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证治剖析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

ID:42463211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_第1页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_第2页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_第3页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栀子豉汤证治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梔子豉汤证治剖析作者:姜元安摘要:《伤寒论》中以梔了豉汤为代表方的梔了豉汤类方,rh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木文提出梔子豉汤所治主证是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而非热扰胸膈的“虚烦”,而“心中懊”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了从热郁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指出梔子豉汤是治疗阳明热证Z第一法。关键词:心中懊梔子豉汤是《伤寒论》治疗“虚烦”而又“心中懊”的名方。历代注家们对梔子豉汤证治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认为梔子豉汤具有

2、清宜郁热的作用,主治伤寒热病过程中因误治后热扰胸膈所致的“虚烦”证,又称为“火郁虚烦证”,或“火郁胸膈证”。如同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一样,梔子豉汤也有由其衍化而來的一类方剂,如梔子生姜豉汤、梔子廿草豉汤、梔子厚朴汤、梔子「•姜汤、梔子柏皮汤及枳实梔子豉汤等。这些方剂可以被称为“梔子豉汤类方”。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伤寒论》之方剂,既可用治伤寒病,又可用治杂病,具冇很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那些以一个主方而衍化岀来的方剂群,如桂枝剂、柴胡剂、泻心剂、苓桂剂等,更是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范围和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Z下,梔子豉汤

3、类方剂(或称为“梔子剂”)的临床运用就显得微乎其微。无论从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著作屮,还是从现代各种中医期刊的报道中,有关梔子豉汤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的记载都非常少。这是因为临床上确实少见梔子豉汤证呢?抑或因为对梔子豉汤证治在理论上有未明Z处而导致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梔了豉汤呢?带看这种困惑,笔者重乂反复学习了《伤寒论》冇关原文,深感冇必要从理论上对梔子豉汤证治加以巫新认识。“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1]o诚愿拙文有裨于对梔子豉汤证治的埋论认识及临床上正确使用梔子豉汤及其类方。1梔了豉汤主证

4、认识混乱根据刘渡舟教授确立的运用经方关键在于抓主证的原则[2],重新认识梔子豉汤证的关键也在于莫“主证”。原文第76条说:“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梔子豉汤主之。”仲景在这一条文中,木已经清楚地指岀梔了豉汤所治的主证是“心屮懊”,但由于冇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因,而使“虚烦”成为梔子豉汤的主证。其一,错用句读而使主证不明。在“发汗吐卜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后,应该是用“。”断句而不是“,”。在这一句中,焜烦不得眠是病人在精神状态方面所表

5、现出來的不安,如果表现更为剧烈的话,那就不是单纯的不得眠,而是卧床而翻來覆去,颠來倒去,所以用“若剧者,必反覆颠倒”来补充说明“虚烦不得眠”。不管是虚烦不得眠,还是反覆颠倒,都只是病人在烦躁时所表现出來的精神状态。烦躁一症,在外感热病过程中,无论是三阳病,或者是三阴病,都可以出现。所以并不能依据烦躁而作为一个方剂的主证。在这种情况下,仲景明确指出“心中懊,梔子豉汤主之”。也就是说,只有当烦躁伴随心中懊而出现时,才可以用梔子豉汤作为主方來治疗。莫二,“虚烦”二字所引起的混乱。《伤寒论辞典》说:“虚烦,指由无形邪热所致的心

6、烦。阳邪内陷,不与痰水、宿食等有形实邪和结,郁而不伸,扰乱胸膈,故虚烦。……治宜清热除烦,用梔了豉汤。”[3]根据这一解说,“虚烦”冇三层含义,一是无形邪热所致;二是扰乱胸膈;三是用梔子豉汤主治。所以,梔子豉汤就成了治疗无形邪热扰乱胸膈而致虚烦的主方。其实,这种认识始肇于《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是第一位为《伤寒论》作注者。他在注解第76条时说:“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谓之虚烦者,热也。胸中烦热,郁闷而不得发散者是也。热气伏于里者,则喜睡。今热气浮于上,烦扰阳气,故不得眠。心恶热,热甚则必神昏,是以剧者反覆颠倒而不

7、安,心中懊而愦闷。.....•与梔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4]自成无己以降,梔子豉汤治疗热扰胸膈而为虚烦,且心屮懊与反覆颠倒并列以说明虚烦Z剧者,基本已成定局。2“虚烦”之说,缘于“胃中空虚”“虚烦”在《伤寒论》中共见于三处,除了第76条之外,第160条和第375条也都提到“虚烦”二字。第160条说:“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第375条说:“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梔子豉汤。”这两条原文虽然均未说明何为“虚烦”,但均提到了“心下”部

8、位,至少提示了“虚烦”与“心下”冇密切联系。如果想要弄清楚两者Z间的确切关系,就应该结合第221条來认识。第221条说:“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下Z,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苔者,梔子豉汤主”结合这一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虚烦”是指由于谋治后,使得胃中空虚,邪热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