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

ID:53609577

大小:937.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4-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_第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_第2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_第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_第4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骆艳华、苏慕丹、高学超目录历史背景人物简介内容解读文本意义历史背景本篇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在他生前未曾发表。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人物简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

2、),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内容解读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

3、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指旧唯物主义,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等(注:庸俗唯物主义不是旧唯物主义)。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

4、主义。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事物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列宁)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超越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客观唯心)人和自然界。费尔巴哈:直观的对象性;马克思:对自然界的改造只有理论活动才是“人于中满足自己,让自己自由地活动的那种活动……同时人也让自然安静地存在下去”“与此相反,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那他就跟自然不睦,使自然成为他的自私自利、他的实践利己主义最顺从的仆人。”解读:首先,批判了所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将研究的客体认为是与人类活动毫

5、无关系的,仅仅是反映与被反映而看不到改造与被改造的方面。其次,批判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人的能动性,但是却将其过度夸大,看作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精神。最后,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没有正确认识人的实践,将其与狭隘的犹太人牟利经商的活动等同起来;同时认为人的活动仅仅是理论的活动。这两点描述的是其实践观点的缺陷。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

6、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解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没有通过实践、与现实相脱离的思维的真理性是无从考证的,探讨这些问题在他看来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思维和存在、主观同客观的统一。康德认为现象在“此岸”,本质在“彼岸”,本质是不可认知的“自在之物”,因此只能停在此岸,不能到达彼岸。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唯心主义哲学。特征:形式繁琐,脱离生活,探讨无关现实的神学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

7、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解读:否定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强调要看到人在实践中改造自己也改造着社会环境,教育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

8、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神的宗教世界和人的现实世界异化:主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宗教产生的根源了解阶级矛盾,消灭阶级对立解读:肯定了费尔巴哈看到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异化的产物,但是没有提出其社会根源、如何解决即消灭宗教世界的正确途径。马克思提出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