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ID:4262932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_第1页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_第2页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_第3页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泉薯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摘要简述了泉薯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甘薯;泉薯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泉薯9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淀粉品种,于2009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集聚了丰产、食用品质优、淀粉含量高及商品外观好等优良性状,适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泉薯9号株型短蔓半直立,叶片心形、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茎中等偏粗,叶中等偏大。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红色和薯肉黄色,薯身和薯皮光滑,外观品质好。单株分枝5~7条,单株结薯3~5个,

2、薯块大小较均匀,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约90%o田间未发现蔓割病、薯瘟病、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鲜薯于11-12月收获后贮藏至翌年3-4月,较少出现干腐、薯皮皱缩、糠心和萌芽等现象,烂薯率和薯重损失率均较小,食味优。薯块种薯埋种后1个月出芽,岀苗齐,产苗量多,剪苗后恢复快。1.2薯块产量与品质2008年,泉薯9号鲜薯产量为40.68t/hm2,比金山57增产10.15%;薯干产量为12.77t/hm2,比金山57增产35.64%,薯块烘干率为31.4%,比金山57高5.9个百分点,出粉率为20.95%,比金山57高5.12个百分点,居第3位汐卜观品质好,薯块长纺锤形,薯身和表皮光

3、滑、无条沟、无根点,薯皮红色、色泽鲜艳;蒸熟食用,质地粘度好,味道香甜,综合食味评分为85分,优于金山5701.3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特性泉薯9号茎叶鲜产植后60d为16.65t/hm2,高于对照种;90d达最高,为21.26t/hm2,略高于对照种;之后下降平稳,各期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种相比较,泉薯9号茎叶具有前中期生长速度快、产量较高,中后期消退平缓,收获期产量仍较高等特点。中后期茎叶消退平缓为其鲜薯快速稳定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泉薯9号块根鲜产植后60d为5439kg/hm2,明显低于对照种;60^120d期间,与对照种的差距逐渐缩小;植后150d为38.24t/hm2,与对

4、照相当。块根生长于屮后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是其主要特点。2栽培技术2.1选作晚薯,培育壮苗种薯繁育宜选择水旱轮作地作晩薯种植,留种时宜选择单株结薯好、薯形长纺锤形、薯身及表皮光滑、无病虫害、无破伤、个头中大的薯块。泉薯9号茎叶较粗大,单薯出苗基数较多,出苗后,宜视疏密及吋剪苗或掰芽进行繁殖并加强水肥管理[1]。薯苗繁育过程中应以茎蔓粗壮、节间较短和叶面肥大作为壮苗的主要依据之一。1.2适吋早插,合理密植一般早薯于5月、晩薯于大暑前种植。采用15〜20cm壮苗,插入土中3〜4个节,与地面呈一斜角,苗尖露出地面1~2节。泉薯9号结薯个数较多,但成薯数及薯块大小受栽培条件及措施影响较大

5、,作鲜薯食用可适当密植以提高商品卖相,作淀粉加工用可适当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植4.5万~6・0万株/hn)2[2-3]。2.3肥水管理早施点头肥有利于茎叶早生快发,一般于插后5~7d施尿素75kg/hm2:结合中耕除草重施夹边肥,有利于中后期茎叶生长良好、不早衰和保持较大的绿叶面积,一般于插后15〜20d施尿素150kg/hni2.三元复合肥(15-15-15)300^450kg/hm2o干旱及吋浇水。2.4病虫害防治福建省甘薯主要病害有甘薯蔓病、薯瘟病及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薯小象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白粉虱等。据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结果[4],泉箸9号抗蔓割病、抗箸瘟

6、II型菌系,中感箸瘟I型菌系,大田表现为中抗薯瘟病,因此一般不会严重发生这2种病害。病毒病以防为主,通过选留无病种薯、及时清除发病植株、防治传毒害虫(如白粉虱)等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斜纹夜蛾、红蜘蛛和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治,要点在于早(虫口基数较少时)和连续防治。廿薯小象甲的防治以防为主,水旱轮作为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收获时彻底清园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一旦发生可采取诱杀成虫、防止土壤龟裂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减少其危害。泉薯9号结薯较浅,较易受甘薯小象甲危害,尤其在闽南旱地栽培应注意该虫的防治。2.5适时收获泉薯9号结薯较早,而生长后期仍有较高的薯块增产率,故宜适当早种以延长生长期,

7、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45〜160d。选择晴天或阴天收获,从收获至贮藏都应做到细收、收净、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以防薯块破伤。3参考文献[1]熊飞•山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1.科学种养,2009(9):15・[2]孟令文,安颖蔚,付雪娇,等•甘薯新品种辽薯2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9(4):253-254・[3]马建华•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14):7・[4]余成章,傅文泽,何文中,等•优质多抗高淀粉廿薯新品种泉薯9号选育研究[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