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统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产业划分:1.第一产业——农业:植物栽培业(种植业、林业);动物饲养业(畜牧业、渔业)2.第二产业——工业:采、制、建、煤气、电、水;建筑业:建筑、安装、开荒、水利工程。3.第三产业——流通部门:运输业(含电讯)、商业(含饮食);服务部门分为(1)生产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等;(2)居民素质服务部门:科、教、文、卫、体等;(3)公共需要服务部门:机关、团体、政党等农村经济统计学:是以农村地区为范围,对农村中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发展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区域性综合统计学。农村经济统计的内容:1.要素统计(人口、劳动力统计;土地利用统计;农村资产统计)2.生产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农、林、牧、渔;农村非农产业生产统计)3.综合统计(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农村生产总值统计、农产品成本与价格统计、农村住户调查、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统计、农村经济效益统计)农村经济条件统计基本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除阳光、空气、水份等自然条件外,劳动力、土地和资产构成了农村经济的最基本条件.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统计:我国人口按生活地域分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统计意义农村人口是农村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它提供劳动力资源,创造各种物质财富;同时作为社会产品的最终消费者,要求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农村人口:指农村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外出的民工、工厂合同工及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但不包括户口在家领取工资的国家职工。总人口指标:在统计上可分为两种,即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在常住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户籍登记的人口。因各种原因暂时外出,或常住外地,或已搬迁但尚未办妥户口迁出手续者,都应在统计时点上统计为常住人口现有人口:是指在统计时点上居留在本地的全部人口。凡常住人口暂外出者不统计在现有人口内,因投亲访友、旅游和因公在本地居留者.不论其居住在何种场所,皆应计入现有人口之中。农村户数:指居住在乡村的常住户的总数,不论其职业如何,家庭户和集体户,均作为农村户来统计。人口构成:分为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是将人口按性别分组,分别统计不同性别的人口数,并计算反映男、女性别构成的统计指标,性比重和性比例。(1.性比重是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各占的比重.性比重=男性(或女性)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性比例是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间的比例.通常以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性比例=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性比例指标可分为普通性比例和出生性比例。)年龄构成——当前我国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几种年龄分组如下: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有劳动能力组、被抚养人口组、法定婚龄起点组、有生育能力组、义务兵役组、有选举权组人口变动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而引起变动,称为人口自然变动;二是由于迁出、迁入而引起人口变动,称为机械变动(或称迁移变动)。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出生的确切概念是活产。出生人口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活婴数之和。出生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一般为年平均人数)对比的相对数。千分数。人口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死亡人数: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疾病、人身事故等)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不包括死产)。为了比较和评价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上的人口总体的死亡水平(死亡程度),需要计算人口死亡率指标。死亡率:是把某一年的死亡人数和该年的平均人数相比的相对数。人口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内平均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数: 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为了反映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需要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认增长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国家或地区(市、乡)之间的移动。迁出人口数:指一定时期内本地区迁到外地的人口;迁入人口数:指一定时期外地区迁入本地的人口。人口迁移差额: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减迁出人口数之差额。迁入率:反映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迁入人口的相对规模。迁入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迁出率:反映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迁出人口的相对规模。迁出率=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净迁移率:是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人口迁移差额与该地区同一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净迁移率=年内迁移差额/年平均人数×1000‰=(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数: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增长变动的绝对量,又称净增人口数,其变动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移增长。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十人口迁移差额人口增长率: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如五年、十年等)人口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又称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增长率=(报告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100%年人口增长率:要了解某一年份的人口增长程度,需要计算年人口增长率。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l000‰农村劳动力统计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统计、农村劳动力数量统计、农村劳动力构成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农村劳动力资源统计:1.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指在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总数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和虽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数,包括待业人员和其他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却未参加劳动的人口数。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和因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数,也不包括户口在农村的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数。2.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农村劳动年龄(男16—60岁、女16—55岁)内的人口总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3.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4.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口指男女在16岁以下及男在60岁以上女在55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是指农村人口中经常参加乡村集体(包括乡办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生产劳动的整半劳动力。凡是由乡村分配劳动任务或承包乡村各种生产任务,并从乡村直接取得实物、现金收入和从承包的生产任务中获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劳动力,不管他从事何种劳动,都要统计为乡村劳动力。国家向乡村调用的民工;由集体经费支付工资或补贴的乡脱产管理干部;乡村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而收入交乡村,并从乡村取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合同工、临时工、亦工亦农人员;自行外出但户口没有转出的劳动力,都应包括在内。PS十六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由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都不应统计为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资源构成图 农村总人口数适龄劳动人口(男16-60,女16-55)其他人口(学龄前、学龄、老年)现役军人社会可能利用适龄劳动人口残疾服刑早休人口适龄劳动力能利用人口不足龄劳动力超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家务劳动在校学生待业人口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工业劳动力建筑业劳动力运输业劳动力商业劳动力服务业劳动力其他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统计—定时点上的劳动力数量:是一定时点上劳动力的实际规模,是研究劳动力构成、变化和编制劳动力计划的基本指标,也是用来计算—定时期内平均劳动力数量和分析劳动力合理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劳动力数量:是用来表明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力平均规模,研究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依据。这个指标的具体计算可采用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在计算时,根据所掌握资料的连续性和间隔期是否相等区别对待。农村劳动力构成统计:1.按性别分组分为男劳力和女劳力两组,分别计算男女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说明劳动力性别构成的现状。2.按劳动力的强弱分组分为男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女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男女整半劳动力年龄界限的规定是男劳动力16—60岁;女劳动力16—55岁3.按从事劳动的生产部门分组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乡(镇)经济组织(社务)管理及其他劳动力。4.按文化程度分组分为文盲、小学、初中、农中、高中和大专程度等。也可以按其相应的学习年限分组。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②后备劳动力逐年增长;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1.抽样推算法先算抽中户劳动日总天数,然后计算各业劳动力占用天数,年终算出全年实际用工天数,最后用下面公式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数×300—各业生产占用的劳动力天数)÷300;2.算大帐法先算出某地劳动日总天数,然后算出各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劳动日总天数进行推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数×300—各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天数)÷300★公式中300(280)为365天减法定假节日之近似值第二节农村土地及利用统计土地概念:广义由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及以上和以下一定幅度的空间中自然物和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立体概念)包括陆、水、矿、植、阳光、雨露、空气等。狭义地球表面的陆地和除海洋以外的水域。(平面概念) 土地属性:1自然属性位置固定、数量有限、质量差异、不可代替2经济属性功能永久、变更困难、报酬递减、后果顽固土地面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个生产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面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陆地面积和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通常用平方公里表示,农业中用市亩表示。(1平方公里=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土地的自然形态分类1.陆地按地形分为平原、盆地、丘陵地、高原、山地等。按土质分为黑土、黄土、红土或沙土、粘土、盐碱土等。2.水面可分为江、河、湖、池、港湾、水库、渠道等。土地按用途和开发利用情况分类:1.已利用土地可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疗养用地等)。2.未利用土地可分为可利用土地(如可垦荒地、可养殖水面等)和不可利用土地。土地按占有和使用权限分类:1.国家所有城市的土地一般属于国家所有。2.集体所有农村和市郊的土地,除法定用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均属集体所有。宅基地和承包土地、承包山地属集体所有。按使用者经济类型分:1.国营农业使用。2.农村合作经济统一使用。3.农民承包使用。4.农民自留地、自留山。5.其它土地综合分类土地资源(1)已利用土地:农业用地(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场、养殖水面、其它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特殊用地(国防、名胜))(2)未利用土地:可利用土地(可垦荒地、可养水面);不可利用土地(沙漠、戈壁、寒漠、荒漠、雪山、冰川、石骨山地)目前我国试行的土地基本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综合标志进行划分的。具体分类如下: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通用地7.水域8.末利用的土地农业用地数量与构成统计农业用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农业生产及农业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苗圃、草地、养殖水面、可垦荒地以及其它农业用地(如农田水利建设、田间道路及其它生产性建设物占用的土地)。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用地中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土地,即耕地、园地、林地、苗圃、牧草场、养殖面积等。耕地面积:指种植农作物的田地面积。包括熟地、新开荒地等。耕地分类:1.按灌溉条件分为水田、旱地,其中水浇地2.按土壤类型分为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盐碱地3.按地势分为山地、坡地、平地等。耕地数量变动面积增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利用结构变动各种农作物占用耕地比重;耕地质量变动有机质、灌溉情况、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情况分析指标:土地开发程度指标、土地利用程度指标、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农业用地利用效果指标土地利用:指土地资源在生产上、生活上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的总称。包括土地的用途、采用耕作制度和土地保护、改良措施等。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使土地的用途与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相适应,充分地参加生产循环,使土地利用获得最佳效果,并得到保护。土地利用包括的内容:一是对土地面积的利用,即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二是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资,实行精耕细作.增强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土地生产率。 (一)土地开发程度指标:各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1.国土利用系数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它是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全部面积之比。国土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面积之和/土地总面积×100%2.农业用地开发指数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占全部土地面积比重的指标。农业用地开发指数=农、林、牧、渔业用地面积之和/土地总面积×100%3.垦殖指数是耕地面积占全部土地面积比重的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情况。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4.森林覆盖率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程度指标:反映各类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可计算各类农业生产用地占该类农业土地资源的比重。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用地面积/农业土地资源总面积×100%草地利用率=已利用牧草场总面积/草地资源总面积×100%可养殖水面利用率=实际养殖水域面积/可养水域面积×100%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草场载畜量=放牧牲畜总头数/草场面积×100%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标志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或耗用的)生产资料和用工的数量。通常反映耕地集约经营程度的主要指标有:机耕化程度指标=机耕面积(亩)/耕地面积(亩)×l00%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公斤)/耕地面积(亩)×100%每亩耕地耗电度数=种植业生产用电总度数(度)/耕地面积(亩)每亩耕地固定资产总值=农业固定资产总值(元)/耕地面积(亩)每亩耕地用工量=中止业年用工总量(工日)/耕地面积(亩)每亩耕地农机动力拥有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耕地面积(亩)(上述指标是以耕地为例反映耕地集约经营的程度。对其他农业用地集约经营的分析,可将有关指标作相应的改动)农业用地利用效果指标土地利用效果主要有两类指标:一类是按产品实物量表示的有关农业生产用地的生产率指标,另一类是按价值形式表示的土地综合利用的效果指标。反映农业用地经济效果的指标有:每亩农业用地农产品产量=农产品总产量(公斤)/农业用地面积(亩)每亩农业用地农业产值=农业总产值或净产值(元)/农业用地面积(亩)每亩农业用地收入=农业总收入或纯收入(元)/农业用地面积(亩)农村资产统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农村资产:农村中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易价值的财物,能以价格来表示,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流动资产统计:1.流动资产数量和构成统计2.流动资产利用统计非流动资产统计:1.固定资产数量和构成统计2.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及利用统计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特点:流动性大、周转期限短、不断改变实物形态,且其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转移或者实现。流动资产数量指标:一是时点指标,反映某一时点(如期末)全部流动资产总额;二是平均指标,反映某一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如流动资产月平均余额、年平均余额。流动资产构成:是指每一项流动资产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包括现金及存款(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和其他相当于现金的即期或到期票据,如:现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等。)、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未收的或预先支付的款项。农业企业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待摊费用等。)、存货( 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农业企业的存货,按其在生产中的不同用途,可分为:原材料、农业用材料、修理用材料和零件、燃料、润滑油、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幼畜和育肥畜、产成品和商品等九类。)等。流动资产构成=某项流动资产数额/流动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利用统计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合理利用流动资产,加速流动资产周转,用较少资金办较多的事情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另一类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①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内流动资产周转额/流动资产平均额②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就算期天数/计算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第①式计算的结果是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第②式计算的结果是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流动资产占用水平:可用每百元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产表示,也可用每百元销售收入所占的流动资产表示。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年均占用额(元)/全年总产值(百元)每百元产值占用的流动资产越少,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年均占用额(元)/全年销售收入(百元)反映经营成果的流动资产占用水平。占用水平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好,实现积累高。流动资产报酬率:指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反映流动资产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流动资产报酬率(元/百元)=净利润(元)/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百元)每百元流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终是以纯收益的多少来衡量的,因此,流动资产报酬率,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流动资产报酬率(元/百元)=农业纯收益(元)/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百元)非流动资产统计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长期投资:是指不可能或者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包括开办费、购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其他资产:是除以上各项以外的资产,包括特种储备物资、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着重介绍固定资产的统计。(一)固定资产数量和构成统计1、农村固定资产的概念农村固定资产:指农村生产经营单位所拥有的劳动资料,也就是农村生产经营单位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如机械设备、牲畜、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特点:①单位价值比较大②使用的时间比较长③能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④价值随着使用而逐渐磨损,以折旧的形式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通过产品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⑤最终失去生产效能后,才需要在物质形态上进行全部更新。实际工作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使用年限在规定时期以上(2)单位价值在规定的限额以上,(乡镇企业规定为200元以上,时间为一年以上;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单位为100元以上,时间为两年以上〕。不同时具备两条件的劳动资料,一般划为低值易耗品。 2、农村固定资产数量统计固定资产数量:可分为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种统计指标。固定资产实物量按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和自然单位统计。可以表明同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如房屋多少平方米,拖拉机多少台/马力,牲畜多少头等固定资产价值指标:有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指购买和建造各种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及以后改建、扩建所追加的投资金额。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提取折旧费后的余额。表明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农村固定资产构成统计:按所有制形式分组(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按经济用途分组(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指参加农村生产过程和直接服务于农村生产的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指与农村生产无直接关系,用于非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如招待所、幼儿园、学校、俱乐部、医务室、浴室、理发室等使用的固定资产)、按使用状况分组(分为使用中的、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三类: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正常发挥机能的固定资产,包括正在使用的、备用的、因季节原因或因修理暂时末使用的。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指尚未开始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因生产的变更而末使用或正在改建、扩建中的固定资产。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指不适合本单位生产需要,多余闲置或准备出售转让的固定资产。)农村固定资产变动统计: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称为“折旧”。衡量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大小的指标是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的损耗,有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使用而磨损的部分。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技进步,使新固定资产比旧的有更高的生率和经济效益,而使旧设备提前报废的损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单项折旧、分类折旧和综合折旧三种。单项折旧是按每件固定资产分别计算的折旧,又叫个别折旧。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分类折旧是每类固定资产按照一个折旧率来计算折旧,它是在单项折旧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分类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总数/该类固定资产原值合计;综合折旧是现行企业提取折旧的主要方法。它是将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按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规定的综合折旧率来计算折旧额的。