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提纲解读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

ID:42516933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6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_第1页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_第2页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_第3页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_第4页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费尔巴哈提纲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第1一2条)。(二)《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第3—9条)(三)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

2、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10、11条)第一条: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心思想: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二,批判唯心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并加以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前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3、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任务: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

4、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有费尔巴哈,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导论》《论物质》《论人》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以前唯物主义的特点:对客体绝对性的认识。唯心主义:夸大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

5、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感性与事物、现实具有同样的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对事物、现实、感性,不应当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应当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辨析:费尔巴哈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不同关键词:庸俗、物质VS能动

6、、革命、批判、不仅认识与被认识还是改造与被改造关系、生产+消费活动。这里所谓的“事物、现实、感性”这三个词指的是一回事,既能被人感觉到的客观世界,包括客观存在的人。马克思在这里指出,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客观事物首先是人们实践的对象,然后才成为认识的对象,因而他们把客观事物当作于人的实践毫无关系的纯客观的对象去认识,消极被动地观察事物,在他们看来,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是直观地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如同照镜子那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把实践观点引入唯物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对于能动性的片面夸大,萌发出了能动的革命

7、的反映论的观点。费尔巴哈也曾使用过实践这个概念。但是,他讲的实践同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费尔巴哈把实践看作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只是饮食男女等物质活动,而不是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的实践、革命的实践。正因为费尔巴哈鄙视实践,所以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的人的活动”。所以,马克思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一、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

8、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里的“感性”,不能简单归结为认识论机制中的感觉,也不是自然直接提供的物理、化学意义上的可感生。这种感生活动既不是动物觅食的本能活动,或低等生物生命绵延的时光流逝过程,更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的精神遨游。感性活动标志着人作为主体进行分离自然、的复制自然,占有自然,使自然人化的活动。即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它以感性的、外在的、有用的对象化的形式展现出人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