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ID:42506115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6

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1页
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2页
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主推技术推荐材料撰写格式一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名称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二'技术模式或单项共性技术概述针对高温季节食用菌供需紧张、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等现状,借鉴当地温室花卉安全越夏的有效做法,创新栽培管理模式,将“水帘+风机+微喷”和'‘两网一板一灯”配套技术有机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改进栽培场所环境、筛选安全药剂、加强出菇管理等,形成了平菇反季节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棚内温度,满足平菇生长需求,同时改变了以往夏季菇棚内空中蚊蝇飞、料面蛆爬的脏乱状态,有效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了夏季平菇的安全高效生产,保障了产品质量。该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少,生产的平菇品

2、质好,产量较高,能显著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三'增产增效情况采用该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反季节栽培平菇比冬季栽培平菇增加效益17500元/棚,即每亩大棚增加效益22437yco技术要点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敞、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靠近水源,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最好是靠近树林的地方,便于降温。2.栽培时间安排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制备母种,4月中旬制作原种,5月中旬投料制作栽培种,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2.原料处理方式熟料栽培,尽量降低培养料碳氮比,适当增加石灰的用量,以提高培养料的pH。3.人工辅助快速发菌技术发菌温度控制在20°C-25°C之间,经常通风换气,最高不超

3、过25£,菌袋内温度不超过28*。为促进其快速发菌,可采用人工辅助技术,待菌袋两端菌种萌发吃料后,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直径约0.5mm,间隔2cm左右,深度1cm左右;待菌丝封面后,再在菌袋两端菌种处扎孔,直径约4mm,间隔3cm左右,扎破料袋即可;菌袋走菌10cm左右后,从菌袋两端分别均匀扎3个孔,直径2cm〜2.5cm,深度10cm。该方法比常规方法发菌时间提前15天,且菌丝长势好、污染率低、产量高。4.菇棚设施改造菇棚顶部加盖草苫和毡被提高隔热效果,安装“水帘+风机+微喷”增湿降温通风系统。出菇棚内按照“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的要求,棚顶加盖遮阳网,通风口设置防虫网,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

4、和专用杀虫灯,出入口设置缓冲间。5.墙式小孔定位出菇技术菇棚内墙式排袋,每层菌袋之间用竹竿隔开,以利通风散热。菌袋发满后在适宜条件下,原基即从菌袋两端发菌时扎的3个孔的位置分化,逐步形成子实体,而不从其他位置分化。墙式小孔定位出菇技术利于料面保湿,子实体商品性状好。2.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主要是清洁周围及出菇棚内环境,减少杂菌和虫源;发菌期间菌袋无污染,菌丝洁白健壮,无烧菌现象发生;出菇棚内按照“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的要求设计。必要时可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变种可湿性粉剂(简称Bti,3000IU-mg-1〜3600IU-mg-1)和4.3%高氟氯氧・甲阿维乳油(菇净)进

5、行菇蚊、菇蝇等双翅目害虫的防治。五、适宜区域全国平菇主产区。六、注意事项发菌时最后扎孔的孔径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起不到小口出菇的效果,过小原基诱导困难或不出原基;扎孔时注意消毒工具,防止杂菌感染;人工辅助发菌时注意菌袋发菌温度,避免烧菌。悬挂的黄板要及时更换。药剂的使用时期要选择虫害发生初期、每潮菇采完后等关键时期并交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