农村固定资产利用统计(1)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表明每百元固定资产所提供的产值。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利用得越好。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全年农村总产值(元)/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百元)(2)每百元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表明每生产一百元产值所需要的固定资产价值。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固定资产使用的越好。每百元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元)/全年农村总产值(百元);(3)每百元固定资产的利税反映固定资产利用的经济效果。每百元固定资产利税=全年利税总额(元)/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百元)(二)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及利用统计1、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农业机械设备拥有量指农业生产单位在统计调查时(一般为年末)实际拥有的农机具数量。农业机械设备数量一般是计算某一时点上的数量和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数量。2、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统计拖拉机利用情况统计①拖拉机完好率②拖拉机出勤率③拖拉机班次时间利用率④拖拉机作业量⑤拖拉机的工作效率⑥平均标准每亩耗油量第四节农业现代化统计农业机械化水平统计:1、 农业机械使用的普遍程度指使用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单位占全部生产单位的比重。2、农业动力资源机械化程度反映用机械动力代替畜力的程度。农业动力资源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动力总量(马力)÷农业动力资源总量(马力)3、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动力装备程度4、农业生产工作机械化程度=使用农业机械完成的作业量÷全部作业量×100%农业电气化统计:1.农村电力规模及其普遍程度2.农村用电量和用电普遍程度3、农业电力装备程度4、农业生产工作电气化程度。某一项农业作业电气化程度=某项作业使用电气设备完成的工作量÷该项作业全部工作量×100%农业化学化统计农业化学化是指在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塑料薄膜、生长激素等化工产品,促进和保护动植物生长,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农用化肥使用量是指年度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农用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施用量一般是按实物量和折纯量两个口径计算。平均每亩耕地(或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指在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使用的各种塑料簿膜。包括棚膜和地膜。农药使用量指用于防治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化学药物数量。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及其他化学农药,不包括土农药和各种兽药、禽药。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第二章农业生产统计农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狭义农业专指种植业。农业生产的特点:根本特点是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表现在生产方面(季节性、地域性、周期长依赖性、综合性);表现在经济方向(单位多、分布广、形式多、管理差)农业部门包括植物栽培业(农作物、果茶桑、淡水植物栽培-----农业即种植业;人工营造林、天然林栽培--------林业)和动物饲养业(陆生动物饲养业--畜牧业;水生动物饲养、海洋植物养植捕捞--渔业)第一节种植业生产统计一、种植业的概念和分类种植业:指栽培农作物和果茶桑以取得其产品的生产部门,即狭义的农业。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园艺作物及果茶桑的生产。种植业生产: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农作物及果茶桑自身的生活机能,摄取、蓄积和转化太阳能,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果茶桑产品。农作物:指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是相对于野生植物和木本植物而言的。在日常习惯上,农作物仅指大田栽培的作物,即我国俗称的“庄稼”,但种植业中的农作物还包括园艺作物。农作物分类:1.按产品主要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粮食作物(食用作物,用作口粮,包括稻谷、小麦、杂粮、薯类、大豆等)、经济作物(技术作物,工业原料,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药材等)和其他作物(粮经作物以外作物的统称,包括蔬菜、瓜类、饲料、绿肥等)三大类;2.按作物播种季节分类分为春夏播作物(指春季和春夏之交播种的作物,如春荞、早稻等)、夏秋播作物(指夏季和夏秋之交插秧的作物,如晚稻、大豆、棉花等)和秋冬播作物(指冬季和秋冬之交播种的作物,如油菜、小麦、蚕豆)三大类;3.按作物收获季节分类分为夏收作物(是上年秋冬播种当年夏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蚕豆、豌豆、油菜、草籽等)和秋收作物(是当年春夏和夏秋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两大类。4.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农作物分类 农作物分类目录:1.粮食作物--(1)夏收粮食作物(小麦、杂粮、薯类);(2)秋收粮食作物(稻谷、杂粮、暮类、大豆);2.经济作物--(1)棉花(2)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4)烟叶(5)麻类(6)药材(7)其他经济作物;3.其他作物--(1)蔬菜(2)瓜类(3)饲料(4)绿肥(5)其他农作物面积统计(一)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栽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通常用市亩或公顷表示。①反映农业生产规模②耕地的利用情况③各项作业劳动量④生产资料投入量⑤总产量。农作物季节播种面积:在每个播种季节结束以后;按各类作物实有面积计算。①不论面积大小,②不论是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上③也不论计划内外、合同内外④经济类型,均应如实统计。特殊情况,按下列规定计算播种面积:1.补种、改种的面积播种季节结束之后补种或改种,原种植面积仍计算播种面积,新补种或改种作物按复种作物计算播种面积。2.作物秧苗生长不齐(不全)时的面积作物秧苗疏落不齐或缺苗断垄,不论是否补植(补苗),均按全部面积计算播种面积。3.移植作物的面积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甘薯、烟叶等,应按移植后的面积计算播种面积,原秧畦(秧田)不应计算为播种面积。4.非耕地上种植作物的面积在非耕地上种植或间种作物,要按实际情况计算播种面积。在园地、林地的空隙地上间种的作物,播种面积可按用种量折算或估算。5.间的、混种作物的面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同一亩耕地间种、混种不同作物,各作物播种面积之和只算一亩,要根据所占面积的比例分别计入各该作物播种面积内。6、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复种是指在同一年内,在同一耕地上,先后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作物。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第一种作物收获之前种植第二种作物。复种或套种作物应各算一次播种面积。7.多年生作物的面积指播种一次连续多年生长、多次收获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如苎麻、大黄、元参、苜蓿等。两种计算方法:按实际播种时间计算全年总播种面积时,只计当年各季新植面积之和;按收获产品时间计算全年总播种面积时,等于当年新植面积,加上留存在当年成活面积之和。8.再生作物的面积指作物收割后,从根茎上再度萌发生长的作物,如再生稻、再生烟、再生高粱。再生作物即使有产品收获也不另算播种面积。9.蔬菜作物的面积专业性菜园或固定菜地上种植的蔬菜面积单独统计。单种或套种的蔬菜,按实际播种面积计算;韭菜等多年生蔬菜,年计算一次播种面积;间种或混种的蔬菜,按占地比例分摊或按用种量折算。蔬菜和大田作物套种或轮种,播种面积分别计算。1.全年实际播种的总播种面积是按实际播种时间计算的全年总播种面积,凡在本日历年度内实际播种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都包括在内。全年实际播种的总播种面积=当年春夏播种面积+当年夏秋播种面积+当年秋冬播种面积2.全年收获产品的总播种面积是按收获产品时间计算的全年总播种面积,凡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产品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都包括在内。全年收获产品的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种面积+当年春夏播种面积+当年夏秋播种面积全年收获产品的总播种面积,在时间范围上与全年总产量一致,为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创造了条件。统计规定,在上报播种面积和计算单位面积产量时,全年播种面积要按收获产品时间计算。(二)农作物收获面积农作物收获面积指在播种面积中实际收获产品的面积,也用市亩或公顷表示。收获面积的计算一般是收获一次,计算一次收获面积;但对再生作物,只计算一次收获面积;对分期分批收获产品的同季作物(如甘蔗),亦不能重复计算收获面积。全年总收获面积就是本日历年度内各个季节农作物收获面积之和。全年总收获面积 =全年收获产品的总播种面积-失收面积失收面积包括:(1)受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2)因基本建设或其他人为原因毁掉的面积(3)当年未收获产品的多年生作物的播种面积。三、农作物产量统计(一)农作物总产量: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产品总量。通常用市斤、公斤或吨表示。总产量是衡量农作物生产成果的主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计划、安排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据。农作物总产量统计原则:1.农作物总产量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不论产量多少、计划内外、合同内外及经济类型,也不论是商品量还是自用量,都要统计产量。2.农作物总产量只能是某种或某类作物的总产量。必须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和《农作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统计。3.农作物总产量一般是晒干、扬净、入库的实际总产量。只能收获新鲜产品的作物(如蔬菜),则按新鲜产品计算产量,未入库的产量(如尝新、卖嫩的产量),要加以匡算。农作物总产量指标:1.季节总产量是每个收获季节所取得的某种或某类农作物总产量。2.全年总产量是年内某种或某类农作物各个季节总产量之和。三、农作物产量统计:1.农作物总产量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产品总量。通常用市斤、公斤或吨表示。总产量是衡量农作物生产成果的主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计划、安排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据。农作物总产量统计原则:1.农作物总产量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不论产量多少、计划内外、合同内外及经济类型,也不论是商品量还是自用量,都要统计产量。2.农作物总产量只能是某种或某类作物的总产量。必须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和《农作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统计3.农作物总产量一般是晒干、扬净、入库的实际总产量。只能收获新鲜产品的作物(如蔬菜),则按新鲜产品计算产量,未入库的产量(如尝新、卖嫩的产量),要加以匡算。农作物总产量指标:1.季节总产量是每个收获季节所取得的某种或某类农作物总产量。2.全年总产量是年内某种或某类农作物各个季节总产量之和。(二)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简称单产,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农作物产品数量,通常用市斤/亩或公斤/公顷表示,前者又称亩产。单产是衡量农作物生产效益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耕作技术水平、田间管理质量及耕地利用效果。农作物单产指标:1.按播种面积单产=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2.按收获面积单产=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收获面积3.按粮食耕地每亩年均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粮食占用耕地面积粮食占用耕地面积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根据当年粮食作物种植情况,由基层生产单位逐块核实,逐级上报、层层汇总来确定粮食占用耕地面积。间接计算法: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由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经过调整的耕地复种指数,反推出粮食占用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绿肥面积)/总耕地面积;粮食占用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附中指数粮食耕地亩产=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占用耕地面积五、果茶桑生产统计:果树、茶树、桑树在植物学上属于木本植物,但其生产集约化程度很高,现行统计制度规定,果、茶、桑生产属于种植业生产。1、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1)果园面积是指成片种植果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面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不包括苗圃面积;零星果树不计算面积。(2)水果产量是指从果树上采摘的全部水果产量。不论自食还是出售,一律统计在内。水果产量按鲜果重量计算,已加工成干果的,如葡萄干、柿饼、桔饼、干枣等必须折算成鲜果产量。2、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1)茶园面积是指成片种植茶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面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不包括苗圃面积;零星茶树也不计算面积。(2)茶叶产量 指从茶树上采摘的全部茶叶产量。包括从茶园和零星茶树上以及荒芜未垦复的茶树上所采摘的茶叶。茶叶产量按干毛茶重量计算。3.桑园面积和桑叶产量(1)桑园面积指成片种植桑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的面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也包括以桑造林、水土保持桑林面积和以收桑为主的桑林面积。零星桑树不计算面积。(2)桑叶产量指从桑树上采摘的全部桑叶产量。由于桑叶采收量大、采收次数频繁,不便于直接统计产量,可根据单位鲜茧产量耗用桑叶量和桑蚕茧总产量进行推算。第二节林业生产统计一、林业的范围和分类林业:是从事林木栽培和林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包括林木的栽培、保护和林产品的采集,以及对成熟林木的采伐和利用。统计制度中的林业,主要指林木的栽培和林产品的采集;也包括村及村以下的竹木采伐。林业的分类:森林资源总面积包括天然森林面积和人工经营森林面积。具体分类如下:1.按经济类型分类(国营造林、合作造林、集体造林和个人造林)2.按主要经济用途分类(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其他林)3.按造林方式分类(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4.按树龄分类(幼林和成林)二、林业再生产统计林业再生产:是指林业生产循环的过程。一个林业再生产周期,要经过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林木抚育、森林采伐等生产环节。(一)采种育苗:1.采种量指为植树造林所采集或收购的种子数量。食用和工业原料用的林木果实,不应计入采种量。2.育苗面积指为了造林或林木更新培育苗木而占用的苗圃面积。包括当年新育面积、移植面积和留床面积;(二)植树造林:1.造林面积指在荒山、荒地、沙丘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人工植苗、飞机播种等方法新植的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株数,成活率在85%及以上的面积。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如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续面积在一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造林成活率=成活数目株数/种植树木株数×100%;零星植树株数是指四旁植树、不符合造林面积统计标准的林木,及耕地上的零星植树株数。零星植树按报告期末实际成活株数计算3.迹地更新面积经采伐或遭受火灾后达不到疏林标准的林地,称为迹地。迹地更新面积是指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中空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而恢复的森林面积。人工更新面积指迹地上靠人工播种、植苗等方法造林,成活率在85%及其以上的面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面积指在留有母树林的采伐迹地上,依靠天然下种,辅以人工措施促进种子传播、发芽、生长从而更新的林地面积。迹地更新率=当年迹地更新面积/上年采伐面积×100%;4.低产林改造面积指对树种不符合经营要求,林分质量差,生长慢、产量低,无培育前途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进行改造的面积。包括部分或全部清除原有乔木和灌木,引进目的树种进行新造、补播、补植的面积。(三)林木抚育:1.幼林抚育面积幼林抚育,是为了促进幼林生长,进行的中耕、除草、灌溉、防寒等抚育工作。幼林抚育面积有实际抚育面积和抚育作业面积之分。实际抚育面积指实际进行抚育的幼林地面积。报告期内不论重复作业几次,都只按实际林地面积计算一次。抚育作业面积:指实际抚育面积与抚育次数乘积之和,用亩次表示。2.成林抚育面积指为调整林木相互关系,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对成林进行间伐、修枝、松土等抚育工作的面积。按被抚育林木的实际面积计算,同一林地不论抚育几次,均只计算一次面积。(四)森林采伐:1.森林采伐面积是指实际采伐的森林面积2.竹木采伐量指实际采伐的竹木数量。统计制度规定,只有村及村以下的竹木采伐量才作林业成果统计。三、林业产量统计 (一)林业总产量:1.人造林木生长量指人工营造林木随着树高和树围的增长而增加的材积量。可以通过专门调查直接测算,我国目前在计算农村社会总产值时才间接估算2.林产品产量指从人工栽培的林木上,不经砍伐竹木而取得的各种产品数量。包括各种林木的籽实、叶片、枝条、皮层、树液等,按实际采收量计算3.竹木采伐量指村及村以下各种经营方式采伐的竹木产量。不论是自用量还是商品量,均包括在内。(二)林业产品率:1.单位林地面积产量指每单位林地面积生产的某种林产品产量。单位林地面积产量=某种林产品总产量/林地面积2.单株产量指某种经济林平均每株生产的某种林产品产量。单株产量=某种林产品总产量/林木株树第三节畜牧业生产统计一、畜牧业的范围和分类畜牧业:是从事陆生动物饲养以取得畜产品和提供役用牲畜的生产部门。(水生动物以外的一切动物,包括地上跑、空中飞和土里藏的动物)畜牧业分类:1.养畜业(大家畜牛、马、驴、骡、骆驼;小家畜猪、羊)2.养禽业(鸡、鸭、鹅)3.其他动物饲养业兔、蚕、蜂、皮毛兽、宠物★进一步分类如下:1.按性别分类牲畜可以分为公畜、母畜和去势畜2.按年龄分类牲畜可以分为仔畜、幼畜和成年畜3.将性别年龄结合起来可将畜群分为种公畜、能繁殖母畜(基本母畜)、后备幼畜、当年生仔畜及育肥畜等。2.按牲畜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1.役畜是以使役为主要用途的牲畜。主要包括役用的牛、马、驴、骡、骆驼等大牲畜2.产品畜是以生产畜产品为主要用途的牲畜。包括猪、羊及生产畜产品为主的牛等。产品畜还可以按生产方向进一步分类(猪群可分为繁殖猪群、育肥猪群;羊群可分为产毛羊群、产肉羊群和毛肉兼产羊群;牛群可分为乳用牛群、肉用牛群和乳肉兼用牛群)二、牲畜头数统计牲畜头数:反映畜牧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成果的基本指标。牲畜头数统计范围包括农村与城市的全部牲畜头数。不论性别、大小、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不包括(1)科研用牲畜(2)军马(3)商业库存或运输中的活牲畜。牲畜头数常用指标:1.存栏头数指调查时点上实际存在的牲畜头数。常用年末或年中头数,也可统计月末、季末或某一时点上的头数。2.平均头数是指报告期平均每天牲畜的存栏头数。牲畜平均头数=报告期每天存栏头数之和/报告期日历天数3.饲养头数是指报告期内曾经饲养过的牲畜头数。牲畜饲养头数=期初存栏头数+期内增加头数或=期末存栏头数+期内减少头数4.出栏头数是指报告期内出售、屠宰的全部成年牲畜头数。从头数角度说明畜牧业生产成果,也反映牲畜出栏规模。出栏头数一般只就肉用牲畜计算,我国主要是计算肉猪出栏头数5.标准头数是以某种成年性畜为标准,将各种牲畜的自然头数按一定折合系数折算为标准牲畜以后的头数。它是计算饲料需要量、研究草原载畜量的依据。牲畜标准头数=Σ(各种牲畜自然头数×折合系数)三、畜群再生产统计畜群再生产过程的两种形式:1.由于繁殖、购入、出售、屠宰、死亡等原因,导致牲畜总头数发生变动;2.由于牲畜由低年龄组转向高年龄组、由一种用途转为另一种用途,导致牲畜头数结构发生变动。畜群再生产指标:1.牲畜繁殖情况2.牲畜增长情况(一)牲畜繁殖情况:1.能繁殖母畜的比重指已到生育年龄,并且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畜头数与畜群总头数之比。能繁殖母畜的比重=年内能繁殖母畜头数/年内蓄群总头数×100%;2.种公畜的保证程度以每头种公畜所负担的能繁殖母畜头数表示。种公畜的保证程度=年内能繁殖母畜头数/年内种公畜头数×100%;3.繁殖成活率 是当年出生成活的仔畜头数与能繁殖母畜头数之比。繁殖成活率=年内出生成活的仔畜头数/年内能繁殖母畜头数×100%;繁殖成活率=母畜繁殖率×仔畜成活率=母畜配种率×受胎率×正产率×产仔率×仔畜成活率(二)牲畜增长情况:1.牲畜出栏率是年内牲畜出栏头数与年初牲畜存栏头数之比。牲畜出栏率=年内牲畜出栏头数/年初牲畜存栏头数×100%;2.牲畜殁失率是年内死亡和丢失牲畜头数与年平均牲畜头数之比。牲畜殁失率=年内死亡和丢失牲畜头数/年内平均牲畜头数×100%;3.牲畜总增率一定时期繁殖头数减死亡头数表示牲畜总增头数。牲畜总增率=年内牲畜总增头数/年初牲畜存栏头数×100%;4.牲畜净增率一定时期期未存栏头数与期初存栏头数之差,就是牲畜净增头数。牲畜净增率=全年牲畜净增头数/年初牲畜存栏头数×100%四、畜牧业产量统计(一)畜禽总产量:1.畜禽体重产量是指畜禽繁殖的仔畜和增长、增重的体重。(1)饲养牲畜活体重指某种牲畜通过仔畜繁殖、幼畜成长和成年畜育肥而增长的活体重之和。全年饲养牲畜活体重,可以首先根据畜群周转表中有关头数资料和平均每头牲畜活体重推算出各组牲畜活体重,然后根据下列方法计算(A收入法饲养牲畜活体重=繁殖仔畜体重-殁失牲畜体重+(转入牲畜体重-转出牲畜体重)B支出法饲养牲畜活体重=年末牲畜体重-年初牲畜体重+出售牲畜体重+屠宰牲畜体重-购入牲畜体重)(2)出栏牲畜活体重指已经出栏的某种肉用牲畜活体重之和。主要计算肉用牛、猪、羊的出栏活体重。①直接计算②出栏头数乘以平均每头出栏牲畜活体重来推算。★出栏牲畜活体重与饲养牲畜活体重的计算范围不同,指标涵义也不同。前者可能包括上年饲养增长的体重,而后者则完全是当年饲养增长的体重。(3)出栏牲畜胴体重指已经出栏并经屠宰,去掉头蹄、毛皮和内脏以后的某种肉用牲畜的肉产量。主要计算肉用牛、猪、羊的出栏胴体重。①直接计算②出栏头数乘平均每头出栏牲畜胴体重推算。(4)家禽体重总产量指某种家禽繁殖、增长、增重的体重之和。全年家禽体重总产量可按下式计算:家禽体重总产量=(年末家禽只数-年初家禽只数+年内出售屠宰家禽只数)×平均每只家禽体重2.畜禽再生产原始产品产量指从活的畜禽身上所取的各种产品产量。(1)奶类产品产量分别统计牛、马、羊等乳畜的奶产量。凡从乳畜身上挤出的奶产品,不论用途如何,均应计算,仔畜吮吸的乳汁不予计算。奶产量可据产奶记录直接计算;根据牲畜头数和挤奶率推算。(2)毛类产品产量包括绵羊毛、山羊毛、山羊绒、驼绒以及马尾、马鬃等。不但要按品种分别统计,而且要按品级分别统计。毛产量可按产毛原始记录直接计算,或按牲畜头数和剪毛率推算。(3)蛋类产品产量分别按鸡蛋、鸭蛋、鹅蛋等禽蛋统计。专业饲养单位根据产蛋原始记录直接计算;农民家庭零星养禽的蛋产量,根据农村住户调查的有关资料推算,也可根据商业部门的收购量、农贸市场的销售量及农民家庭的自用量匡算。(二)畜禽产品率畜禽产品率:简称畜产率,指平均每头(只)畜禽生产某种畜禽产品的数量。是反映畜牧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基本指标。畜禽产品率=某种畜产品总量/畜禽头(只)数1.按生产产品畜禽头(只)数计算的畜产率生产产品畜禽的畜产率=某种畜禽产品总量/生产产品的畜禽头(只)数;2.按全部饲养畜禽头(只)数计算的畜产率全部饲养畜禽的畜产率=某种畜禽产品总量/全部饲养的畜禽头(只)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全部饲养畜禽的畜产率=生产产品畜禽的畜产率×(生产产品畜禽头只数/全部饲养的畜禽头只数)(三)其他动物饲养业产量:1.养蚕业产量养蚕业包括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等的饲养。养蚕业的规模以全年饲养蚕种张数表示,产品产量指标有全年蚕茧总产量和平均每张蚕种收茧量。各种蚕茧产量,桑蚕茧、柞蚕茧按鲜茧重量计算;蓖麻蚕茧、木薯蚕茧按茧壳重量计算。2.养蜂业产量养蜂业的主要产品是蜂蜜和蜂蜡。养蜂业的生产规模以养蜂箱数表示,产品产量指标有全年蜂蜜(蜂腊)总产量和平均每箱蜂的产蜜(蜡)量。3.养貂业产量 貂是一种珍贵毛皮兽,其产品产量指标有全年貂毛产量和貂皮产量。第四节渔业生产统计一、渔业的范围和分类渔业:是养殖和捕捞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部门。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及海藻的养殖和捕捞,不包括淡水中的水生植物(加莲藕、菱角、菖蒲)的种养。渔业分类:1.按渔业生产的性质分类(1)养殖业是利用水域养殖水生动物和海藻以取得其产品的生产行业,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2)捕捞业是直接在水域捕捞天然水生动物和海藻的生产行业,包括海水捕捞和淡水捕捞。2.按产品的生产水域分类(1)海水产品包括海水渔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2)淡水产品包括淡水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二、渔业生产规模统计(一)养殖面积:指人工投放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域面积。它是反映水生动物和海藻养殖规模的指标,也是反映水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1.海水养殖面积指利用海滩、浅海、港湾放养水产苗种以养殖鱼、虾、贝、藻等水产产品的人工养殖海水面积。2.淡水养殖面积指利用池塘、湖泊、水库、沟渠放养水产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淡水面积。不包括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和陆地水生植物栽培的面积。(二)捕捞规模:反映捕捞规模的指标有参加捕捞作业的渔船、渔具和劳动力的数量。1.机动渔船指用机器作动力进行捕捞作业的船舶。按总吨位计算,总吨位是按全部容积计算的吨位2.非机动渔船指专门从事渔业生产但不用机器作动力的渔船。非机动渔船吨位按载重量计算。三、渔业产量统计(一)渔业总产量:指实际捕捞的人工养殖和天然生长的某种水产品总量。凡报告期内捕捞的水产品产量,不论经济类型,不论自食出售,也不论养殖方式(如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均统计在内。统计渔业产量应注意的问题:1.渔业产量一律按实际捕捞的产量计算。虽已养成而未捕捞者不统计产量2.渔业产量一般按日历年度统计。渔船出海捕捞至12月底末归,可将产量统计在下年度产量内3.渔业产量要求按所属地统计。外地捕鱼,外地销售,其产量应统计在本地产量内。(二)渔业产品率:1.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实际捕捞的养殖产品总量/养殖面积2.单位捕捞规模产量单位渔船吨位产量=实际捕捞的天然水产品总量/渔船吨位第三章农村非农产业生产统计第一节农村工业统计一、农村工业统计的范围:农村工业、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区别:1.工业与农业【农业劳动对象有生命而工业没有,农业生产周而复始而工业不是。天然水生动植物捕捞和农户的工业生产活动,划入农业。】2.工业与建筑业【工业产品可以移动,建筑产品是固定的;工业生产场所固定,建筑业生产场所经常变动。建筑部门附设的工业企业,只要能单独核算,就列入工业;临时性生产,如铁工、木器等,作为建筑业。机械设备安装由工厂生产工人完成,作为工业统计,建筑部门负责的安装工程列入建筑业范围】3.工业与货物运输业【工业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货物运输业只能使物质产品发生空间运动,增加产品的价值。“厂内运输”,由专业运输单位承担划入运输业,否则划归工业;运输部门的工业性生产,如机务、汽车保养等,划入运输业;石油管道运输划入运输业,工业电力运输划入工业】4.工业与商业【商业也不创造物质产品,只增加物质产品的价值;厂家直销划入工业;商家分类、包装、安装、修理等,划入商业。商业的饮食业与食品工业不同,直接销售,储存性小,现场消费。】二、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工业产品:是农村工业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直接有效成果。【分类】 1.工业产品按物质形态分:实物产品、工业性作业2.工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的方法:(1)工业产品产量:是符合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外部特征,并能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物单位来计算的产品数量,又称工业产品实物量。(2)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如煤炭以吨表示,原木以立方米表示,发电量以千瓦时表示,电动机以台/千瓦表示。】(3)统计意义:工业产品产量能够具体反映各种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量,直接说明生产成果,是计算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等指标的基础。(4)统计原则①计算产量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废品、次品、等外品均不能计入产量。②报告期工业产品产量,必须是报告期内生产完成、已包装入库或办理入库手续的全部产品产量。③工业产品的名称、计量单位、分组序列、计算方法等,必须按照《工业产品目录》的规定进行填报或计算。工业产品标准产量的计算1工业产品产量【一般是指把名称相同、用途相同但规格或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按其实物单位直接相加所得的总产量,即混合产量。】