求的现代发展体系。”[117与“包容性增长”或“包容性发展”所涉

7、及的经济增长或发展命题不同,“包容性体制创新”这一新命题涉及的是制度经济学或有关制度文明领域的问题。其实质是在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胸怀寻求公平正义,通过构建更人范I韦I和更高境界的制度治理框架,来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制度创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新范畴。为什么笔者提出并强调“包容性体制创新”?笔者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历史启迪:屮国治国之“大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民族。中国古籍中有大量有关“包容性”的论述。作为中国治国之“大智慧”结晶的老子《道德经》,就有

8、一句名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道德经》第十六章)[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