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37228
大小:207.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7
《前黄高中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文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命题:蒋洪江审核:徐亚文第I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恿(恿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①.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②.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④•“礼”
2、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岀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B.阴阳五行家:天人有别C.老子:顺应天意D.董仲舒:天人感应3.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汉人被少数
3、民族同化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D.商品经济发展对读书人思想的冲击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完全否定传统儒学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研究文字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5.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査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冇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
4、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D.雕版印刷岀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6.下图说明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
5、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材料最有可能评述的是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8.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
6、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事件与之观点相似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10.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11.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
7、,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榜样转移”是因为A.探索西方政体失败B.西方文明渐趋衰落C.民主共和渐入人心D.国共合作初见成效12.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A.实业救国B.崇尚科学C.政治共和D.民族独立13.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
8、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14.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