2工业产品标准产量【是把不同规格或含量的某类工业产品产量,按一定的折合系数折合成为某一标准规格或含量的产品产量。】某类工业产品标准产量=Σ(各种工业产品产量×各该工业品折合标准品系数)式中:工业品折合标准品系数=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三、工业产品质量统计1工业产品质量是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订货合同所规定的对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性的要求。2产品质量标志a内在质量标志: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b外观质量标志:光洁度、色泽、造型、包装等。c经济性标志:动力和燃料消耗以及保养维修费等。3质量水平指标(1)产品质量特征:用主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来反映其质量水平(2)产品质量分数有些产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用一个平均质量特性指标,不能反映其质量水平,而用几个平均质量特性指标,又不能作出总的评价。这时就可以采用质量分数指标,首先规定某种产品的各种质量特征标准和应得分数,然后分别检查该种产品的各种质量特性并评定分数,最后将各种质量特性的分数相加,用总分数综合评价其质量水平。(3)产品等级指标在机械、纺织、化工、轻工及建材等工业部门,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将合格品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各等级品的多少来评定产品质量好坏。产品等级指标可以用等级率表示,即计算各等级品产量占合格品产量的百分比,如一等品率、二等品率、三等品率:也可以用平均等级指标表示。某种产品平均等级=∑(各产品等级*该等级产品产量)/个等级产品产量之和生产工作质量指标1合格率=合格品数量/全部检验品数量×100%2.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检验品数量的比重×100%3.返修率=返修品数量/全部检验品数量的比重×lOO%第二节农村建筑业统计一、农村建筑业统计的范围1农村建筑业指农村中从事房屋和构筑物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安装,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和维护固定资产的生产活动。包括农村建筑企业(要符合乡镇企业统计条件)从事的建筑业生产活动,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自筹自建的建筑业生产活动。2统计范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筑队在农村从事的建筑安装工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筹自建的建筑安装工程;农户自筹自建的房屋;农村自筹自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投资开垦成片荒地。】3建筑业特点一是建筑产品位置的固定性,建筑生产场所以及队伍、机械设备的流动性;二是建筑产品结构和形式的个体性、多样性;三是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4建筑业与基本建设:前者包含大修理,后者包含购置。二、农村建筑业产品统计(一)建筑产品的分类1.建筑产品按表现形式分类(1)物质产品【指建筑工人运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为社会提供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物质产品。如新建的各种房屋、道路、桥梁、水塔等】(2)生产性作业【指建筑生产活动成果,不为社会提供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是对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或者为某些工业产品发挥作用提供的安装】 2、建筑产品按完成程度分类(1)竣工产品【指施工单位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验收合格,达到竣工要求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2)已完施工【指完成了施工图预算定额规定的工作内容,达到中间结算标准的工程】(3)末完施工【指除竣工产品和已完施工以外的其它产品】(二)建筑产品实物统计1成品实物量【如竣工房屋建筑面积数,竣工道路通车里程数等】2实物工程量【指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各种工程量,如完成土方工程的立方米数,混凝土工程的立方米数和抹灰工程的平方米数等。以物理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建筑产品是由多种分部分项工程构成的,所以实物工程量的内容十分复杂,在统计上只计算主要实物工程量指标,目前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填报的主要实物工程量有:土方工程量;石方工程量;打桩工程量;砌砖工程量等20项工程量。】(三)建筑产品质量统计1建筑产品质量【指建筑产品结构坚固耐用,功能齐全,造形、装饰的美观程度】2评定依据和标准【一是国家或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是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有关设计要求,三是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验收标准】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和“优良”两级】4施工企业生产质量a.优良品率指单项工程和房屋建筑面积优良品数与全部验收鉴定品数之比。b质量事故【1指由于违反基建程序或勘探设计要求,或因施工错误、材料设备预制构件不合格等原因,越出施工技术验收规范或安装质量标准允许的偏差范围,需要作返工加固处理的故事/2质量事故统计(返工损失金额返工损失率)三、房屋建筑面积统计1房屋【指有顶有墙,可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生产、生活和储藏的场所。包括钢铁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和其他结构等房屋类别】2房屋建筑面积【指房屋的全部平面面积。从外墙线算起,包括结构和地下室占用面积,不包括天井、室外楼梯等占用的面积;多层建筑按各层面积总和计算。】a.房屋开工面积指在报告期新开工的房屋建筑面积。b.房屋施工面积指报告期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开工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面积及复工面积。c.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竣工可供使用的房屋面积。按设计要求全部完工、并经验收合格的房屋建筑面积。3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是报告期内房屋竣工面积占同期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第三节农村运输业统计一、农村运输业统计的范围1农村运输业【指农村中利用各种运输设施和工具,从事货物和旅客运输的活动。】2运输业分类【从组织形式看,包括集体运输队和个体运输队;从运输对象看,包括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从运输方式看,主要是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3基本特征【第一,使有形的物质产品或旅客发生空间运动,为完成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创造条件;第二,不增加运输对象的数量,但是无论是货运还是生产性客运,均会增加物质产品的价值;第三,运输工具一般与运输对象同时运动(管道运输除外),要以特定的运输工具、运输设施以及装卸、仓储活动为条件】二、运输业工作量统计(一)运输量指运输企业运送的货物和旅客总量。【1.货物运输量指报告期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总重量,一般用吨表示。为装卸而进行的距离不足一公里的搬运量和倒载、转堆等作业量,不计入运输量。2.旅客运输量指报告期各种客运工具运送的旅客总数量,以人表示。按持票旅客人数计算,半票、优待票、免票乘客也按一人计算,不足购票年龄的儿童不算。】(二)周转量指运输企业的货运量或客运量与相应的运输距离的乘积。全面反映运输业工作量的总规模和总水平。1.货物周转量指报告期货物运输量与其相应的运输距离的乘积,以吨公里或吨海里表示。2.旅客周转量指报告期旅客运输量与其相应的运输距离的乘积,以人公里或人海里表示。(旅客运距按客票的起讫港(站)间实际距离计算。)三、运输业分析指标(一)平均运距指运输企业实际运送货物或旅客的平均距离。以公里/吨(人)或海里/吨(人)表示。货物(旅客)平均运距=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二)货运密度指平均单位营业线路里程通过的货物吨数,通常用吨公里/公里表示。货运密度=某段营业里程货物周量/该段营业里程(三)运输效率 即运输业生产率,通常用单位运输设备数量或能力所完成的货物或旅客周转量来表示。例如:汽车平均每辆货物(客)周转量=货物(旅客)周转量/运行货客车辆数(四)运输系数反映货物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指标。运输系数=货物运输量/产品生产量第四节农村商业统计一、农村商业统计的范围1农村商业就是农村中通过市场,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商品流通活动。包括农村商业企业从事的商品流通活动,农村生产单位、社会集团和居民从事的商品流通活动。2商品流通特征:其一,必须是物质产品的转移。理发、照像、文娱、医疗、交通等方面活动,虽通过货币结算,但不是物质产品的转移,不属于商品流通。其二,必须通过买卖行为。自给性的产品分配、无代价的商品的赠送、企业内部的商品移库,虽然是物质产品的转移,但没有通过商品交换形式,也不属于商品流通。◆自来水、煤气和电力等,通过管道或线路供应消费,不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所以不包括在商业统计范围之内。二、商品流转过程统计商品流转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库存三个基本环节。期初商品库存+期内商品购进=期内商品销售+期末商品库1.农村商业企业商品购进指农村商业企业为了转卖或加工后转卖而购进的全部商品。包括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从国营和其他商业企业购进的商品,从其他部门和个人购进的商品。2.农村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指农村商业企业销售的全部商品。包括售给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饮食业、工业和其他行业作转卖和生产用的商品;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3.农村商业企业商品库存指农村商业企业库存或寄放它处的商品,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已记入商业企业具有所有权的全部商品。包括店堂、仓库、货场中存放的已购进而尚未运达的商品,代其他单位购进而尚未交付的商品。三、农村商品零售统计商品零售指商品从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进入生活消费领域的最后流通环节,其流通的对象是生活消费品。社会商品零售除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商品零售额指商业和其他部门通过各种流通渠道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以及售给农民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值总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社会商品零售额与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商品零售额之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包括: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工业等部门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国营农场直接售给职工和职工食堂的产品;报社、出版让、集邮公司等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邮票等;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工业等部门直接售给农村集体单位和农民家庭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直接售给城镇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等。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农民与农民之间买卖的商品以及农村集体单位分配农民的产品;售给非农业乡镇企业的生产资料;售给国营农场、拖拉机站、排灌站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燃料;售给工业、运输业、建筑业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售给饮食业加工用的主食、副食品、调味品、燃料等,售给商业、服务业、修理业、公用事业等单位直接用于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设备、工具、器材、原料、材料、燃料和印制各种票证用的纸张等;售给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作为转卖用的商品;各项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农村主要商品零售量按某一种商品通过农村各条流通渠道售给居民生活用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用和售给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用的数量。四、农村饮食服务业统计 (一)农村饮食服务业统计范围农村饮食业指农村合作经济饮食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烹调、零售活动的机构。如各种饭店、小吃店、茶馆、酒馆、冷饮店等,但旅店、招待所、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不作为饮食业统计。农村服务业指农村合作经济单位或个人对外提供劳动服务活动的机构。例如,旅店、理发店、浴池、照相馆、洗染店等行业,另外物品出租、复印、缮写、停车场、包裹存放等也属于服务业范围。(二)农村饮食服务业主要统计指标农村饮食业总产值一般按营业额计算。农村饮食业净产值第四章阐述。农村服务业增加值指农村服务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向社会提供劳动服务应得的增加价值。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全部营业收入减去向其他企业购买营业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全部支出后剩下的纯收入;另一种是把服务业的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税金、折旧以及各项费用中支付给个人的部分相加,即为服务业增加值。第四章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农村社会总产值是从价值量的角度反映农村物质生产总成果的综合指标。第一节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概述一、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农村社会总产值: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商业(含饮食业)所生产物质产品总量的货币表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意义:综合反映农村物质生产的总成果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计算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资料。农村社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包括:①在行政区划范围内,乡(镇)、村及村以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活动所生产的产值。②国营农、林、牧、渔场以及机关、团体、学校、厂矿、部队、农业科研单位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产值。③凡厂址在农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或生产用房进行生产的集体和国营联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值。不包括:①在农村的国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的产值;②国营农场和县镇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的产值;③农民在县城以上(包括县城)的城镇办企业,从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活动所生产的产值,暂不记入、另作附记统计。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农村社会总产值计算:分别计算的农业、农村工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建筑业、农村商业、饮食业在当年所生产的产值,进行加总而求得的。根据各生产部门的不同特点,产值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基本方法有以下两种:(一)产品法产品法:以产品为单位计算总产值的方法。将当年生产的每一种产品的全部产量都计算产值(用产品产量乘以各种产品的价格),不扣除当年生产又用于生产消耗的中间产品。产品法是计算农业总产值的基本方法,因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社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结合,每一种农产品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生产过程,而且每种农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具有完备的形态。※用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一定的重复计算。(二)工厂法工厂法: 是以企业为单位计算产值的一种方法,所以亦称企业法。它是按照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产值,在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即不包括企业当年生产又用于生产消耗的中间产品。★工厂法主要用于农村工业和农村建筑业产值计算。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中每种产品都有相对独立的生产过程,而工业生产却具有连续性,直至生产过程全部结束才能有最终产品。企业是工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企业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应以每个企业生产的最终成果确定产品和计算产值。●重复计算:用工厂法计算产值,可以反映本企业最终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产量,但从全社会再生产看,各企业之间具有相互利用产品的连续性,因此,用工厂法计算产值也存在着重复计算,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重复计算也将随之增多。三、农村社会净产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农村社会净产值是农村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创造的价值。◎净产值不包含产品的转移价值,即扣除了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因此它比农村社会总产值能够更确切地反映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综合反映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速度、规模、生产成果、经济效益。农村社会净产值的统计范围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完全一致。是农业净产值、农村工业净产值、农村建筑业净产值、农村运输业净产值和农村商业净产值之和。农村社会净产值的基本计算方法是生产法和分配法。根据我国农村统计情况,农业净产值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的净产值则更多地采用分配法计算。(一)生产法计算方法:按净产值形成过程,从农村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的物质消耗价值。即:Σ(c十v十m)-Σc=Σ(v十m)物质消耗计算应遵循的原则:第一,在计算方法上必须与总产值保持一致。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物耗就要以工厂作为判断标准。只限于从厂外购买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生产中耗用的各种生产资料,不论来自何方,不论生产或外购的,都要计算物质消耗。第二,在范围上只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在生产过程以外的物质消耗,如用于职工文化生活,公共福利的物质产品,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磨损等,不能算作物质消耗。第三,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与全社会国民收入的计算相适应,避免重复和遗漏。生产性劳务费用,凡是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就是物耗;反之,就是非物质消耗。根据以上原则,物质消耗包括以下三部分:①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对象,如原料、材料、辅助材料、外购燃料和动力、种籽、饲料、照料等;②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磨损,即固定资产的折旧费;③为生产产品而对外支付的生产性劳务费用,如货物运输费、邮电费、外部加工和修理费、租赁费等。(二)分配法基本方法:根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项目倒算生产部门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总量。这些新创造的价值通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的原始收入和社会纯收入两部分,具体表现为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支出、其它支出等六部分。农村社会净产值=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支出+其它支出四、产值指标的计算原则(一)国土原则国土原则:领土原则,以本国领土(本辖区)作为计算范围,凡是在本国领土(本辖区)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不论由谁经营,归谁所有,由谁提供,都要记入本国(本地区)的产值;反之、超出本国领土(本辖区)范围,即使为本国(本地区)所有,也不计入本国(本地区)的产值。 (二)国民原则国民原则:凡本国国民经营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不论在何地生产,均应记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相反,外国国民在本国经营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则要记入外国国民生产总值。这里本国的居民即本国的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外国居民。五、产值指标的计算价格1、现行价格:也叫实际价格,指报告期在市场交换中实际执行的价格,它反映报告期产品实际价值量及其价格比例关系。如,工业品的实际出厂价格,商品的实际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等等。现行价格产值:能准确反映报告期社会产品生产的实际规模和水平。农产品现行价格:是各种农产品产地当年出售的平均价格。一般是农产品产地国家收购部分、农民集市出售部分和自产自用部分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现价计算遵循的原则:第一,凡是国家统购、收购(包括合同定购、议购部分)的产品,以收购的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第二,国家收购、统购以外的农产品,应以产地初级市场大量上市时期的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第三,有一些农产品,没有市场价格,一般采用生产成本代替现行价格。2、不变价格不变价格:可比价格或固定价格,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国统一按某一固定年份的价格作为计算产值的价格。意义: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可以消除产值动态对比时价格因素的影响。如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可以消除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价格变动的影响,使农业总产值指标在时间、地区间有可比性。方法:农产品的不变价格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全国统一使用。国家编制目录中未包括的产品,由各地编制补充目录,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编制全国通用不变价格,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编制不变价格应选择农业生产发展比较正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年份。第二,每次编制的不变价格,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如五年或十年)要重新编出新的不变价格。第二节农业部门产值统计一、农业总产值统计(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农业生产部门全部产品的总量。意义:是反映农业生产总成果、发展水平和速度,分析农业内部结构,研究农业与工业比例关系的重要综合指标。统计范围:农业总产值是农业生产部门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统计范围和农业生产部门的范围一致,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业产品的产值。统计方法:一般按行政区划进行统计,在行政辖区范围内,不论经济类型,凡当年生产的农产品产值,均包括在内。既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农村合作经济、农民个体经济等单位所生产的农产品,也包括非农业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农产品。但不包括农业科研单位专门用作试验研究的部分和军马。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农业总产值通常是按日历年度计算的。(二)、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产品法,首先用农产品的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求得每一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分别加总求出各业的产值,最后将农、林、牧、渔四业产值加总即为农业总产值。1.饲料、绿肥作物产值:一般是用播种面积乘以每亩成本计算。种植成本包括种籽、肥料、农药、灌溉等物质费用以及应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畜力费及人工费等。 2.桑叶产值:按饲养家蚕耗用的桑叶量乘其价格计算。桑叶量按每担鲜蚕茧耗用的桑叶进行推算。3.农作物副产品产值的计算:如秸秆、麦衣、薯藤等,均按晒干后的产量计算。一般是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取得平均每公顷收获面积上的产量或主副产品产量的比例推算求得。4.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人造林木生长量是指林木当年新增加的材积量。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一般按植树造林的成本进行估算。其生产活动项目包括:育苗、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抚育、迹地更新和零星植树六项。5.大小家畜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1)大家畜繁殖、增长增重产值: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等繁殖仔畜的价值=当年生仔畜头数×仔畜的平均价格畜增长增重产值=Σ(各年龄组年末幼畜头数×各年龄组的增长价格)简单估算:家畜产值=年末存活的仔畜头数×成年畜价格大家畜的增长增重产值一般是在幼畜阶段计算,成年畜转为农业固定资产,不再计算产值,马、骡、骆驼计算到四岁,牛、驴计算到三岁。(2)小家畜产值计算:小家畜包括猪、羊等。猪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加头数+当年屠宰和净调出头数)×肉猪平均价格羊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头数+本年屠宰和净调出头数+本年死亡只数)×成羊价格6.农户兼营手工业产品计算:农户家庭兼营手工业产品,只计算其商品部分。如磨面、碾米、饲料加工、编织等,按出售产品的数量乘其价格计算。对来料加工、工业性作业按加工费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部分。二、农业净产值统计(一)、农业净产值的概念和意义农业总产值:从价值构成看,包括C十V十M三部分,其中C是生产中已消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通常简称物耗。V十M是劳动者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即净产值。农业净产值:是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统计意义: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扣除了物耗的转移价值,不存在重复计算,因而能较准确反映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规模和结构;能综合反映增产节约的双重效果,是衡量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统计范围:和农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完全一致,是农、林、牧、渔四业净产值之和。(二)农业净产值的计算方法农业净产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1.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净产值的生产或形成过程,从农业总产值中扣除各种物耗的价值计算净产值的方法。农业净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生产物质消耗的价值物质消耗包括:(1)农业生产中实际消耗的劳动对象如种籽、饲料、肥料、农药、燃料、电力等。(2)农业生产中固定资产的磨损如农业生产用各种农机具、设备、库房等的磨损。(3)农业生产中各项生产性劳动服务支出如外雇运输费、生产用邮电费、农机具修理费、管理费等。2.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农业净产值的构成要素即农业净产值初次分配项目计算农业净产值的方法。先计算出每个分配项目的总量,再一一加总求得净产值。