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ID:42633075

大小:20.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8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_第1页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_第2页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_第3页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_第4页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中正确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摘要:本文通报阐述学习动机理论,指导在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正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研究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逐渐走向成熟和细致化。学习动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关键字:学习动机教学理论培养激发与任何行为必然存在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

2、组成部分。因此,要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理论(一)驱力说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是驱力说。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该活动导致需要满足,立即便停止。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二)强化说强化说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也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强化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基本观点:①动

3、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②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行为动机是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后,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坏处。这两种不同的后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前者激励个体继续从事类似行为,后者则约束和压制个体类似的行为。因此,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即外部施加于学生个体的影响。(二)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动机起源于

4、需要,而需要是按层次排列的,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他又把七层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为基本需要,较高的后三层需要称为成长需要。在马斯洛看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属认知的需要,而求知需要的产生则取决于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根据马斯洛的理论,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基本需要未能获得满足,所以未能产生求

5、知的需要。因此,当学生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学生便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并非尽然如此。有些学生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按马斯洛的说法,这是因为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是进取向上,其二是退缩逃避。人的本性是善的,进取是人的本性,退缩是从后天环境中学习的结果,主要是从失败多于成功的经验中学得的,因此要使学生进取向上则应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四)成就动机理论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成就动机是

6、指对自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引起的。1956年和1957年,阿特金森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因此这类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对于完

7、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五)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韦纳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的归因是消极的,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就会缺乏学习动力。既然学习动机产生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那么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动机状态。针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消极归因倾向而采取的归因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

8、在学习任务上,不要为失败而分心;帮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信息不足或方法策略不对,而不是缺乏能力。(六)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实施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