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02227
大小:18.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8
《“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的经历、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读书的方法。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套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循序渐进:朱熹主张“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细绎玩味。”他指出,读书应该按照文
2、章的次序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量力而行,“循序而有常”,同时,读书也要脚踏实地,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他说,“凡人读书,须虚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说得皮肤上。” 熟读精思:朱熹指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也就是说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他说,有些人读书“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因此,读书要读足一定的遍数,“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而熟读的目的又是为了精思,“读
3、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就是说要反复思考、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贯通处,达到玩味人心的程度。 虚心涵泳:朱熹主张“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所谓“虚心”。他指的是要“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即读书时要“自家只平著心去秤停”前贤之书,不要先人为主,以圣贤言语来凑自己的主观想法.牵强附会。“所滑‘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就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深入领悟书中的精义旨趣。他说:“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切己体察:“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义理,须反来就自家
4、身上推究。”也就是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心领神会、身体力行,通过自己日常的实践加深对圣贤之书的理解。着紧用力:朱熹指出:“为学,须是裂破藩篱,痛底做去,所谓‘一杖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使之历历落落,分明开去,莫要含糊。”这就是说读书应该提倡专一精进、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他主张读书要“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指在时间上要争分夺秒,毫不松懈。 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指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他说:“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
5、,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而读书的专注精抻与毅力,又源于“持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学习者能否立定大志,是读书成功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于老师上课及课后查阅资料总结所得。但任何思想学说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对于前人的著作,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以下是我对于“朱子读书法”的体悟心得。 1、学习是一个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一曝十寒、忽冷忽热,也不能一味贪多、急于求成,否则,将导致脑子里装满了片断的、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法从
6、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2、机械识记是记忆的必要基础,而积极思考基础上的理解记忆则更为重要,效果也更好,因为将书本知识读得烂熟成诵,的确有助于学习材料的保持,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但学习者在熟读韵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展开“无疑——有疑——解疑”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活动,不仅能发展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而且更能提高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习得以深入开展。因此,在读书过程中,要熟读更要精思。 3、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
7、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而朱熹明确指出读书时要“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亦即要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消除“定势”的影响,从而以若谷之虚怀,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4、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个人实践活动当中。这就使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者读书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书本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习者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入,对其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 掌握,同时也促进自身实践活动能力的增强。 5、合理安排读书时间。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在情绪上,必须抖擞精神,积极奋发
8、;而坚强的意志在读书过程中也十分重要,他使学习者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情绪状态,并使其在认识的支持与积极情感的推动下,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 我们应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同时要不时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以免自己会遗忘一些重要的足迹。端正态度,在学习和理解圣贤之意时,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谦虚严谨的学风必不可少。在做任何事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