净产值初次分配:一部分用作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一部分是集体或企业提留作为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基金;另一部分以税金或利润的形式交给国家。(1)农业职工工资: 指国营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承包家庭农场所得的劳动收入。(2)农民所得劳动报酬: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从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中提取分给农民的收入。包括国营农、林、牧、渔场临时雇用农民所支付的报酬以及由集体分配给农民不作价的实物产品价值。(3)农民家庭所得经营纯收入:指农民家庭经营种植业、畜禽饲养、林业、渔业养殖和捕捞所得纯收入以及从事采集、捕猎、家庭兼营工业等所得到的纯收入。(4)利润:指国营农、林、牧、渔场和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获得的利润。(5)利息:指国营农、林、牧、渔场和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户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利息净支出。(6)税金:包括国营农、林、牧、渔场,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上交国家的各项税金。(7)集体提留: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扩大再生产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社会保险,从当年农业生产收益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和其他基金。(8)其它:指净产值分配项目中未包括的部分,如生产中支付的旅差费、科技服务费、民兵活动补贴等。从理论上讲,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的农业净产值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在口径和计算上都有一些差别,在实际工作中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的净产值仍有一定的差异。三、农业商品产值统计(一)农业商品产值的概念和意义农业商品产值:指报告期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产品总量中实际出售产品数量的货币表现。农产品:A自给性产品a生产性自己产品b生活性自给产品B商品a国家调配b集市贸易(二)农业商品产值的计算计算方法:和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相同,即采用“产品法”计算,就是以各种农产品的商品量乘以出售价格计算。农业商品产值可以就一种农产品或同类农产品计算(通常用实物量),也可以就全部农产品商品量计算。农业部门商品产值:是反映农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商品总量的主要指标。算法是从农业商品产值中扣除农业内部的商品流转。农业内部的商品流转: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通过集市或其他方式相互交换和出售的农产品,以及国家通过供销、商业、粮食等部门返销给农村的农产品。农业部门商品产值=农业商品产值-供销、商业、粮食等部门返销给农村的商品产值-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直接交换的商品产值农业内部商品流转资料不易取得,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进行估算。农业商品产值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农业商品产值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统计的,包括行政区域内国营农、林、牧、渔场,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等农业生产单位所出售农产品的价值量。第二,农业商品产值只计算农、林、牧、渔四业产品产量中实际出售的商品量价值。不包括四业以外其他生产部门的价值。第三,农业商品产值的计算价格应与农业总产值一致,不论产品在何地出售均应按产品生产地的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由产地运往外地销售所增值部分,实际上是商业和运输业的产值,计算商品产值时应予以扣除。 第四,从理论上讲,农业商品产值应按各种农产品生产年度进行计算,但是,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年度和销售年度往往不一致,当年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大部分是当年出售的,也有少部分跨年度出售。为了便于计算和统计,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统一按在日历年度内实际出售的商品量进行统计。(三)农产品商品率统计统计意义:农产品商品率是反映农业生产中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的比例关系,即反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分实物量商品率和价值量商品率。1、实物量商品率:指农产品商品产量与农产品总产量的比率:实物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产值/农产品总产量*100%2.价值量商品率:反映全部农产品中商品产品所占比重。价值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产值/农产品总产值×100%第三节农村非农产业产值统计一、农村工业产值统计(一)农村工业总产值统计1.农村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村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总量,表明农村工业生产的总成果。统计范围:乡镇办工业、村办工业、村以下工业和农户个体办工业的产值。农村工业总产值只统计农村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值,非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的收入不能统计在内。2.农村工业总产值的计算:采用“工厂法”计算。以每个工业企业作为计算单位,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防止工业总产值在企业内部的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生产的产值进行简单的相加。计算内容:包括成品价值和工业性作业产值两部分。(1)成品产值:成品是指在本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入库,随时可以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成品按全价计算产值。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项:①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成品价值。②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价值(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③企业生产的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其他非工业部门、生活福利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④企业自制设备已构成固定资产,并已转入财务帐目的价值。⑤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半成品价值。(2)工业性作业产值: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原产品的物质形态,只是提高或恢复原产品的使用价值或只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个别工序(如为外单位承做的工业品部分加工和修理作业),按加工费计入产值。计算价格:工业总产值的价格和农业总产值一样,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二)农村工业净产值统计农村工业净产值:指报告期内农村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和农村工业总产值完全一致。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1.生产法:是从现价农村工业总产值中直接减去物质消耗价值求得净产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农村工业净产值=农村工业总产值一物质消耗价值物质消耗: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大修理基金、其他支出中的物质消耗(指办公费中的文具、印刷、邮电等费用;租入生产用固定资产和工具的租赁费、对外支付的货物运输费、图纸资料费等)、产品销售中的物质消耗以及定货者来料的价值。2.分配法:是根据农村工业净产值初次分配的各项要素直接相加求得净产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农村工业净产值=工资十职工福利基金十利润十税金十利息十其他支出各项目及具体内容如下:(1)利润和税金:指企业在报告期应得的产品销售利润和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农村工业 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报告期的产品产量和实际销售量基本一致,可直接用产品销售利润和销售税金代替(2)工资:包括职工固定工资和职工生活补贴以及技术津贴费用等。一般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明细帐计算。(3)从业人员的福利基金:指农村工业企业在成本中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基金。不包括由企业留利中提取的福利基金。(4)利息支出:指报告期企业利息的收入与支出冲抵后的余额。(5)其他:指除上述几项外,属于净产值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如旅差费、会议费、干部培训费、保健津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排污费、企业教育费等。计算农村工业净产值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国家给予的补贴,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都不能计算在净产值内。第二,亏损企业的净产值,如果出现负数,仍应按实际情况上报。在进行综合时,正、负数相抵。第三,季节性工业企业,在停工月份不计算净产值。二、农村建筑业产值统计(一)农村建筑业总产值统计1.农村建筑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农村建筑业总产值: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从事建筑安装生产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成果的货币表现。统计范围:①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筑队在农村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值(不包括进城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值);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筹自建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值;③农户自筹自建的房屋产值;④农村自筹自建的农田水利工程产值;⑤农村投资开垦成片荒地产值(不包括国营投资开荒)。2.农村建筑业总产值的统计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生产性作业。建筑工程:包括厂房、仓库、住宅等房屋建筑、构筑物、各种管道(如石油、煤气、供水等)、输电线和电讯导线的敷设工程;设备的基础、支柱、工作台、梯子等建筑工程;为了施工而进行的平整土地、原有建筑物的拆除、地质勘探以及建筑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等;还包括矿井开凿、露天矿的开拓;石油和天然气的钻井工作;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等。设备安装工程: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装置工程以及与安装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等的装置、被安装设备的绝缘、保温、防腐等工程。生产性作业:指恢复和提高原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修理修缮工作。农村建筑业总产值统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水利工程只计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集资兴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产值。凡是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一律不包括在内。只有劳动投入没有工程设施的农田基本建设,暂不包括在内。第二,农户开垦荒地的产值,只计算农村投资有工程设施的大片开荒产值。由国家投资农垦系统开荒面积不包括在内。第三,设备安装工程产值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3.农村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按“企业法”计算,即以独立核算建筑企业为对象,按每个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产值。(1)建筑工程产值:建筑工程产值在建设单位称为建筑工程投资额,在施工单位称为建筑工作量。由于建筑产品有个体大、生产周期长、造形结构复杂的特点,其产值是随工程进度,按照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进行计算的。有单价法和部位法两种:单价法:建筑工程产值=Σ(已完工程实物量×预算价格)×(1+间接费用率)×(1十法定利润率) 部位法:建筑工程产值=∑(单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完成的各部位分别占单位建筑工程造价比重)式中:已完工程实物量是指已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全部工作内容的工程量。预算单价是指施工预算的工程单价,即预算直接费(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间接费用率是指施工管理费、大型临时设施费、冬季、雨季施工费等间接费占直接费的比率。法定利润率指施工单位法定利润占预算成本的比率。(2)安装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是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机械设备安装工作的价值总量。计算方法和建筑施工产值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安装工程产值=Σ(已完工程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造价)×(1+间接费用率)×(1十法定利润率)(3)生产性作业产值:是建筑物修理、修缮工作的价值,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由于农村建筑业活动多数都缺乏建筑安装工程预算资料,因而对建筑业总产值可按其投资总额乘以已完工程量占全部工程量的比重,或以已完工程项目乘以单位平均造价进行推算。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应注意,农民自建房屋则采用建房造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其他费用)来计算;开荒单价用每亩开荒成本代替。(二)建筑业净产值统计农村建筑业净产值:报告期内农村建筑安装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统计范围:和农村建筑业总产值一致。计算方法:也有生产法与分配法两种:1.生产法:是从农村建筑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求净产值的方法。农村建筑业净产值=农村建筑业总产值-农村建筑业物质消耗建筑业的物质消耗主要包括建筑安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的水、电,固定资产折旧、临时设施的摊销以及施工支出的运输、邮电费等。对于自筹自建的建筑安装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开垦成片荒地,一般可根据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的资料。2.分配法:它是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将构成净产值的各个要素直接相加求得净产值的方法。农村建筑业净产值=工资十职工福利基金十利润十税金十利息十其他支出三、农村运输业产值统计(一)农村运输业总产值统计1.农村运输业总产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农村交通运输业总产值:是指其对物质产品转运活动中所增加的价值,也就是运输企业货运、装卸和仓库经营方面的收入。统计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的运输企业的货运产值和个体货运产值。凡是汽车运输、水运、拖拉机运输、畜力车运输和装卸搬运等货运活动的产值均应统计在内。2.农村交通运输业产值的计算:按“企业法”计算,即以独立核算的运输企业为对象,按每个企业货物运输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运输量)计算产值,也就是按这些单位的全部货运收入计算。○目前只要求按现行价格计算。(二)农村运输业净产值统计农村运输业净产值:指农村各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报告期从事货物储运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分配法:即在运输总收入中支付税金、利息、集体提留和个人收入的总和。 生产法:即在总收入中扣除物质消耗。物质消耗:包括燃料、材料、电力、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及船舶修理费等。四、农村商业及饮食业产值统计(一)农村商业及饮食业总产值统计1.农村商业及饮食业总产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农村商业总产值:指农村商业企业,在商品采购、保管整理和销售等活动中追加到产品中的价值。农村商业总产值统计范围:包括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商业企业(包括农村供销社)产值和个体商业产值两部分。饮食业产值统计范围:与农村商业相同。2.农村商业总产值的计算:按“企业法”计算。以独立核算的商业企业为对象,按每个商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商品附加费)计算产值,在商业企业内部不得重复计算。(1)按商品流转费、税金和销售利润的总和计算商业总产值=商品流转费用十商品经营利润十商品销售税金-运杂费◎商品流转费主要包括:支付给商业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支付商品流转过程中的服务费用,如运输费、搬运费等;支付商品流转中的物质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家具用品等的摊销;商品流转中的商品损耗价值及其他支出,如银行贷款利息等。☆为避免流通过程的重复计算,计算总产值时在商品流转费中应扣除支付给运输企业的托运费及装卸搬运费。(2)用毛利率方法计算:部分商业搜集资料比较困难,可以用商品零售额乘以毛利率再减去托运费和装卸搬运费进行估算。商业总产值=商品零售额×商品销售毛利/商品销售总额-运杂费3、饮食业总产值:按营业额计算,即按加工、销售食品全价计算。农村商业、饮食业总产值目前只要求按现行价格计算。(二)农村商业、饮食业净产值统计农村商业、饮食业净产值:指农村商业单位和饮食业在组织商品购销活动和食品加工、销售活动中新创造的价值农村商业净产值:通常采用分配法计算,即工资、经营利润、销售税金、福利基金、利息支出及其他支出费用之和。其他支出主要有保险费、手续费、培训费等。农村饮食业净产值:常用生产法计算,即从饮食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饮食业的物质消耗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消耗和水电费、家具器皿折旧及管理费等第五章农村生产总值统计东西方经济理论、统计理论不同,核算体系有别。第一节MPS和SNA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物质平衡表体系(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1ances)东欧国家、马列理论,称东方核算体系,主要观点有:1.物质生产部门才是生产部门,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2.社会生产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从使用价值来看,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三个部门的产品;从价值来看,还包括商业、运输业活动在产品上追加的价值。3.反映产值的基本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及各部门的总产值国民收入及各部门的净产值。★社会总产值包括五个生产部门的产值。总产值扣除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后就是净产值,各部门的净产值之和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二、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扩展生产理论,西方核算体系,主要观念为:1. 所有能够提供效用的社会劳动,不论是物质生产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一定的价值2.社会生产的成果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是按扣除中间消耗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产值确定。※各部门生产总值和生产净值,称为部门增加值和净增加值。◎增加值的计算是按各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或劳务)的总值扣除中间投入产品和劳务价值,即为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或劳务)的产值3.反映产值的基本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等。补充解释⑴关于生产性劳动①有人的劳动和资本参加②直接、间接地满足人们的需要③有成本价格和销售价格任何在市场上能够通过价格取得货币收入的经济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⑵SNA体系除农工建运商外,还包括四个方面①营利性服务企业理、洗、旅、客运②非营利性社会事业医院、宗教团体、学校、慈善机构③为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服务家教、佣工、厨师④为国家统治和安全的机构官员、军警、法官、律师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净额=国民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指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外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在本国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差额。间接税净额:指企业间接税与政府对企业津贴之间的差额。企业间接税指因产品、劳务的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而向企业(生产者)课征的税。津贴指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净额或=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十津贴两种核算体系的总量指标的比较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中间产品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购买经营物品价值(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值(MPS)国民收入(MPS)国民生产总值(SNA)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或最终产值(SNA)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或最终产值(SNA)国民生产净值(SNA)国民收入(SNA)第二节农村生产总值及其统计一、农村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统计范围(一)农村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值。采用SNA方法计算,是反映农村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总成果的综合指标。(二)统计范围:以农村地区,包括乡村和镇两部分地区。(三)农村产业的分类:1、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1)物质生产部门指通过劳动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转化为适应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货运)和农村商业企业。(2)非物质生产部门 指为社会提供各种劳务的产业。包括农村客运业、农村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2、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2)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自来水等。(3)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大部分,四个层次A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B第二层次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和技术服务。C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D第四层次为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国际口径)包括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四)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①生产收入原则不论在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中从事生产和劳务所得的收入,都是统计内容。②市场交易原则通过市场交易所得的收入,都是生产收入。如:家务劳动,佣人则算、自干不算。特例:“臆测收入”“虚拟收入”:一如农民自产自用产品,不经交易,但计产值;另如自有房屋,要臆测租金。③合法性原则没按规定登记批准的交易行为(如走私),违法活动(如抢劫),有碍社会道德风化行为(如赌妓)不计生产总值。★零星分散的个体活动,私人的商品和劳务交易,因少而难,不计产值。二、农村生产总值计算农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值,它等于农村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所余部分。(一)农村总产出农村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和劳务总值,它是反映农村物质产品生产和劳务活动总成果的综合指标。根据商品交易的原则,以实现的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农村总产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十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二)中间消耗中间消耗:指一定时期内在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中间消耗分为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中间物质消耗:又称为中间产品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用品等物质产品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但不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中间劳务消耗:包括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差旅费、保险费、广告费和利息净支出等。※计算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必须是外购产品和劳务(农业包括自给性部分),并已计入总产出的价值。同时,也必须是本期投入并一次性消耗掉的产品和劳务。(三)农村生产总值计算内容:包括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包括:1.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价值2.农村社会集团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3.投资产品,即用作固定资产的产品价值4.增加储备和库存的产品。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5.调出与调入(包括出口与进口)产品和劳务价值净额农村生产总值:是农村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四)农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三个角度表现形态三种方法生产方面新增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分配当面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得到的收入总额分配法、收入法使用方面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生产法 1、生产法:将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加总计算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优点是一方面要计算各部门的总产出,另一方面又要计算各部门的中间消耗。因此按生产法计算,就能了解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和中间消耗的情况。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农村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农村各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资料。农村各部门增加值:是根据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计算。农村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2、分配法分配法:又称为收入法,是根据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户分配形成的收入计算产值的一种方法。分配收入包括:农村生产总值=各项分配收入十固定资产折旧十大修理基金。