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

ID:42476003

大小:2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5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_第1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_第2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_第3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_第4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摘要: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遵循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循序渐进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等原则,通过对中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从中高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评价和师资队伍等衔接途径研究,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关键词:政行企校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新构建的要求,中高职衔接应从简单的学制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转向内涵式衔接(即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石。本文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

2、,探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途径和内容,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中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通过调研和走访,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中职食品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实训)课和选修课三大模块。高职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公选课程等四大模块。比较中高职院校食品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行业及食品与检测专业的人才需求,笔者发现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整合机制,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标准不一。1•文化基础课程衔接薄弱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文化”

3、倾向,而高职院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通识课程的开设是依据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水平而设置的。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文化基础课的知识不够重视和投入,且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的难度和广度不够,他们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开设的高等数学、应用写作、大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成效。2.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中高职各有各的课程标准并确立相应专业课程的内容。目前食品营养和检测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体系,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又缺少必要的纵向指导和横向沟通,专业课程的

4、内容重复比例高。这种现状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学生学习机会的错失,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在实验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中职和高职存在层次和内涵上的差异,部分中职毕业生已经拿到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甚至少数学生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而高职阶段,没有对职业资格证书做等级规定。这种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等级提升的现象,一方面说明高职教学的评价标准和国际专业资格标准对接不良,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在实践性教学中没有在中职学习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使得升入高职的中职学生实验实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得不到拓展和提升。三、中高职衔

5、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经验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基本的技能操作。而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着重培养“策略技能”,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的工作策略。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需综合考虑专业办学基础,培养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各项因素,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原则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起领导,牵头作用,提供政策倾斜,鼓励行业企业

6、参与职业教育;行业主要起到桥梁、指导、协调作用,引领企业进学校,协调学校深入企业,帮助学生就业;企业主要担当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需求的规划,相应专业的前沿技术,实训实践的场地和资源,为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派相关的兼职教师等;学校主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政行企校的有机互动,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程(科目)和内容的安排上,应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坚持能力递进培养的原则。中职阶段课程更偏重基础知识掌握和

7、职业素养教育的训练,突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阶段课程应偏重岗位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加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以及高技能的开发与运用。课程的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为前提,在课程的难度,深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上一定要有所设计,既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要逐步提高挑战性,同时避免前后重复。3•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原则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就业为导向,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展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目前许多中高职院校课程基本是依据一年级以通

8、识课程为主(文化基础课)、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三年级以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开设的。这种以“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