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

ID:42460454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5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_第1页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_第2页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_第3页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_第4页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引驰:虽不中亦不远——评胡文辉著《陈寅恪诗笺释》现在,当然有充分的理山,对寒柳诗给子与其学术苦作同等的关注,它们是诗,也是史,更首先是陈先生的“心史《陈寅恪诗笺释》胡文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6刀第一版960页,130.00元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现在,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对寒柳诗给予少其学术著作同等的关注,它们是诗,也是史,更首先是陈先生的“心史”。寒柳诗多有微意,尤具晚年,更往往旬111折的表达,这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了,但如何切当把握,而免碎拆七宝楼台,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弔时间父了(鄱昙、祁恢)间,同声共气,奉习天师道。仅止于此,将这首

2、诗简单理解为陈先生咏叹古代家族内部对学术、宗教或同宗或异执现象,自无不可。然而,结合《笺釋》引及的李坚的意见(《〈陈寅恪诗集〉中的悲观主义色彩浅禅》,载《〈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硏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考虑1963至1964年间所谓“九评"的发表,此诗的现实针对,很可能确是中苏两党论战;而所谓“翁儿”、“父子",也很容易比人联想到毛泽东对苏小两党间是“父子党”的形容。《笺释》还特别引证了杨树达致陈寅恪信屮讨论“刘向传经心事违”寓意的材料,让读者了解到,陈先生等对杜诗该句,一向冇关切,因而假Z议论,远非偶然兴起。更令人对陈诗如何因缘而发,藉山所

3、熟悉的史事,指涉当下时事,有貝体和深切的体会。如果在前两旬指涉屮苏两党分裂、论战的“各相非”一点上,人体尚有共识的话,后两句的理解就有显著的分别。《笺释》以为“既以刘向、刘歆父子比拟苏共少中共的政治分歧,则此处当借祁氏父子比拟欧洲与美国的政治一致。全诗以屮国古代的两人思想体系儒学和道教,分别喻指当代两大政治阵营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正相对衬'’(第856页)。这段话,反复看了儿遍,实在无法完全领会而接受:难道《笺释》要派定陈先生此诗的言外之意是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了,不如资木主义那么团结?李坚的解禅,也很有趣:“'父了天师道共归',似指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改

4、节,摆脱斯人林时代的模式……如果以上的解释没有背离原诗的本意,则这首诗表明在六十年代初期,寅恪先生已为苏共和东欧的改革叫好了。这种超前的史识,实在是我国史学界少冇的。’‘体察李的意思,是以“父了''来指苏联和东欧党Z间的关系了。为什么前血的“翁儿”就指苏共和中共,到后面“父子”就转为苏联和东欧了呢?我绝不是要提供一种新的解禅,只是做一个同样没有确定性的假设:假如我们将前示的“翁儿”、“父子"统一起来,都指苏共和中共,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陈先生要表达的意思乃是,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像苏联那样,一起來“摆脱斯人林时代的模式”,实行“改革”呢?这样的话,陈先生不

5、仅为苏联、东欧的改革叫好,而且在呼吁中国的改革了!这种超前的史识,不仅“少有”,而且更具现实针対性,岂不美哉?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前面一点,是身在时间下游的我们无可奈何的处境,某种程度上,与我们读一切古代诗歌传统屮的作品所面临的困难一样。后者,乃是读通近代以下的IH诗的关键。因而,笺释的侧重,其实是清楚的。《笺释》耍做的,口述主要在如下方而:一,网罗交游资料,确定诗作的基本语境;二通释古典后,用力于今典及微言大义;三,尽量引证同时代人诗词、日记及回忆录原始文献,作为旁证和参照(第957页)。第一个方面,当然是最基础的,而之前历次编辑寒柳诗集者

6、,亦已大体安排拟定,或冇小的订补而已。第二个方面,古典只是一个冇限的部分,能否揭出今典和微言大义才是成功与否的标示;而贤于此,多有发现,《笺释》全血展开,用力不可谓不勤,收获亦可谓颇丰。就个人的感受,似乎第三个方面,《笺禅》每有显著的表现,令人印彖深刻:这原本也是揭示今典的重耍途径,阐发微言的有力佐证。窥见陈先牛诗之所指,是诠解的核心。《笺释》作者自述最早读破《经史》一篇(笫956页),该诗首旬冇所谓“虚经腐史”,《笺释》援据余英时先生读解陈致刘铭恕信中“太史公、冲虚道人之新说”的判断,认定“虚经'‘谓《冲虚真经》即《列子》,而“腐史"谓曾受腐刑的司马

7、迁所完成的《史记》,前者扣合“列",后者扣合“马”,两相结合,实指习称的“马列”。这个例子,清楚表明了《笺释》在诠解陈诗上,有所承而后有推展的特点。《笺释》对于诃句的诠解,有时相当细致,因而能更上层楼。如其释《赠蒋秉南序》“侮食自矜”一语,点出“侮食”乃古东越国名,从而揭出陈先生“用此僻典,当是指其时知识分子以尊崇外來的意识形态为荣'’(第418至419页),如此,则与“曲学阿世”构成对应,《序》Z本意,可说是涣然厘清了。用过去的典实,喻指当今的时事,有时只是一己Z私拟,寒柳诗中固多;有些则属一时的通识,只是“已遗落在历史角落”,有待打捞、勾沉。《笺释

8、》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1944年的《闻道》一首,以唐玄宗、杨贵妃故事戏说蒋介石、宋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