(1)劳动者报酬指农村劳动者因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在分配中所得的劳动收入。不包括由福利基金、公益金、利润、公积金等支付的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和救济金等。(2)福利基金(或公益金)指根据国家或集体有关规定提取并计入成本的福利基金(或公益金)。(3)利润(或提留)指产品销售利润或经营利润。提留是农村合作经济收入分配中按一定比例由集体提取留用部分。(4)税金指向国家交纳生产销售和经营环节的各种税金。不包括从留利中交纳的所得税、调节税和奖金税等。(5)其他指上列各项分配收入以外的收入部分。#上述“分配法”与计算农村社会净产值用的“分配法”不同。3、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法:又称为支出法,是根据农村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而计算农村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优点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农村生产总值,能反映农村最终产品和劳务使用的去向及其构成情况。最终产品和劳务包括下列各项:(1)固定资产投资(2)流动资产增加(3)农村社会消费(4)农村居民消费(5)调出,由农村调进城市或出口(6)调入,由城市调入农村或进口。农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增加+农村社会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调出+调入第三节农村各部门增加值统计增加值:指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追加在劳动对象(即中间产品或劳务)上的那部分价值,又称追加值或附加值。统计意义:增加值对企业或生产单位来说,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现行统计指标,建立农村第三产业统计的重要内容。一、农村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以农业为例,介绍农村物质部门增加值的计算。(一)农业增加值的统计范围农业增加值:就是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追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价值。是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户)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统计范围:包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生产单位。包括集体农业生产单位、个体农户和国营农业企业。不包括农业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非独立核算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科研试验机构及部队的军马场。农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1、按生产法计算生产法是从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总产出)中,扣除外购产品和劳务价值等中间消耗计算农业增加值的方法。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农业中间消耗(1)国营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国营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统计是以农、林、牧、渔场为调查单位和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对有关会计项目进行调整、分解和转换后进行计算。①农业总产出 指报告期内,国营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劳务总成果的货币表现。国营农业企业农业总产出可按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A按收入法计算是以企业会计报表中利润表的产品销售收入为基础.从时间、范围上进行调整核算后计算。农业总产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收入±产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的增减额±畜禽存栏期末期初增减额-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出售役畜收入B按支出法计算是以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如税金、利润之和进行计算。农业总产出=生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农业税+销售费(含其他销售费)+教育附加+产品销售利润及其他销售利润②农业中间消耗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或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中间消耗分为农业中间物质消耗和中间劳务消耗。A中间物质消耗指国营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物质产品价值,如外购和计入总产出的自给性物质产品消耗。如种籽、种蛋、饲料、外购肥料、燃料、农药、用电量和农、林、牧、渔具购置及办公用品等物质产品。以及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如运输费、邮电费等。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B中间劳务消耗指在生产过程中支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劳务费用。如农业贷款利息支出、畜离防疫费、广告费、畜禽配种费、职工教育费、农业技术咨询费、机耕费、机收费、自来水费、差旅费(不包括其中个人补贴)、会议费和交主管部门的管理费,以及在市场自行出售农产品向有关部门缴纳的管理费、交易费等。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间消耗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劳动对象如种籽、肥料、农药、饲料饲草、燃料、动力等。其消耗是先计算出每一种劳动对象的实际消耗量,再乘上各自的价估。即得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劳动对象的价值。②对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当年实际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如邮电费、农机修理费以及外雇运输费等。③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指农业生产过程当年实际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如银行利息、保险费、广告费等。④其他物质消耗指以上三大项目以外的各种物质消耗,如购买办公用品、帐册等费用支出。★第①、②和④项为中间物质消耗,第③是中间劳务消耗(2)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计算农业增加值;其具体计算方法是①农业总产出农业总产出是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当年生产的农业总产值。它是由农、林、牧、渔业各产值组成(详见第十三章农业总产值部分)。②中间消耗指农户和农业集体生产单值当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或已计入总产出的自给性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各种中间物质产品和劳务支出的总价值其计算口径范围与国营农业企业基本上是一致的。2.按分配法计算分配法是根据国营农业企业、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分配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再加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增加值的一种方法,亦称为倒算法。计算方法按其构成要素直接逐项相加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报酬十福利基金十利润十固定资产折旧十大修理基金十其他收入(1)国营农业企业增加值按分配法计算①劳动者报酬指列入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中的工资。包括按规定支付给固定职工工资和临时人员以及农民进行生产的劳动报酬。②福利基金指成本中按工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和销售费用中的福利基金。不包括企业留利和利用归还贷款中提取的福利基金。③利润指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销售利润。④税金指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款。包括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牧业税、渔业税、农副产品销售税、教育附加等。不包括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利后交纳的所得税、调节税和奖金税。⑤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指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和大修理提存率分别提取的基本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⑥其他指上列五项之外的增加值。例如支付的生活、交通、出差等补贴和职工探亲费以及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工会经费、民兵训练费、文体宣传费、上交管理费等(2)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增加值按分配法计算①劳动报酬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或纯收入。不包括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由国家提供的救济和补贴。农业纯收入=农业收入-农业生产费用支出-税金-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上交集体提留-各种规定费用②福利基金是集体农业生产单位为兴办集体福利事业从当年纯收入中提取的公益金。③ 税金指应向国家缴纳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渔业税、牧业税和销售税等。④利润是农户上交给集体部分以及农业集体生产单位公积金扣除折旧后的余额。⑤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指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按规定提取的折旧基金。⑥其他指上列五项未包括部分。例如活立林木蓄积量、牲畜存栏价值等。3.按分配去向计算★分配去向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增加值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其计算公式:农业增加值=支付给个人十支付给国家十留给本单位十支付给其他单位(1)国营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按分配去向法计算:①支付给个人(职工)指增加值构成项目中的福利基金和农场留利中支付给个人部分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②支付给国家指增加值中分配给国家部分。包括:应缴纳的利润税金、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地方水电附加、教育经费附加等。财政包干补贴以负数冲减。③留给本单位指增加值中分配后留给农场的部分。包括:农场留用的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工会经费和企业利润。此外,还包括以利润弥补以前年度包干亏损和以利润弥补遭灾损失。④支付给其他单位指增加值中分配给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单位的部分。包括:交给主管部门的折旧费和利润、上交工会经费、交其他部门的电费加价、劳动保险费以及其利润。其他单位转来利润则用负数冲减。(2)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增加值按分配去向法计算:①支付给个人指农户的农业纯收入加农户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从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②支付给国家指农户和集体农业生产单位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③留给本单位(集体)指包括农户上交集体部分、集体提留(扣除分配给农户的各种补贴)和集体农用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④支付给其他单位指增加值中分配给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单位部分。包括上交主管部门的各种费用、交其他部门的电费加价等。其他单位转来利润用负数冲减。 ★以上农业增加值计算的三种方法,我国主要是采用“生产法”和“分配法”。 (三)计算农业增加值应注意的问题计算农业增加值的价格:可以采用现行价格,也可采用不变价格。一般采用现行价格。1.用生产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必须先计算农业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然后计算增加值。现价计算农业总产出,可以反映在报告期价格水平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实际成果和各种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中间投入的物质和劳务价值,都是当时的实际支出。2.用现行价格计算农业增加值,可以如实地反映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用不变价格计算具有可比性,能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变动影响。。由于流通渠道不同,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实际销售的价格也不一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行价格的确定,按国家合同定购、农民在市场上出售和农民自产自用的综合平均价格。二、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统计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单位两大类。赢利性单位: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营业收入,其支出主要来源于经营收入。包括农村金融、保险、生活服务等。非赢利单位指提供社会服务或福利的单位。单位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不赢利,不缴纳税金。包括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一)农村金融增加值计算农村金融业:指主要从事信贷、结算、信托等业务的部门。它的经营收入包括营业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和其他收入。其收入来源主要是手续费和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是从事结算信托等业务而取得的服务报酬。利息收入是指从事信贷业务而得到的利息差额,即利息收入减利息支出的净额。农村金融业的总产出等于营业收入加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和其他收入减去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和利息支出。 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就是农村金融业的增加值。 ★农村金融业的利息收入,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是其他部门的利息支出。其他部门的利息支出已计入该部门的增加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农村各部门增加值累计计算农村生产总值时,应扣除农村金融部门的利息净收入。 (二)农村保险业增加值计算农村保险部门总产出:等于保险收入加手续费等业务收入减保险支出和退保金。保险部门的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业务活动的中间消耗。(三)农村居民生活服务业增加值计算农村居民生活服务业:包括旅馆业、理发业、浴池业、照相业、修理业等。服务业总产出等于服务营业收入加附营业务净收入。服务业增加值总产出减中间消耗就等于服务业的增加值,增加值=从业人员×平均每一从业人员的增加值;平均每一从业人员的增加值参照相近行业平均每一从业人员的增加值来确定。个体服务业增加值=(个体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每-从业人员净收入)十缴纳税金(四)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值计算:1.基本特点:社会公共福利服务部门,为非赢利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这些部门提供的劳务,没有市场价格,难以直接计算其服务总值和增加值。2.计算方法:用劳动者收入代替“劳务价值”作为其增加值。用经常性业务支出项目来计算总产出。总产出=经费实际支出十预算外支出十固定资产虚拟折旧。A经费实际支出包括工资、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B预算外支出指单位自收自支的费用C固定资产虚拟折旧非赢利性部门基本上不提固定资产折旧,为了使增加值的计算口径一致,计算固定资产虚拟折旧。增加值:总产出扣除经费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中的中间消耗后的余额;中间消耗:包括工资和福利以外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如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在计算中间消耗时,不包括经费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中的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投资。第六章农产品成本与价格统计农产品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产品效益的一对变量。农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积累,影响农业再生产和工农关系。第一节农产品成本统计主要任务:搜集整理农产品成本资料,分析研究农产品成本的社会平均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提供可靠依据,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提供指导,为提高经济效益寻求途径。农业总产值W=C+V+m农业净产值W-C=V+m农产品成本Z=C+V=W-m一、农产品成本的概念和特点(一)农产品成本的概念农产品成本:是以货币表现的生产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费用与人工费用之和。农产品成本包括①物化劳动的价值(C)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②农业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即补偿劳动者个人及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务价值之和,C十V就是农产品成本。成本分类:有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之分。个别成本:是各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反映该单位农产品生产的费用水平,是表明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成本:是生产某种农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即生产某种农产品所需的社会平均成本。社会成本是制定和调整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二)农产品成本的特点与工业产品成本比较,农产品成本具有如下特点: 1.农产品成本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活动,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壤肥力高的地区,农产品产量高,成本就低。2.农产品成本应以劣等地,中等经营管理水平的产品成本为基础为了保证经营劣等土地的农业生产单位也能顺利地进行再生产,作为制订价格依据的农产品成本,应以耕种劣等土地的中等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生产单位的成本为基础。3.农业生产周期长并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年度或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后才能进行。大型的农建工程需要在各年度之间或各种农产品之间分摊费用。4.活劳动消耗的计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国营农业企业职工的活劳动消耗可以按工资标准计算。集体和农民家庭自营农业的劳动报酬采用以下方法核算。(1)用国家统一工价计算用工折价:有关部门规定全国统一工价,在较长时期内作为计算用工折价的标准。(如84年为1.5元,91年调整为2.9元)全国统一工价计算农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社会成本水平为制订价格提供依据。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单位和不同农作物品种的成本水平。(2)用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必要费用作为计价标准: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必要费用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必要生活资料的费用支出。包括:①为恢复劳动者体力、脑力消耗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②劳动者所赡养的家庭人口的必要生活资料费用支出;③为提供熟练劳动者所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用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必要费用除以劳动日数,即得每工工价。每工工价=平均每个农民生活费支出×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日历日数-节假日)二、农产品成本的内容及其调查(一)农产品成本的内容农产品成本:A物质消耗费用a直接生产费用(直接物耗费)b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物耗费)B人工费用(活劳动消耗费用)a直接生产用工费b间接生产用工费以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产品成本的基本内容和项目1.物质消耗费用(1)直接物质消耗费用:可直接计入作物生产成本中的费用。包括:①种籽和秧苗费:指实际使用的自留和外购种籽、种苗、秧苗等支出。外购按实际价格计算,自产按收购价格计算。②农家肥和化肥费:农家肥,参照农民投肥作价。化肥及其他商品肥,按实购价格计算。自治茵肥,按成本作价绿肥,按种植成本分摊计算。③塑料薄膜费: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塑料薄膜,按购入价格计算。④农药费:购买的按购进价格计算,自产的按成本作价。⑤畜力费:用畜力工价乘以耕畜使用天数来计算。畜力工价=[耕畜总支出(饲料、饲草费十耕畜医疗费十饲养用具和套具购置及修理费十耕畜折旧费十饲养用工作价十……)-耕畜总收入(畜类作价十繁殖幼畜作价十……)]÷耕畜出勤总天数(属于种植业作工出勤天数)⑥机械作业费:雇用机械作业的,按实际支付费用计算;自有机械作业的,按实际成本计算。公式为:农业机械作业费=自有农业机械总支出(机械折旧费十零件购置及修理费十燃料及润滑油费十其他支出)-其它作业应摊费⑦排灌费:由排灌站供水的按支付水费计算,由本村排灌机械抽水的,按实际开支计算,并按各种农作物用水情况分摊。⑧初制加工费:指轧花、茶叶加工、烘烤烟叶、生麻沤制等项开支。⑨棚架材料费:指塑料大棚、黄瓜架等的架材费。⑩其他直接费用:指发生的以上项目未包括的直接物耗费用。 (2)间接物质消耗费用间接物质消耗费用:指与多种作物有关,需分摊计入成本的费用。①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按统一折旧率计算折旧费,先在各部门分摊,再在各作物中分摊。②初期生产费用分摊:指山林作物在成林、结果之前,没有收入的幼树管理阶段的费用。按各种作物不同的收益年限分摊计入当年产品生产成本内。③小农具购置修理费:指农民自购的,单价在50元以下且使用年限在2年以下的农具、工具、用具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期计入产品成本。修理费指修理农机具、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等费用。④管理费及其他间接费用:指用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开支,加办公文具、帐册及差旅费等。其他间接费用指上述各项目外的开支,如借款利息等。⑤销售费用:指为销售农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2.活劳动消耗费用(1)直接生产用工报酬:指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直接有关的用工报酬。包括:播种前翻耕、整地用工、种籽准备与播种、施肥、排灌、田间管理、农产品收获、初制加工等用工和其他用工。(2)间接生产用工报酬:指与几个生产部门或几种作物有关,需要分摊的用工报酬。具体包括:①初期生产用工分摊:指与“初期生产费用”相对应发生的用工。按各种作物不同的收益年限分摊记入成本。②积肥用工:指沤腐杂草、挖塘泥等耗用的工时。根据各种作物施肥量分摊。③经营管理用工:指对村干部、农业技术员补贴用工等。④其他间接用工:指农具修理、水利工程维修等用工。⑤农产品销售用工:指为销售农产品而耗费的工日。工日:指一个中等劳动力出勤一天所完成的工作量。人工费用:用各种用工乘每工工价即为农产品生产人工费用。(二)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法1确定调查品种:调查品种应是当地生产较多,国家收购量较大品种调查与粮食有比价关系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时应当同时调查当地主要粮食的生产成本,以便进行全面的观察比较。2选好调查点:①代表性。根据不同的调查品种,选择自然条件、经营管理、产量收益能代表上、中、下水平的调查户或单位。②数量要适当。各地调查点的具体数目,要根据需要和力量,因地制宜地确定。③稳定性。对调查品种,调查点从长远考虑,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以便保持连续性和可比性。④被调查单位或调查户人员素质要符合要求。有能力承担资料登记和简单核算工作,如实反映情况3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1)一次性调查:根据所需调查的品种,调查人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单位和农户,在年终分配或收获完毕后进行资料核算和座谈访问,一次性取得资料,计算成本。(2)经常性调查:在选定的农产品成本调查点上建立农产品成本的经常登记制度,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把各项用工和费用支出及时登记下来,使农产品成本调查建立在比较准确可靠的基础上。4.科学设计农产品调查表:科学统一的农产品调查表是准确计算农产品成本的重要方面。下面列出种植业产品物质费用和用工计算表形式。三、农产品成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农产品成本资料整理 农产品成本资料整理: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审核、核实和计算,得出代表调查点成本水平的个别成本,并在个别成本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出县以上各级的社会成本。整理过程①根据各种原始凭证,通过与农民座谈,算帐等方式,逐笔查对核实农产品成本费用登记单上记载的各项开支。②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算出各项费用金额。③对各项间接费用,按规定分摊方法,算出分摊到成本中的费用金额④对各种农事活动前用工量,要核实用工登记单记载的劳动时间,计算出各项活劳动的用工日数⑤按照用工项目分类汇总出各项费用的工日数;⑥对间接用工,要根据规定的分摊方法,计算出分摊的工日数。⑦以一个调查点内调查户的平均成本作为调查点的个别成本,即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代表调查点成本水平的每公顷物质费用和每公顷人工费用。⑧由个别成本平均求得社会成本。(二)农产品成本的主要统计指标1.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指每公顷农作物所消耗的费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指每公斤或每百公斤农产品所消耗的费用。每公顷生产成本=每公顷物质费用十每公顷用工折价每公顷主产品成本=每公顷生产成本×每公顷主产品产值/每公顷主副产品产值2.单位面积含税成本和单位产品含税成本单位面积含税成本:指每公顷农作物生产成本与应缴纳税金之和。单位产品含税成本:指每公斤或每百公斤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应缴纳税金之和。每公顷含税成本=每公顷生产成本十每公顷负担税金每公斤或每百公斤主产品含税成本=每公斤或每百公斤主产品成本+每公顷负担税金/每公顷主产品产量(公斤或百公斤)3.单位面积纯收益和单位面积成本纯收益率单位面积纯收益:单位面积总产值扣除产品生产成本和税金后就是单位面积纯收益。单位面积成本纯收益率:单位面积纯收益与产品生产成本的比率,就是单位面积成本纯收益率,它反映每投入一元(或百元)成本能取得多少纯收益,它是一个衡量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高低的相对指标。每公顷纯收益=每公顷总产值-每公顷成本-每公顷农业税每公顷成本纯收益率=每公顷纯收益(元)/每公顷生产成本(元或百元)4.每百元产值物质费用或生产成本每百元产值物质费用或生产成本:每公顷物质费用或每公顷生产成本与每公顷总产值的比率,就是每百元产值物质费用或生产成本,它反映每生产一百元产值,需要耗费的物质费用或生产成本。每百元产值物质费用=每公顷物质费用(元)/每公顷总产值(百元)每百元产值生产成本=每公顷生产成本(元)/每公顷总产值(百元)(三)农产品成本资料分析1.农产品成本构成分析:农产品成本主要由物质费用和用工折价两部分构成。每部分又由若干具体项目构成。研究农产品成本的构成,寻求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农产品成本动态分析:计算单项农产品成本动态指标(zl/z0×100%)和综合农产品成本动态指标(Σzlql/Σz0ql×100%)来进行动态分析。3.农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计算单项农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比(zl/zn)与综合农产品计划完成百分比(Σz1q1/Σznql)两项指标进行分析。4.农产品成本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可寻求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以提高经济效益。如单位面积费用支出和单位面积产量对农作物产品成本的影响,每头牲畜饲养费用支出和畜产率对动物饲养业产品成本的影响等分析。第二节农产品价格统计农产品价格统计的任务:准确搜集、整理各种农产品价格的统计资料;科学分析农产品的各种差价、比价情况及其合理性;正确编制农产品价格指数,认真研究各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趋势与程度,为各级部门和企业经营单位提供参考。