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38568
大小:1.37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9-09-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A.东周B.西汉C.唐朝D.明朝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千耦其耘D.集约经营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A.生产力B.上层建筑早期农业生产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
2、济C.经济基础D•政策导向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1.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C.私营工
3、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2.《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楣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瀧,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突显了明清
4、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9.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蘆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10•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坊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促成这一现象的原
5、因包括()①芜湖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②该地民族资本相对发达③该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④该地国内外市场广阔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12.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
6、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1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13.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A.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B.瓷器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D.对外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14.《喻世
7、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的提高代.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A.郡县制优于分封制B.井田制遭到了破坏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A.社会出现两极分化17.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A.小
8、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A.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B.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C.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18.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由此可见他主张()A.商业发展应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