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配套教学教案1311轴对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新修订版(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老师的必备资料家长的帮教助手学生的课堂再现人教版(RJ)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I)A.4个B.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1)(2)(4)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3)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要确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类型二]判断对称轴的
2、条数(2)(3)(4)3个C.2个D.1个—、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片,听故事,思考最后的问题.(配合动画讲故事)故事: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蜡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來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下列轴对称图形中,恰好有两条)B.等腰三角形D.圆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于是,蜡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
3、一家呢.”(播放动画)对称轴的是(A.正方形C.长方形解析:A.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探究点二: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类型一】思考问题:为什么蜻蜓、蝴蝶、树叶是D一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Z胡宀150°,Z〃=40°,则的度数是()A.130°B.150°C.40°D.65
4、°如图,【类型_]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体育运动标志中,从图案看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力妙,其中ZE4〃=150°,ZB=40°,:.ZZ?=40°,・・・.Z〃g360°一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之间的关系如图,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线段。为内部一点,OB=7㊁,P、斤为。分别以直线昇〃、滋为对称轴的再将纸)解析:・・•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将第150°-40°-40°=130°.故选A.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综合考查.[类型二]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
5、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正方形〃应Z?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cm"B.8cm2C.12cm2D.16cm2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彳彩面积的一半,•・•正方形ABCD的辺长为4cm,:.S^=t:X42=8(cm)2.故选B・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对称点.(1)请指出当Z力仇、是什么角度时,会使得朋的长度等于7?并完整说明朋的长度为何在此时等于7的理由.(2)承(1)小题,请判断当AABC不是你指岀的角度时,欣的长度小于7还是大于7?并完整
6、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解析:(1)连接私RB,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B=OB,RB=OB,然后判断出点P、B、斤三点共线时PR=7,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解:(1)如图,ZABC=9Q°时,PR=J证明如下:连接丹、RB,•:P、斤为。分别以直线兀为对称轴的对称点,・••朋=77OB==,RB=OB=~•:ZABC=90°,AAABP+ZCBR=ZABO+ZCBO=AABC=90°,7点只B、斤三点共线,・••朋=2X^=7;⑦PR的长度小于7,理由如下:ZMCH90。,则点P、B、斤三点不在同一
7、直线上,:・PB+BR>PR,蔦PB+BR=2OB=72X-=7,:.PR<1,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将线段进行转化,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予以解答,总之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轴对称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如图,将长方形纸片先沿虚线/〃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片打开,那么打开后的展开图是(三个图形展开,可得V,即可排除答案A.・・•再展开可知两个短边正对着,.••选择答案D,排除B与C.故选D.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问题,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亲自动手操作答案
8、即可呈现.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对称轴;3.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法.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