一、农产品价格调查农产品价格调查必须注意三点:第一,注意农产品价格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地区广阔,应选择典型地区有代表性的品种作为调查对象。第二,农产品价格登记项目应详尽。每次价格变动的日期,变动前的价格、变动后的价格、变动的幅度以及变动的原因等,以便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调查农产品价格要连续。为了研究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趋势,应固定调查点,系统地记录各个时期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资料。二、农产品价格资料的整理价格资料整理:由只能说明某一地点、某一时间、某一品种的价格水平的资料,整理成能说明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类或全部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的资料。1.简单算术平均法:把某一时期内某种农产品在各个时点或地点上的价格相加,然后除以项数就得出简单平均价格。P=ΣP/n2.序时平均法:根据各个时点的价格,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求得。—P=(1/2P1+P2+…+Pn—1+1/2Pn)/(n—1)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假定某种农产品在各时点各地区上的购(销)量相同或波动不大的条件下运用,计算出来的平均价格的代表性较差。3.按购(销)日数加权算术平均法:是以某种农产品价格调整前后的购(销)日数作权数来计算平均价格。—P=(调整前价格*够(销)日数+调整后价格*够(销)日数/够(销)总日数4.按购(销)量加权算术平均法:它是以某种农产品在不同时点或地点上的购(销)量为权数,来计算该种农产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平均价格。—P=某种农产品购(销)额/该种农产品购(销)量=∑PQ/∑Q式中:q为购(销)量。5.混合平均法:直接以某一类不同商品的总购(销)额与总购(销)量对比计算其类平均价格:混合平均价=(某类商品中甲商品购(销)额+乙+…)/(该类商品中甲商品购(销)量+乙+…)这种混合平均价格虽然不能反映某种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动,但它可以综合反映某类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三、农产品价格指数的编制农产品价格指:说明农产品价格动态变化的相对指标。按流转环节数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按对比基期分:定基物价指数和环比物价指数;按范围分:单项农产品价格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1.单项农产品价格指数:也称个体物价指数,它只反映某一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公式为:某种农产品价格指数=报告期某种农产品价格/基期该种农产品价格×100%=p1/p0×100%2.类指数和总指数:类指数是在单项指数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某一类农产品价格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总指数是在类指数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全部农产品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K=∑P1Q1/∑P0Q1(综合指数公式;—K=∑P1Q1/∑(1/KP0Q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式中:P为收购价格,Q为收购量,K=Pl/P0。)四、反映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一)农产品差价及其分析农产品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地区、购销季节、购销环节以及产品质量不同而引起的价格差异。1.地区差价分析农产品地区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价格之间的差额。侧重点是产地和集散地收购价格的差异。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集散地的收购价格—产地收购价格地区差价率:反映产地和集散地价格的差异相对程度的统计指标。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率=(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产地收购价格)×100%地区差价形成的原因:第一,不同地区生产条件不同,生产同一种农产品所需必要劳动量也不同;第二,产地到销地距离不一,运输条件不同,所耗费的运杂费也不同。2.季节差价分析农产品季节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或销售价格,在同一市场不同季节的差额。季节差价=初上市价格-旺市期价格季节差价率=(季节差价/旺市期价格)×100%衡量季节差价合理的标准:有利于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贮藏;有利于不同季节的均衡供应;有利于生产者和供应者的经济核算;有利于安排人民生活。3.购销差价分析农产品购销差价:指同一市场、同一时期的同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购销差价=当地零售价格-当地收购价格购销差价率=(购销差价/收购价格)×100%农产品购销差价要符合以下原则:第一,等价交换原则。一方面要保证农业生产在正常年景、合理经营前提下有合理的收益,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要保证商业企业在合理经营的前提下,流通费用能得到补偿,获得合理的利润,以调动商业企业经营农产品的积极性。第二,要根据不同农产品对国计民生关系的大小和产销供需情况区别对待。第三,要有利于国家收购农产品和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4.批零差价分析农产品的批零差价:指同一农产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批零差价=零售价格—批发价格批零差价率=(批零差价/批发价格)×100%农产品批零差价:必须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安定人民生活;有利于正确处理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经济关系。5.质量差价分析农产品质量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由于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异。质量差价=非标准品价格-标准品价格质量差价率=质量差价/标准品价格×100%标准品一般应选择产销量大、质量中等,生产比较正常的产品。农产品质量差价有品种差价、品质差价、等级差价、规模差价多种形式。分析农产品质量差价的目的,就是观察农产品质量差价是否合理,有没有贯彻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同质同价的原则。(二)农产品比价及其分析农产品比价:是指在同一市场上、同一时期内各种不同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可分为农产品单项比价与农产品综合比价。 1.农产品单项比价:指某一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另一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棉麦比价、粮猪比价烟粮比价等。农产品单项比价=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另-种农产品收购价格2.农产品综合比价:指某一类农产品与另一类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价,种植业产品与畜牧业产品的比价等。农产品综合比价=某类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l另一类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合理的农产品比价应该是相互交换的农产品的价格比例与其价值比例大体一致。由于目前技术和管理水平限制,还不能直接、准确地计量农产品的价值,只能借助于农产品价值在货币形态上的转化形式来计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四个指标来分析农产品比价:①每公顷净产值;②每公顷纯收益(税后纯收益);③每个标准劳动力净产值;④每公顷赢利率(每公顷纯收益与公顷成本的比率)。安排和调控农产品比价的基本原则:①遵循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原则,尽量做到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相适应,使生产者生产任何一种农产品,在正常年景、合理经营的前提下都有赢利;②以粮价为中心的原则。粮食不仅是最基本的消费资料,也是稳定市场物价最重要的商品。③要考虑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对急需的大宗基本消费、工业生产急需和出口创汇高的农产品,应给予较高的比价,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增加对社会的有效供给。第三节工农产品比价分析研究目的:考察农民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能换回多少工业品;工农产品交换的数量比例与价值比例是否相适应;价格比例与价值比例两者的变化趋势如何。一、工农产品比价的计算方法工农产品比价: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单项比价和综合比价之分。(一)工农业产品单项比价:指农民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农产品可换回某种工业品的数量。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交换品)/某种工业品零售价格(被交换品)●实际计算时,交换品必须是当地生产的主要产品;被交换品必须是当地农民消费的主要工业品。(二)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指各种农产品与各种工业品的平均比价。因为各种商品的价格不能直接加总平均,故通过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指数来表示。①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牌价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②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牌价指数①式说明,在不同时期,农民换回等量工业产品所需付出农产品数量的变化;②式表明,在不同时期,农民用等量农产品所能换回工业品数量的变化。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的主要途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状价格差异。它形象地概括了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例的变化趋势,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的工业产品交换的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加。这种趋势从价格上考查,就是工农业产品价格指数之比的变动趋势,农产品价格指数除以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商呈下降趋势,就表明一定数量的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把两种相反的趋势在统计图上按照时间序列绘制出的两条曲线,就好象剪刀状张开,所以称剪刀差。造成剪刀差的原因: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长期落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由此形成工农业产品价值变化的不平衡;②农业物质消耗的增加加快了农产品价格的增长,而在农产品价值中,不能从价格中得到补偿的比重相对增加。 建国以来,国家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剪刀差一直存在。1978年后,由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国家的调价政策,剪刀差明显缩小。最近几年,又发生了相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①农产品价格仍然偏低。一方面国家财力有限,难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出现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难以上升。②工业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过快。第七章农村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的意义:农村住户调查过去叫做农民家庭收支调查,简称农民家计调查,它与城市住户调查共同组成我国以家庭为基本调查单位的社会经济调查体系。●农村住户调查是以农村住户(包括农业户、、兼业户和非农业户)为对象,以生产、分配、消费、积累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性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可以了解农村住户收入及其构成、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情况,能够了解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我国农民家庭是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生活消费以及经济核算的基本单位,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因此,农村住户调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节农村住户调查的组织和方法一、农村住户调查的组织农村住户调查:以农户为调查对象,以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生活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项非全面调查。农民家计调查:目前己形成一套由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统一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实行的系统的、规范的调查工作体系。在调查队伍上,除国家统一组织的调查外,国家调查网点以外的县市,有的也自行组织本地区的家计调查。二、农村住户调查的方法(一)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1.划类选典法在将调查对象按自然条件或生产类别等分类的基础上,从各个类型中选择经济水平处于中等的单位作为调查单位;选择调查户时,应全面考察农户的人口劳动力、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状况等,确定对本村本乡以及对调查总体都具有代表性农户作为调查户。2等距抽样法(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法)应用范围农产量调查、农村住户调查以及农村基本情况调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种调查都采用一套调查网点。排队标志和辅助变量:两种调查的有关标志分别是每亩产量和人均收入,当总体各单位人均收入的离散系数大于每亩产量时,就要以人均收入作为排队标志,累计相应的辅助变量分配人口,抽取几种调查的调查网点。具体作法:省抽县、县抽乡、乡抽组时,将总体各单位按近3年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队,依次累计近3年平均人口,编制成抽样框;然后根据人口累计数和抽样数目计算抽样距离,按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法抽取样本单位。(二)搜集调查资料的方法:1.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搜集调查初期、恢复调查或新增调查户时,常采用一次性调查法;一般情况采用经常性登记法。2.经常性登记一般每个调查点聘请一名辅助调查员,协助调查户将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逐日逐笔记载在专门的调查表上,并按时对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上报。分为(1)农村注户现金收支登记(2)农村住户实物收支登记第二节农村住户调查的内容和指标一、农村住户基本情况指标:1.住户类型①按地势分为平原户、丘陵户和山区户;②按区类分为革命老区户、少数民族区户、边远地区户、省辖市郊区户和其他户;③ 按户别分为五保户、乡村干部户、职工家属户和其他户;④按人口规模分为单身户、核心户(如夫妻或单亲与其未婚子女)、三代同堂户、四代同堂户等;⑤按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和半文盲户、小学户、初中户、高中户、中专户、大专户等;⑥按建房情况分为新建房户和未建房户;⑦按照明情况分为用电照明户和非用电照明户;⑧按人均纯收入水平分为贫困户、温饱户、宽裕户和小康户。2.家庭常住人口:指全年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在外劳动的合同工、临时工,虽然在外劳动时间超过6个月,只要其主要收入交回家中,或是交钱给集体参加分配的,仍要计算在内;在家居住,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要计算在内。但是参军、在外居住的职工等,则不应计入。3.整半劳动力:以家庭常住人口为基础,按劳动年龄和劳动能力两个标志结合统计。不包括劳动年龄以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包括劳动年龄以外经常参加劳动、能够顶上一个整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的人。在劳动力中,要分别统计职工人数、乡村企业从业人数在外从事其他劳动人数;还要统计各种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4.经营土地面积:按年末经营的耕地面积、山地面积、养殖水面等统计。包括承包集体的、家庭自营的、转包他人的土地面积,不包括代他人临时经营的土地面积。5.生产性固定资产:包括役畜、产品畜、大中型铁木农具、农业机械、工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用房等。既要统计实物量,又要统计价值量。6.房屋:指农户所有,可以用于住人、放物和从事生产等用途的房屋,包括住房、仓库、牧区的蒙古包、帐棚,但不包括船屋。应统计房屋的间数、价值面积、结构,以及其中新建房屋、减少房屋、生活用房的情况。二、农村住户生产经营指标:1.主要产品产量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农户当年生产产品总量。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的产品类别及其计算要求分别统计。2.商品出售情况指农户当年出售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各种产品的出售额,按出售量和实际出售价格计算。出售产品统计的范围,包括从各级集体经济得到的、家庭当年生产和往年结存的产品;包括代缴税金的出售给国家的:出售给商业供销部门的以及在自由市场出卖的产品。3.商品购买情况指农户当年购买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各种商品的购买额,按购买量和实际购买价格计算;农民以实物交换而购进的商品,应按当地价格水平计入购买商品统计的范围,包括从各种途径购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三、农村住户收入支出指标:是农村住户调查的核心内容。主要反映农户收入的水平和构成、支出的水平和构成,并核算农户纯收入。指标有1.全年总收入指农户当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包括:(1)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指从各级集体经济中得到的现金收入和实物折价。包括从统一核算单位得到的分配收入、从乡村企业直接得到的收入(劳动报酬)、从公益金中得到的收入、从集体得到的奖励收入和从集体得到的其他收入。(2)从经济联合体得到的收入指农户参加经济联合体得到的工资、奖金、补贴以及投资分红收入。(3)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户承包集体生产和从事家庭自营收入。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采集捕猎、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生产性劳务、生活性劳务(服务业)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凡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非出售部分,按产品大量上市时的国家收购牌价计算。(4)其他非生产性收入指农户实际得到的其他非借贷性收入。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职工工资收入(指家庭常住人口中职工的劳动报酬和退休金等,不包括劳保费和福利费)、从国家财政得到的收入、出售财物收入(指出售本年以前拥有的财产和物品所得到的收入,不包括转手买卖各种商品的收入)、亲友赠送收入(指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现金和实物价值)和其他收入(如出售本年购入财物的差价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存款利息收入)。2.全年总支出:指农户当年用于生产、生活和再分配等方面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1)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指农户生产经营所支出的费用。包括承包集体生产的费用支出和家庭自营的费用支出两部分。凡是未计算收入的产品,在利用它作为原材料支出时,就不应计算生产费用支出;库存的化肥、农药也不应计算生产费用支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收入是按纯收入计算的,其费用支出不应包括在内;包产户经营集体生产,仍由集体统一开支的费用,也不应包括在内。(2)缴纳税款指农户从事家庭生产经营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款。(3)上交集体承包任务指包干户按承包合同规定向集体上交的提留和包产户按承包合同规定向集体上交的包产任务。(4)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指用于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开支。(5)生活消费支出指农户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实际支出。包括生活消费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它直接反映农民消费水平,也是研究农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指标。(6)其他非生产性支出指农户实际开支的其他非借贷性支出。包括寄给和带给在外人口、赠送亲友支出(指赠送农村以外亲友的现金和实物价值)和其他支出(如交纳党团费、赔偿和罚款)。3.全年纯收入指全年总收入中扣除生产性费用支出和各项提留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它反映农民实际收入水平,表明农民进行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可能性,是评价农户经营经济效益的主要基础指标。 全年纯收入=全年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上交集体承包任务—调查补贴。全年纯收入之所以不包括调查补贴,是因为调查补贴只有调查户才能得到。承包经营纯收入反映农民家庭承包集体生产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小。承包经营纯收入=承包经营收入+集体拨给的包干费用收入—承包经营费用支出—承包经营纳税支出—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如果承包经营发生亏损,还要扣除承包经营亏损额。承包经营收入、费用、税金,可以根据承包地面积或承包项目产值的比重从家庭经营收入、费用、税金中分摊。四、农村住户现金收支平衡农村住户现金收支平衡集中反映农户现金收入的来源、支出的去向和结存情况,为研究农民商品性生产的收入、农民购买力和货币流通、商品流转提供资料。1.期初或期末存款余额指农户全部常住人口期初或期末在银行、信用社实际存款余额。期末存款余额=期初存款余额+存入银行信用社款—取回银行信用社款2.期初或期末手存现金指农户全部常住人口期初或期末手中掌握的现金总额。期末手存现金=期初手存现金+期内现金收入合计—期内现金支出合计3.期内现金收入合计指农户期内全部现金收入。包括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现金,从经济联合体得到的现金,出售农副产品和其他产品得到的现金,经营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生产性劳务、服务业和其他经营得到的现金,其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和储蓄借贷现金收入。承包经营的各项现金收入,均包括在有关各项现金收入中。4.期内现金支出合计指农户期内全部现金支出,包括用于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的各项现金,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按承包合同上交的集体提留或承包任务的现金,用于开发性生产、购买生产性固定资金的现金,用于生活消费、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和储蓄借贷支出的现金。承包经营生产的现金支出和纳税均包括在有关项内。计算现金收入和支出应当注意:1.商业现金收入按毛利额计算,即销售商品收入中扣除购买商品支出后的余额;饮食业现金收入按营业额计算;其他生产和生活服务现金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2.其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中的“出售财物现金收入”是指出售本期以前就拥有的各种固定资产和其他财产所得到的现金。如出售当年购买的财物,购买和出售在同季度内发生,只计算其差额部分,差额为正数,填入其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的“其他现金收入”中;差额为负数,则作为该项财物支出,填入有关项内。出售当年购买的财物不是在同一季度内发生,季报时按实际发生额填写,年报时统一进行调整3.其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中的“亲友赠送的现金”包括城乡相互之间亲友的现金赠送,收到赠送实物随即出售所得的现金也应计入现金收入,但赠送实物出去不能计入现金支出4.储蓄借贷的现金收入包括从银行信用社得到的贷款、其他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从银行信用社取回存款和回收投资,现金支出的口径与此相同。五、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 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反映农户全年粮食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研究农户粮食收入的各项来源、粮食支出的去向及其构成。年末粮食结存=年初粮食结存+年内粮食收入合计—年内粮食支出合计 1、年初粮食结存指农户年初所有的全部粮食数量。包括结存的加工粮食(如大米、面粉、挂面等),并折合成原粮计算。2、年内粮食收入合计指农户年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粮食。包括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粮食、家庭经营生产粮食、国家销售和奖售粮食、购入粮食、借入粮食、收回借出粮食等。3、年内粮食支出合计指农户年内实际支出的全部粮食。包括生活用粮、出售粮、种子用粮、饲料用粮、副食加工用粮、借出粮食、归还借粮、上交集体粮食等。4、年末粮食结存指农户年末实际占有的粮食。六、农村住户实物消费量指标:以农户主要实物消费量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反映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它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便于研究农民消费的实际状况。包括1、主要实物消费量包括粮食、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类、家禽、蛋类、食糖、烟酒茶、棉布、化纤布、呢绒、绸缎、毛线及毛织品等消费量。对于购买的衣着、日用品,虽然使用的时间较长,一般作为一次性消费,以购买量代替消费量;对于自产自用产品的消费,只要计算了收入的产品就应计算消费量,否则就不计算。有些产品经过加工后再消费,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按加工前的产品计算消费量。2.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包括各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大型家具(以单价50元以上为标准)拥有量等。第三节农村住户调查的整理和分析一、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的整理(一)按户分类:将调查户登记的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流水帐,按其不同的经济性质进行归类、汇总;分类项目的各项总指标、类指标、子指标,应根据调查方案规定的指标项目、涵义、口径和方法统一确定。各调查户的原始资料一般每月整理一次,并将整理资料登记到整理台帐上,作为编制季报和年报的基础。(二)编制调查表:季报表主要反映农民家庭季内现金收支、产品生产和出售商品购买以及主要实物消费量等方面情况;年报表反映农民家庭全年生产、交换、收入、支出、消费积累等全部情况。编制调查表时,季报表以月整理台帐为基础,年报表以月整理台帐和季报表为基础。例如,首先可以编制农村住户基本情况、经营生产、产品出售、粮食收支平衡等方面报表;然后以此为基础,编制农村住户商品购买、现金收支平衡、主要实物消费量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等方面报表;最后编制农村住户总收入、总支出和纯收入等方面报表。(三)整理积累资料:★由专职统计调查人员根据本地区往年和当年的季报和年报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编制农村住户调查历史资料,以利于调查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利用,综合研究农民家庭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发展趋势。整理审核时要注意下述三个方面的关系:1.平衡关系指表中各指标间的相互平衡关系,即指标各小项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大项,各分指标之和应等于总指标。2.对应关系指各表相同指标或类似指标间的关系,从常识上比较判断它们是否合情理。如总收入和总支出各项指标与现金收支有关指标的对应关系;粮食生产量、消费量出售量与粮食收支指标的对应关系;商品购买量与现金支出指标的对应关系等。3.逻辑关系主要审查调查点的人均产量、收入、购买、消费等水平指标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增长幅度是否符合一般趋势等;调查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生活消费等方面指标有无奇高奇低、不符合逻辑的情况。二、农民纯收入分析农民纯收入分析主要是分析农民纯收入水平和构成。农民纯收入水平分析指按家庭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纯收入,也可以按整半劳动力计算人均纯收入,按调查户数计算户均纯收入。 