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

ID:42422201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4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_第1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_第2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_第3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_第4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复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基本原理是以研究教育的基本现象和一般教育的一般问题为对象,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教育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哲学”(二)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三)教育基本原理属于理论教育学的范畴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岀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书籍。《论演说家的培养》昆体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是最早的以教育

2、学命名的专著,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体系的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被一些学者标榜为“新教育”、“现代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进步运动教育之父”帕克第二章教育的定义P31-3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发

3、展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近代教育四、现代教育学校的产生(1982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最早由官方开办的新学校)学校的产生,使得教育形式有了专门化的机构;古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进步。古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独立的形态。学校的产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第二、社会积累了一定的能够系统传授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三、文字的产生。第四、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近代教育(17

4、世纪中叶…20世纪初1、教育过程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2、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含量;3、教育方式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现代教育基本特征,第一、教育规模迅速增长。第二、教育水平的提高。第三、教育内涵逐渐扩大。第四、教育作用的日益重要。全民教育思想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第三章教育活

5、动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二)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三)教育资料教育资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开展教育交往的中介客体.基本要素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受教育者认识和利用教育资料的帮助者,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运用教育资料的主要依据3教育资料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的物质条件的手段.教育是主体。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物、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或任何一种教育机构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也是主体(双主体),教育首先是在主体间展开的一种合理的、平等

6、的交往活动。教育主体的内涵反映在两个方面1、揭示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2、培植人的主体性是教育的宗旨教育主体间性:理解性互通性共识性教育交往在主体间范式里,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主体与主体间关系,教育首先是在主体间展开的一种合理的、平等的交往活动。这样,对教育活动来说,重要的是平等主体间的沟通、理解和协调,而不是强迫输入或接受某种知识。师生主体间的交往不单单是一个平等沟通的过程,它还要求有一种爱和信任的关系贯穿其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有求真的倾向、为善的可能和趋美的要求,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既自觉又自愿接受教

7、育。良好的教育交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1坚持沟通对话,2关怀人性与个性3主张民主与平等4引发互动与合作5支撑创造与生成教育物资一、教育媒体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程的设置需要注意:1)3)1,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依据,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根据课程设计和组织的不同,课程有不同形态。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加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2)优化课程体系的逻辑性注重课程开发的灵活性2,教材3,图书资料二,教育手段:教育技术设备,教育方式和方法三,教育环境:宏观教育环境和微观

8、教育环境两大类课程管理体制变化,模式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第四章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私学的出现,标示着独立的教师职业的开始。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1897年创办了南洋公学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