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效用理论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货币政策效应理论综述学生:XXX专业:金融学班级学号:XXXXXXXXX课程名称: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11摘要:货币政策已成为货币当局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关货币政策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当丰富,本文仅就货币政策效应这点进行粗略回顾,先是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进而转入回顾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旨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总体认识。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效应一、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争论(一)古典经济学萨伊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定理认为,经济运行不需要国家干预就能顺利地达到自动均衡。因为市
2、场会自动出清和要素价格变动的完全弹性。从萨伊定理我们可以认为经济中只存在着物物交换。在这种物物交换的经济中,否定了货币对实物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因此在古典经济理论的货币经济中,货币政策是没有地位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无效的。(二)瑞典学派货币非中性论瑞典学派的开创者维克塞尔否定了“萨伊定理”。维克塞尔本人提出了“自然利率”的概念。当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一致时,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因素就不影响经济。但在更多情况下,二者是不一致的。当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业家因获利希望较大而扩大生产;生产扩大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从而生产资料所有者货币收入提高。在利率较低情
3、况下,提高货币收入更多的不是用于储蓄而是消费,这样造成消费品需求上升,从而消费品价格上升,以致为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品需求和价格也上升,这便形成经济上升的累积过程。相反,假如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则一切与上述相反,形成经济下降的累积过程。11因此他认为唯一可行的政策措施就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来使之与自然利率一致,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三)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因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尤其是投机动机,并且流动性偏好是心理活动,货币需求也就难以预测和控制。而货币
4、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能够影响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投资和国民经济,因为政府为了扩大总需求而进行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会导致利率的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避免或减轻了失业和经济危机。同时,凯恩斯认为利率的下降是有限的。由于存在着流动性偏好,当货币数量相对增加时,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增加更快,利率下降幅度可能不大,或者没有下降,因此货币当局的政策难以实现。当利率不再下降时,灵活性偏好是绝对的,这便是“流动性陷阱”。因此凯恩斯得出结论,在大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效。然而,凯恩斯本人却没有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
5、凯恩斯主义者补充了凯恩斯在需求管理中忽视掉的其他情况的分析,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他们也将货币政策这一财政政策的辅助手段,提高到与财政政策同样重要的地位。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者运用IS-LM模型工具,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松紧搭配”。继凯恩斯主义之后,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新古典综合派,他们假定劳动市场的货币工资是刚性的,但并没有同样地假定商品市场中的价格也是刚性的。因此,新古典综合派既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经济“非均衡”的观点,又回归了古典经济的“商品市场出清”的观点。因为,新古典综合派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对称的特点,即
6、假定了货币工资是“刚性”,又假定了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是具有“弹性”的新古典综合模型的不对称性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不满。因此,西方经济学界有两种思路来克服,第一种思路是保留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是具有“弹性”,而修正货币工资是“刚性”的观点,坚持这种思路的主要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为代表,也就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思路是修正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是具有“弹性”,而保留货币工资是“刚性”的观点,这一派主要坚持了凯恩斯的基本信条,主要代表人是巴罗和格罗斯曼,这也就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方向。11(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由
7、于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致,也就是说,厂商和劳动者都只看到自己的产品或价格的上涨而未能有时间去观察整个社会的劳务的价格的上涨,也即存在着“货币幻觉”,结果劳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务,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因而,社会的就业增加,货币政策有效。然而,在长期中,厂商和劳动者会发现自己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在考虑通货膨胀以后并未上涨,人们也在长期内不会出现预期失误或货币幻觉,因此失业率将保持在“自然失业率”上,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货币政策因而无效,反而会造成通货膨胀。卢卡斯认为在货币经济中,货币最重要,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而
8、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由于货币是中性的,因而,从总体上看,无论松的或紧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如果政府实行的货币政策是突然的,公众“不能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