纯收入构成的形式:(1)农民纯收入来源构成按来源将纯收入分成下列组成部分: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纯收入;从经济联合体中得到的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其他非生产性纯收入。(2)农民纯收入性质构成按性质首先将纯收入分为生产性纯收入和非生产性纯收入,然后将生产性纯收入分为农业生产纯收入和非农业生产纯收入。分析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准确计算各个构成部分纯收入。各个构成部分纯收入,在资料齐备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纯收入的原理直接计算;如果不能直接计算,可以用各构成部分总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比重乘以全年纯收入来推算2.水平分析和构成分析结合起来。既要说明纯收入水平高低,又要说明纯收入构成状况,为此,就要计算一定纯收入水平下的构成指标,即不但全年纯收入要按人口(劳动力、户数)加以平均,而且各个构成部分纯收入也要同样加以平均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在重点考察当年纯收入水平及其构成的基础上,要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在动态比较中发现和总结农民纯收入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三、农民生活消费分析农民生活消费分析:主要考察农民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消费水平通常以平均每人消费支出额和实物消费量表示。消费结构是指人们所消费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各个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分组标志不同,消费结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农村住户调查是以消费资料的形式和用途作为分组标志,具体分组方法如下:1.生活消费品支出指农民家庭用于吃、穿、用、住、烧方面的消费资料支出。(1)食品消费:包括主食、副食、其他食品的消费量折价和加工费以及在外饮食支出。(2)衣着消费:包括用于身上穿戴、床上垫盖、室内装饰的棉花、毛类、呢绒、绸缎、化纤及制品的消费量折价和加工费。(3)用品消费:包括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医药卫生用品、其他用品的消费量折价和修理费。(4)住房消费:包括房租、电费、房屋维修费用、新建住房开支和当年为新建、维修住房而购买的建筑材料等支出。不包括本年以前购买建筑材料支出。使用自产建筑材料(如竹木),如果没有计算收入,也不应计算支出。(5)燃料消费:包括做饭、做菜、烧水和取暖用的煤炭、柴草等生活燃料支出。不包括煮饲料用的燃料。2.非商品支出:指农民家庭用于文化服务、生活服务方面的支出。包括(1)文化服务支出包括学杂费、保育费、技术培训费、文娱费等。其中,①学杂费是指家庭成员上学读书所交学费和杂费,不包括购买书籍、文具用品等支出;②保育费是指家庭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等所支付的费用,但不包括伙食费;③技术培训费是指家庭成员参加技术培训所交的培训费,不包括购买书籍、讲义和文具等支出;④文娱费是指家庭成员购买电影票、戏剧票、球票等的支出,不包括购买文化娱乐用品支出。(2)生活服务支出包括医疗费、交通费、邮电费、旅店住宿费、照像费、洗澡费、殡殓费等。其中,医疗费是指家庭成员看病或住院所支付的挂号费、手术费、注射费、透视费、照像费、床位费等,不包括医药费。在对上述结构形式进行具体分析时,A注意吃、穿、用、住、烧序列的变化,总结一定时期序列变化的原因;B注意吃的比重的变化,因为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需求弹性最小,其比重的上升或下降,能概括地反映消费水平的降低或提高;三要注意劳务消费(非商品支出)比重的变化,因为劳务消费居于较高的需求层次,而且都是社会性消费(相对于自给性消费而言),其比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质量的变化。四、农村住户全部收支平衡分析农村住户全部收支平衡分析,是根据全年总收入、总支出与年末积累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农户各项收支与物质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反映农户能够用于下一年度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消费的能力或亏损、负债情况。农民家庭的积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金、存款的增加或减少 通过现金收支平衡表来反映。根据年末与年初手存现金、银行存款计算。(2)债权、债务的增加或减少通过现金收支平衡表内部有关项目来反映。它属于暂收、暂付性质的收支项目,但它的增加或减少对年底现金存款余额有直接影响。(3)粮食的增加或减少通过粮食收支平衡表来反映。根据年末、年初结存粮食来计算。各种粮食实物量应折算成价值量。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积累=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上式说明,农户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生活消费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总收入的多少和家庭经营费用的节约。因此,只有在生产中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广开生产门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加收入,使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八章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统计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组织根据全年从事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实物收入和现金收入),扣除费用性支出以后,将经济纯收入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统计,全面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益和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三者关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信息系统。第一节农村经济收入分配调查一、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统计的范围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是以农村经济总收入、总费用和纯收入分配为调查内容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包括:1.乡村企业收入分配是指乡(镇)、村及村以下各级举办的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运输业企业、商业饮食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收入分配活动。2.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分配是指实行统一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等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活动。包括集体经济组织间的联合经营和集体承包经营部分。3.新经济联合体收入分配按符合新经济联合体标准者统计收入分配情况。4.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分配包括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和自营两部分。二、农村经济收入分配调查的方法调查方法农村经济收入分配调查采取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相结合,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制度。首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历年收入分配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县作为调查县,各省的资料根据调查县的资料汇总计算,全国的资料根据各省的资料汇总计算。在调查县内部、一般以乡为单位开展统计调查,并区分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1.乡村企业收入分配资料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核算制度,可以从乡村企业统计年报中取得资料。2.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分配资料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核算制度,可以从它的年终收入分配报表取得资料,或从会计年报、季报、原始台帐中取得资料。3.新经济联合体收入分配资料可以从会计核算记录中取得资料,或从基本情况调查表中取得资料。4.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分配资料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取得资料,或从农村住户调查,农村基本情况调查中取得资料;采用抽样调查时,—般以乡为单位进行等距抽样选点进行一次性调查或经常性登记。采用典型调查方法时,一般以乡为单位选取若干个典型村、组、户进行一次性调查或经常性登记。第二节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指标●农村经济收入分配中的主要指标有总收入、总费用、纯收入以及国家税收、集体提留和农民所得等分配指标。◆总收入是分配的物质基础;但不是全部收入都能用来分配,只有纯收入才能用来分配。计算总费用,就是为了从总收入中扣除不能用来分配的各项费用,从而计算能够用来分配的纯收入。★农村经济收入分配中的总收入、总费用、纯收入和分配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纯收入=总收入— 总费用=国家税收十集体提留+农民所得一、农村经济总收入指标农村经济总收入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当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可以用来抵偿当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一切实际收入的总和。农村经济总收入的特定涵义:(1)它是一种总收入作为总收入,从价值构成方面看,包括收入项目的全部价值,并未扣除为取得收入而支出的有关费用,因而不同于“纯收入”;从收入形态看,既包括出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也包括当年生产的未出售产品的实物折价,因而不同于“商品性收入”或“出售产品收入”。但是,有些不能构成收入的项目(如来料加工产品的来料价值)和某些习惯上未作为生产经营成果统计的产品(如厩肥),则不计算收入。(2)它是一种最终收入最终收入从分配角度看,是扣除有关费用后最终可以用于分配的收入。因此,有些已经生产出来,并构成当年生产成果,但不能用来最终分配的中间产品,如生产中消耗的绿肥,青饲料和农作物副产品,生长中的林木蓄积量、畜禽活体重产量、未捕捞水产品等均不计算收入。(3)它是一种实际收入实际收入从分配角度看,是指具有所有权实际可以用于分配的收入。既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实际收入,如农业生产收入、非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也包括实际所得的其他非生产性收入,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罚金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库存物资盘盈等。但不包括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等。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区别: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村社会总产值都是综合说明全年生产经营总成果的指标,但两者具有很大约差别。(1)核算原则不同总产值按所在地区(国土原则)统计,不包括农民进城生产的产值,总收入按所属地区(国民原则)统计,农民进城经营的收入也要计算在内。(2)统计范围不同总产值严格按物质生产部门的范围统计,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取得的收入;总收入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取得的收入,也包括某些非物质生产经营活动(如服务业等)取得的收入。(3)计算对象不同总产值不仅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生产的产值,而且包括地区范围内国营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值,总收入的计算对象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不包括国营农企的收入。(4)指标涵义不同总产值侧重于反映“已经生产出来”,只要是物质生产部门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论是主产品还是副产品(牧业的厩肥除外)不论是产成品还是在产品(渔业的末捕捞水产品除外),都应计算产值;总收入侧重于反映“可以用于分配”,它不包括虽然已经生产出来、但不能构成最终收入的产品价值,如绿肥、青饲料和农作物副产品等的价值,生长中的林木蓄积量、畜禽活体重产量等的价值,当然更不包括牧业的厩肥、渔业的未捕捞水产品的价值。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构成(一)农业收入指当年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的收入。1.种植业收入包括收获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茶叶、水生植物(如莲藕、菱角)等主副产品的全部收入,内部周转的绿肥、青饲料和沤肥的农作物副产品,一般不计算在内。2.林业收入包括各种人造林木的林产品(如油桐籽、油菜籽、板栗、核桃、藤条、棕片)、采伐竹木和出售树苗的收入。但生长中的林木蓄积量不能折算收入。3.畜牧业收入包括出售、屠宰畜禽和其他小动物,以及畜禽产品的收入。体重产品按出售和屠宰的产品计算收入,繁殖增长和增重不计算收入,活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的产品(如蛋、奶、毛、蜂蜜、蜂蜡),以及动物屠宰及死亡后的畜产品(如猪鬃、牛皮、羊皮、蚕茧),均按全部产品计算收入。4.渔业收入包括捕捞天然水生和人工养殖的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等水产品的收入。(二)农村非农业收入农村非农业收入指当年农业以外各行业生产经营的收入。1.农村工业收入包括乡、村、村以下办工业(即组办工业、农户联办工业和个体工业)的收入。属于农产品简单加工(如碾米、磨面、轧花、饲料加工) ,以及对外接受来料加工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按加工费计算收入,其他工业产品按全部价值计算收入。2.农村建筑业收入包括农村合作经济建筑队和个体建筑业者从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房屋维修等取得的收入。建筑企业的包工包料项目按全部价值计算收入;非包工包料项目按劳动报酬计算收入。3.农村运输业收入包括农村合作经济运输队和个体运输业者经常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及物资装卸、搬运的收入。4.农村商业饮食业收入包括农村合作经济商业、饮食业单位和个人从事商品收购;销售活动和食品烹调、零售活动取得的收入;商业收入按毛利润计算,即出售总收入减去购买商品和自产原材料的价值;饮食业收入按营业额计算。5.农村服务业收入包括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业单位和个人对外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例如,从事医疗、理发、洗衣、浴池、照相、画像、缝纫、缮写、喜庆殡葬服务、消费品修理等的收入。(三)其他非生产性收入其他非生产性收入指当年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取得的其它实际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罚金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库存物资盘盈等。总收入的计价原则凡是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产自用部分按国家收购牌价计算,无收购牌价的可按当地产品大量上市时的平均价格计算。出售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出售给国家和其他购买者的农产品或工业品的全部收入。包括缴纳给国家的公粮和用其他农产品抵交的农业税,出售给粮食部门、商业部门、外贸部门、供销合作社和其他单位的工农业产品,在集市上出售的工农业产品。可分别计算出售农产品收入和出售工业品收入,并与农业总收入和工业总收入比较计算商品率。二、农村经济总费用指标农村经济总费用指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当年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各项收入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之和。计算农村经济总费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总费用是指总收入中不构成纯收入,不能用来分配的生产费用、管理费用等物质费用,不包括属于纯收入分配性质支出的劳动报酬等人工费用。支付给在农村劳动的非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尽管性质上属于“纯收入”,但不能构成农村经济纯收入,则应该计入总费用2.与农村经济总收入的计算范围相一致,只计算当年总收入应该负担的各项费用。为了准确计算纯收入,总费用不是按费用发生额计算的,而是按总收入的范围计算的;当年总费用就是为实现当年各项收入应该由当年负担的各项费用,它包括当年支付、当年实现收入的费用,也包括上年(或以前)支付、应该由当年收入负担的费用。农村经济总费用与农产品成本的区别:1计算范围不同农产品成本仅仅是相对于农产品而言的;农村经济总费用既包括农业生产费用;也包括非农业生产费用和其他非生产性费用。2.经济意义不同农产品成本既包括物质费用,也包括人工费用;农村经济总费用只有在存在支付给非农村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特殊情况下,才包括部分人工费用。农村经济总费用与农村社会总产值中计算净产值的物质费用的区别:1.计算范围不同总产值物质费用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农村经济总费用除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和其他非生产性费用2.经济意义不同总产值物质费用完全是由物质费用构成的;农村经济总费用尽管一般也是指物质费用,但可能包含部分人工费用,即支付给非农村人员的劳动报酬。农村经济总费用构成:农村经济总费用由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和其它费用构成。(一)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指为实现当年生产经营收入,应该由当年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流动资产和生产性劳务部分;按实现当年收入实际消耗和支出的费用计算;固定资产和农田基本建设部分,按实现当年收入应该负担的折旧费计算。 生产费用的构成及计算要点如下:1、种植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种植业收入而支付的生产费用。不包括当年秋冬播作物和没收益的多年生作物的费用2.林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林业收入而支付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林业的基本建设投资3.畜牧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畜牧业收入而支付的生产费用。耕畜饲养费应该列入种植业生产费用为下年预留的饲料和饲草,不能算作当年的畜牧业生产费用4.渔业生产费用指为获得渔业收入而支付的生产费用。人工养殖而未捕捞的水产品,由于未计算渔业收入,其生产费用原则上不应计入当年的渔业生产费用5.农村工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农村工业收入而在生产和销售中支出的流动资产消耗额、固定资产折旧额和其他生产费用 6.农村建筑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农村建筑业收入而支出的建筑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其它生产费用7.农村运输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农村运输业收入而支出的材料燃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其他生产费用8.农村商业饮食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农村商业、饮食业收入而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价值和其他生产经营费用支出。9.农村服务业生产费用指为取得各种农村服务业收入而应支付的各项生产经营费用。 (二)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指当年实际支付的各项行政管理方面的费用。如购置办公用的仪器设备、文具纸张,书籍报刊支出,用于邮电照明、取暖等项开支,以及差旅费等方面的实际支出。上交的管理费也应包括在内,但为办理专项生产业务而支出的差旅费,如为某种农产品生产购置种子的差旅费不能计入管理费用中,而应计入有关项目的生产费用中。(三)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指当年实际用于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以外的各项杂费。例如;科研费、贷款利息、租金支出、罚金支出、库存物资盘亏等,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如请客送礼等),也要如实计算在内。费用支出的计价原则购买部分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自产自用部分按国家收购牌价计算,无收购牌价的可按当地产品大量上市时的平均价格计算。三、农村经济纯收入指标农村经济纯收入:指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扣除农村经济总费用后,实际用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分配的收入。农村经济纯收入与农村社会净产值的不同:1.在核算原则上,净产值按所在地原则统计,纯收入按所属地原则统计2.在统计范围上,净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们,纯收入则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3.在计算对象上,净产值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家庭和国营农业企业,纯收入只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4.在指标涵义上。一方面,由于总产值与总收入指标的涵义不同从物质生产部门看,总产值与纯收入尽管都具有“新创造价值”性质,但净产值是“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创造价值”,纯收入是“可以用于分配的新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出于物质费用与总费用指标涵义不同,在净产值中包含支付给非农村人员的劳动报酬,而纯收入则不包括。纯收入分配项目的内容纯收入分配:农村经济纯收入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的形式交纳给国家另一部分以提留的形式留归集体统一使用,剩下的部分为农村居民所得。(一)国家税收国家税收:指当年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包括乡村企业交纳的、集体统一经营交纳的、新经济联合体交纳的和农民家庭交纳的税金。例如,当年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交纳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渔业税、工商税、车船牌照税等。国家税收按实际交纳的数额计算,如交纳之后有退还或减免,其数额应于扣除。(二)集体提留集体提留: 指农村各级合作经济组织为了扩大再生产、增加物资储备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等,从当年纯收入中提留归集体统一使用的部分。一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营纯收入的提留,包括乡村企业、统一经营和新经济联合体提留;另一种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纯收入上交的提留。集体提留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公积金指集体提留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共积累基金。主要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大修理和进行基本建设2.公益金指集体提留中用于享受福利保障人员生活补助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公益事业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五保户烈军属、困难户、民办教师、乡村医生等人员的生活补助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3.干部报酬指集体提留中用于农村干部工资和补贴的支出4.其他提留指用于上述项目以外的集体提留,如生产基金、储备粮基金、民兵活动补贴等。(三)农民所得农民所得指当年农村经济纯收入中扣除国家税收和集体提留以后归农村居民所得的部分。包括农民从乡村企业得到的、从集体统一经营得到的、从新经济联合体得到的和从家庭经营得到的纯收入;它主要用于农民家庭扩大再生产和农民生活消费。★农村经济收入分配中的总收入、总费用、纯收入和分配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纯收入=总收入—总费用=国家税收十集体提留+农民所得第三节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分析一、农村经济收入分析(一)总收入和纯收入水平分析:收入水平指标,是反映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1.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说明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创收水平的高低。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元)/农村劳动力数(人)◆为了反映各种经营方式和各个生产部门劳动力创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可以计算各种经营方式或各个生产部门平均每个劳动力提供的总收入或纯收入,进行比较分析。2.农村人口收入水平说明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全年摊到的总收入或纯收入的多少。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元)/农村人口数(人)(二)总收入和纯收入结构分析:1.收入的经营方式结构指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中,乡村企业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新经济联合体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各占的比重2.收入的产业结构指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中,农林牧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运输业收入、商业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它收入各占的比重,它反映农村各经济部门的创收情况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计算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的比重,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收入的比重,从不同角度说明总收入和纯收入的产业构成及其变化趋势。3.出售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收入方面说明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指标。可以分别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进行分析。(三)纯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分析:1.总收入与纯收入的差额,即总费用的多少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减少投入,节约费用。比较总费用的多少,可以计算总费用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单位费用提供的纯收入或生产单位纯收入所需要的费用2、农村经济纯收入率指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表明每百元总收入提供的纯收入。农村经济纯收入率=农村经济纯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100%★在进行上述各种分析时,都应当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计算总收入和纯收入及其内部各部分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农村经济收入发展变化的趋势。二、农村经济分配分析(一)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分配关系分析◆对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分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是制定合理的农村分配政策,在农村实行科学的分配管理的依据。1.分配结构分析 指国家税收、集体提留和农民所得各在农村经济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还可以计算国家税收集体提留和农民所得三者之间的比例,用比例数列反映农村分配关系及其变化情况。2.农民负担情况分析农民负担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计算平均每个农村人口负担的国家税收或集体提留,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对比,分析农民对国家或集体负担的水平差异程度以及是否合理;二是计算平均每亩农业用地负担的国家税收或集体提留,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对比,分析农业用地负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二)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农村经济纯收入分配,按纯收入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纯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与消费两者在分配上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农村经济积累基金指当年农村经济纯收入中提存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建立物资储备的部分;农村经济消费基金指当年农村经济纯收入中用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部分。1.积累率:即积累基金与纯收入的比率。农村经济积累从经营方式看,包括乡村企业积累、集体统一经营积累、新经济联合体积累和农民家庭经营积累。而且,从全社会角度看,农村经济积累还应当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提供的社会贡献,即国家税收。因此,农村经济积累率按不同的范围计算,有多种表现形式。(1)农村经济类型积累率用各种经营方式内部积累额与相应的各种经营方式纯收入比较,分别计算乡村企业积累率、集体统一经营积累率、新经济联合体积累率和农民家庭积累率,反映各种经营方式实际实现积累的程度。例如:农民家庭积累率=农民家庭经营积累额/农民家庭纯收入*100% ◇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积累额,可以按“集体提留中的公积金+其他提留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加以匡算。 (2)农村经济内部积累率是各种经营方式内部积累额之和与农村经济纯收入的比率,用以反映整个农村经济内部积累的实现程度,表明农村经济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式中:农村经济内部积累额=乡村企业积累额+集体统一经营积累额+新经济联合体积累额+农民家庭经营积累额(3)农村经济国家积累率是国家税收与农村经济纯收入的比率,表明农村经济对国家贡献的程度,同时亦反映国家在农村经济分配中取得的份量。农村经济国家积累率=国家税收/农村经济纯收入*100%。式中,国家税收仅指农村经济纯收入分配中交纳的国家税收。 (4)农村经济社会积累率指农村经济内部积累额加国家税收与农村经济纯收入的比率,反映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积累的实现程度。农村经济社会积累率=农村经济社会积累额/农村经济纯收入*100%。式中:农村经济社会积累额=农村经济内部积累额+国家税收 2、农村经济消费率农村经济消费率:即消费基金与纯收入的比率。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部分是农民所得用于生活消费的部分;其次,还应当包括集体提留中的公益金;干部报酬、其他提留中用于生活消费的部分。农村经济消费率=农村经济消费额/农村经济纯收入*100%;式中:农村经济消费额=农民所得用于消费的部分+公益金+干部报酬+其他提留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三)农民分配收入水平分析农民分配收入指在农村经济纯收入分配中,农民实际得到的,可以用于积累和消费的纯收入。它包括农民在纯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即“农民所得”;也包括农民在纯收入再分配中得到的收入,即“集体提留”中返回农民手中的部分,如干部报酬、公益金和其他提留中用于农民生活和集体福利的部分等。1.平均每户分配收入反映农民家庭实际分配纯收入水平。平均每户分配收入=(农民所得+集体提留中返回农民手中的部分)/农村住户*100%。2.平均每人分配收入反映农村人口实际分配纯收入水平。平均每人分配收入=(农民所得+集体提留中返回农民手中的部分)/农村人口数*100% 第九章农村经济效益统计◆经济效益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第一节农村经济效益基本指标一、农村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比较。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农村经济效益:指一定时期内的农村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支出与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农村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劳动成果/农村经济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二、综合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从劳动利用、能源利用和资金利用等方面来设计农村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体系。1、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它表现为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力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愈多,或单位产品耗用的劳动时间愈少,说明劳动力生产效率愈高。劳动生产率(正指标q)=产品产量(Q)/劳动时间(T),劳动生产率(逆指标t)=劳动时间(T)/产品产量(Q),q=1/t;注意两点:(1)二者所包含的时间必须一致。如年产量一定要和年劳动消耗相比(2)二者包括的范围要一致,产品产量的范围和相应的劳动消耗量范围要一致。计算:(1)按农村社会总产值计算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村劳动力比较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内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该时期内平均劳动力个数,该指标反映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计算)生产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的产值越多,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就越高。(2)按农村社会净产值计算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农村社会净产值与农村劳动力比较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内的农村社会净产值/该时期内平均劳动力个数,该指标由于剔除了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影响所以能更确切地反映平均每一农村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3)按农村经济总收入计算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与农村劳动力比较计算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 ,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内的农村经济总收入(或纯收入)/该时期内平均劳动力个数;这个指标说明农村劳动力创收水平的高低。(4)按主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农村社会劳动生产率,该指标是以农村生产的粮、棉、油、肉、禽、蛋、煤炭、木材、瓦砖以及水产品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分别与农村劳动力相比较来计算的。它具体鲜明地反映出每一农村劳动力生产若干种主要物质产品的能力。农村经济资金生产率=一定时期内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该时期内平均劳动力个数2.农村经济资金生产率:指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反映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农村资金生产率=劳动成果/资金占用额;该指标反映生产中投入单位资金提供的劳动成果(产值、收入、利税等),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农村经济效益越好;逆指标表示,平均单位劳动成果所占用的资金额,数值越小表明经济效益越好。可计算下列几种农村经济资金生产率(1)固定资金生产率又称固定资产产值率,是一定时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平均农村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百元固定资金生产率=农村社会总产值(元)/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百元),该指标反映百元固定资金提供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计算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净产值,商品产值、农村总收入、纯收入、利税等劳动成果。(2)流动资金生产率即流动资金与农村社会总产值之比,百元流动资金生产率=农村社会总产值(元)/流动资金占用の(百元);说明每占用百元流动资金能得到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该指标数值越大,则经济效益越好。逆指标称为流动资金占用系数。流动资金占用系数=流动资金占用额(元)/农村盛会总产值(百元),表明每生产百元产值,需要占用多少流动资金, 指标数值越小,说明经济效益越好。(3)总资金生产率即资金占用生产率.它是指农村中投入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总额与农村产值之比。资金占用总产率=农村社会总产值/资金占用额;资金占用净生产率=农村社会净产值/资金占用额,反映农村生产占用单位资金提供的农村产值。指标数值越大则经济效益越好。资金占用盈利率=农村社会净产值-生产成本;资金占用利税率=(利润+税金)/资金占用额,指标考核农村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3.总成本(或总费用)生产率总成本生产率: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劳动消耗量(包括活劳动消耗量与物化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总量,一般以产品生产总成本表示,所以叫总成本生产率;在流通过程中劳动消耗总量,一般以总费用表示,所以叫总费用生产率。总陈本(或总费用)=劳动成果/农村生产总陈本(或总费用),劳动成果可以是农村社会总产值、净产值或商品产值,农村总收入、纯收入或利润。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农村经济效益越高。农村费用收益率,以说明总费用生产率水平,农村费用收益率=农村年纯收入/农村年总生产费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物耗比重=物质消耗额/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物质资料消耗比重越小,则经济效益越好.4.农村经济活动目的指标:(1)产品商品率农村产品商品率是反映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程度的经济指标。农产品商品率=农村社会商品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100%;(2)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纯收入/农村年平均人口数★除此我们还可以计算农村人均产品创汇率,人均产品产量、人均产值等经济活动目的指标。这些指标越大,说明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农村经济效益越好。第二节农村部门经济效益统计一、农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1.农用土地生产率:指农业生产中占用的土地面积与其生产成果的比较。可以表明农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1)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产量、产值或收入是反映农作物种植业生产水平和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指标。可分别计算每亩播种面积、每亩收获面积、每亩粮占耕地面积、每亩耕地面积提供的农产量、产值和收入。(2)单位林地面积上的产量、产值或收入是反映林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指标。(3)单位草地牧场上的载畜量、畜产量、产值或收入是反映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分子可是牲畜头数、肉产量、奶产量、毛产量、产值或收入等。(4)单位水面面积的水产品产量、产值或收入如每亩养殖面积产量每亩水面面积产量等。(5)单位农用土地面积上的农业总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或农业总收入、纯收入、利润综合反映农用土地生产率。2.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劳动消耗量与农业产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量/农业劳动消耗量;(1)活劳动生产率如每个农业劳动力全年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产量;每个劳动力全年生产的农业产值、收入或利润;平均每个工作日生产的农业产量、产值或收入。(2)物化劳动生产率即各种生产资料,如种子、饲料、化肥、农药等物化劳动的生产率,即单位物质消耗量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如每公斤化肥生产的粮食公斤数、每元物质费用提供的农业产值收入等。(3)全部劳动消耗生产率成本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消耗量的货币表现,全部劳动消耗量生产率也就是每元成本提供的农业产量、农业总产值、净产值或商品产值,农业总收入、纯收入或利润。3.农业资金生产率农业资金生产率=农业产值或收入/农业资金占用额。资金一般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可以分别考察农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4.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和收入: 农业生产的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全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计算全国或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肉食消费量,全国农民人均总收入、纯收入,能综合反映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农产品成本及其降低率,农产品商品率。牲畜出栏率,森林覆盖面积等指标也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反映农业的经济效益。二、农村工业经济效益指标:1.反映活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主要有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产率、年劳动生产率等。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或净产值)/职工(或工人)平均人数;人均利税=利税总额/职工(或工人)平均人数;2.反映物化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物质消耗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经济效益越好;反之越差。物耗率=物质消耗价值/工业总产值×100%;每百元在那个产值占用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或净产值)/职工(或工人)平均人数;3.反映能源消耗的效益指标,能源消耗率越低,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差。万元产值能耗=工业能耗总量/工业总产值(万元)4.反映定额流动资金利用情况的效益指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定额柳丁资金平均占用额;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定额流动资金周转次数5.反映生产设备利用情况的效益指标,设备台时产量=合格产品量/设备世纪开动台数;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世纪工作时间/设备规定工作时间×100%;6.反映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效益指标,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收入/现价商品产值×100%;产品合同订货率=产品合同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100%;7.反映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效益指标,资金利税率=利税总额/资金占用额×100%;产值利税率=利税总额/总资产×100%;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100%;8.反映产品质量提高的指标,质量稳定提高率=持平和改善的项目数/调查的总项目数×100%;优质产品率=优质产品值/全部工业总产值×100%三、农村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1.农村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是从农村建筑业总产值与相应的建筑业劳动力相比较,综合反映农村建筑业劳动力利用情况的效益指2.竣工率是农村建筑业竣工工程产值与施工工程全部价值的比值综合反映竣工程度、施工速度和投资效果。竣工率=竣工工程产值/竣工工程全部价值×100%;3.施工机械设备时间利用率与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的设备时间利用率相同。4.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成本降低额/工程预算成本×100%◆式中工程成本降低额是指工程预算成本减去工程实际成本的差额。□还可以计算建筑业的产值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次数等指标,其方法与农村工业经济效益同类指标的计算方法类同。四、农村商业经济效益指标:1.商业流动资金占用指标,商业流动资金主要是指停留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性物质的货币表现,如商品、原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与现金等。由于它们直接参加商品流转,并随着商品的流通不断变化自己的形态。因此要统计流动资金占用数额必须将某一点上的流动资金按序时平均法计算其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然后将其与商品流转额对比,求得流动资金占用率。一般都用每百元商品销售额占用的流动资金来表示。每百元商品销售额占用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商品纯销售额(百元)★同时还应计算商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以考察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流动资金周转。2.反映农村商业利润的指标(1)毛利率毛利,又称进销差价,即商品纯销售额与商品按进价计算的差额。是补偿费用开支和实现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商品纯销售额×100%;(2)利润率=利润总额/商品纯销售额×100%,它反映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利润水平。3、商品流通费用率=商品流通费用总额/商品纯销售额×100%,反映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流通费用水平。该指标也叫流通费用水平。该指标越小,经济效益越好。4.农村商业劳动效率指标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商业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量。它具体表明商业部门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果。可以计算平均每个商业工作人员的纯流转额,也可以计算平均每单位商品纯流转额所耗费的劳动量。五、农村运输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1.农村运输业劳动生产率指农村运输总产值(或货运周转量)与相应的运输业劳动力之比。该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运输业劳动力的使用效果。2 .载货汽车百吨公里耗油量=汽油(或柴油)消耗量(升)/货物周转量(吨公里)×100%;3.载重汽车吨位产量=货物周转(吨公里)/骑车标定吨位数(吨)★除上述指标,还可以计算农村运输业产值利税率等。第三节农村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一、农村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遵循整体性原则,在对经济效益各主要方面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整体经济效益的好坏程度作出全面、准确、系统的判断。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1.计划标准是用计划指标作为评价农村经济效益实际状况的尺度,将各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达到水平与相应的计划水平进行比较。计划标准的优点在制定计划时全面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2.历史标准。是以考察对象的历史水平作为衡量尺度。将农村各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期水平与相应的历史水平相比较。历史标准有两种:一种是以同一总体各指标历史最好水平为对比标准;一是以同一总体各指标上年同期水平为对比标准,可客观地反映提高经济效益的进程3.社会标准是将农村各业置于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中考察其经济效益状况而建立的统一评价与衡量标准。它可分为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就是将具体评价对象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值与同行业同地区或全国及国际同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比较二、农村经济效益的评价步骤:1.确定经济效益的评价项目就是确定一组能全面反映农村经济效益各主要方面的指标,如可提高农村生产效率的指标,有利于节约农村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的指标等2.确定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在选定评价项目后应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比较和衡量经济效益好坏程度的尺度3.选择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一般是采用专家征询,集中多数专家的意见确定的。在实际应用中,评价人员可根据情况自行修正、完善。4.分析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将各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形成农村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值,而后进行评价分析。三、农村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1.综合评分法①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大小不等的最高评分标准②按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分别评定分数③将各项评分综合成一个综合经济效益总分数,用以比较分析。例如:①以评价指标的上年同期水平为衡量标准,按各评价指标报告期实际达到的水平区分为:改善、持平、退步三种情况。②报告期实际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对比后,凡增减幅度小于或等于5‰视为持平,超过或低于5‰的视为改善或退步。③报告期实际水平比上年同期水平改善的计满分,持平的减半计分,退步的计0分。④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加总,便得综合经济效益总分数。比如,要评价某乡镇的综合经济效益,共有三项评价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首先根据各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标准分数:40分、30分、30分,然后,考核各指标的分数,若三个指标比上年同期水平均有改善,得分分别为40分、30分、30分,综合经济效益分数为100分;如果三项指标较上年同期水平持平,得分分别为20分、15分、15分,综合经济效益分数为50分。这种方法所规定的标准分数最高为100分,实际得分数愈高,愈接近100分,经济效益愈好,相反,经济效益愈差。■综合经济效益评分的优点是,概念明确,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能够反映经济效益提高或降低的趋势;缺点是不能反映变动幅度,而且以历史标准为比较尺度,会使横向对比受到影响;2.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①先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对比,计算出个体指数②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对各项效益指标的个体指数进行平均汇总,综合经济效益指标=∑KW/∑W,其中,K——各项评价指标的个体指数W——权数,Σw=100,举例说明综合经济经济效益指数的计算方法(见下表)综合经济效益计量表(以89年资料为基期)指标名称单权19891990年1991年 位数w年实际值 实际值个体指数k%加权指数值kw实际值个体指数k%加权指数值kw产品销售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利润上交率每百元物耗提供产值原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吨能耗提供产值%%元/百元元/百元次%元/百元%元/人元/吨107212101077151094.48024.815.83.2282.5147.982.512080122795.27326.0414.13.4580.5148.866118631309100.891.2510589.2107.197.6100.68098.2106.610.086.3912.610.7110.719.767.045.614.7310.6695.38226.315.03.4884148.978121911377101.0102.510694.9108.1101.8100.794.5100.9102.210.107.1812.7311.3910.8110.187.056.62115.14l0.22合计—100 98.28 101.4通过上表计算可知:1991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98.28%1992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1.42%由此看出,92年的综合经济效益比91年的综合经济效益好。这种方法计算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可以进行多种比较分析:1.不同时期综合效益指数对比,经济效益变动指数(%)=报告期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基期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如根据上例资料可计算:1992年比1991年综合经济益变动指数==103.19%,说明1992年的综合经济效益比1991年提高了3.19%;2.不同地区、部门、企业间综合效益指数对比,不同空间对比指数(%)=甲地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乙地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0%;3.检查综合经济效益的计划完成情况,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实际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计划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0%;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能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效益的实际水平,且有利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综合经济效益水平进行比较。(三)功效系数法:①根据以往实际资料,事先确定各项效益指标可能实现的满意值和最低许可值;②根据各项效益指标的实际值与其指标的最低许可值之差,与指标的满意值与指标的最低值之差的比率计算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③再对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计算加权几何平均数,从而求得一个总功效系数即总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数,以评定综合经济效益的情况。功效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i=(Xi-Xb)/(Xa-Xb);-d=∑式中:di——各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xi——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xa——评价指标的满意值;xb——评价指标的最低许可值;d—总功效系数;p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数(权数是按各指标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重要程度确定的,可取l—lO的正整数,以便于计算。Σp=p1十p2十p3十…十pn)★用上述公式计算功效系数时,只要有一项指标的效益太差,低到不容许值水平,该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就等于0,总功效系数也必然等于0。再则,用上式计算的功效系数,中等水平只能达到0.5,不符合常用的百分制考核标准。所以可将功效系数的计算作一点改进,使其更为实用。其改进公式为: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di=(Xi-Xb)/(Xa-Xb)×40+60;总功效系数=式中:40、60两个数字起着记分作用,其它符号与前同。◎采用此公式计算的功效系数,各项指标达到满意值即 xi=xa,可得l00分,说明经济效益令人满意,指标等于不容许值即xi=xb,可得60分,说明经济效益恰好及格,指标值低于不容许值时,即xi<xb时,功效系数就低于60分说明经济效益差。▲下面以两上地区的三个经济效益指标的资料来说明功效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功效系数计算表 计量单位满意值xa不允许值xb权数pi甲地区乙地区实际值xi功效系数di实际值xi功效系数di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社会劳动生产率3.资金利润率元/人元/人元/百元50080025300400o433420624208482.49036064018728486合计 10 85.3 79.5上表计算可归纳为两步:第一步:先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比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功效系数为:甲地区:×40十60=84分乙地区:×40十60=72分第二步: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求综合效益功效系数。比如:甲地区的总功效系数==85.3分乙地区的总功效系数==79.5分▼可以看出,甲地区的总功效系数即综合经济效益分数比乙地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数高,说明甲地区的综合经济效益比乙地区的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