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

ID:42405331

大小:1.44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9-14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_第1页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_第2页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_第3页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_第4页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析几何教学中几个层面教学准备层面教学过程层面教学提升层面教学准备层面------教学计划与策略1、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2、学科指导意见3、考试说明、样卷(抽测卷)4、高考试卷5、教学时段的安排(如何处理内容分散问题和选修IB)6、建立知识体系————知识系统化11、如何把握以下几块内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①求轨迹:难易标准;②圆锥曲线第二定义③文理中对直线与圆锥曲线内容的不同要求12、关注与圆锥曲线相联系的综合问题7、梳理解几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8、学情分析,策略教学(一步到位,螺旋上升)9、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如:设计“问

2、题链”(情景教学,变式教学,设计与评价)10、依据教学目标精选题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定义轨迹的求法两曲线位置关系直接法代入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判别式,图形,方程组解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相切相离弦长问题定分比问题范围问题与最值问题轨迹问题()中点弦方程弦中点轨迹解析几何直线圆1.知识体系整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代换法转化化归思想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点差法换元法设而不求法交轨法代换法(相关点法)探索分析法基本思想方法2.教学过程层面------教学的实施和形式2、课堂教学形

3、式多样化增强教学的灵活性3、注意加强通性通法的教学1、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创设教学情景4、强化数形结合思想体现解析几何本质5、如何落实教学中的双基(小步子,勤回头)①多媒体辅助教学;②问题教学法;③变式教学法;④类比互动与探究。6、如何既“减负”又能提高能力附:一个问题的探究实例数学第二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关于抛物线过焦点的弦有这样两个结果:①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垂直于它的对称轴,和抛物线相交于P1,P2两点,线段P1P2叫做抛物线的通径,则通径的长是2p.②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

4、纵坐标为yA,yB,求证.yAyB=-p2.1.1精心设计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和发现问题教师:同学们,题①、题②分别是关于通径的长度;过焦点的弦(称之为焦点弦)两端点坐标与参数p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们思考哪些元素可确定一条焦点弦?教师呈现上述两个结果作为探究情境,把学生引入情景,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众:焦点弦两个端点的坐标(xA,,yA),(xB,yB);或焦点弦

5、AB

6、的长度及它与x轴所成的倾斜角θ.教师:在这些量中,能建立一些什么关系呢?学生A:tanθ,

7、AB

8、都能用坐标表达。教师:既然两者都与坐标有关,那么

9、AB

10、与θ能否建立直接的关系

11、呢?你能从题①的结论中受到启示吗?请大家分组讨论.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在情景中催发思考。1.2紧紧围绕目标,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积极假设。学生B:当AB在通径的位置时,由于θ=900,

12、AB

13、=2P,因此猜测:(1)sinθ=或者(2)sinθ=教师在边上作适时引导:两式右边具备什么特征,两式会同时成立吗?对此,有一部分同学发表了看法.认为结论(1)是错误的,因为对于(1),随着焦点弦绕着焦点向右旋转,观察到θ越来越小,而

14、AB

15、越来越大,特别当θ=00时,

16、AB

17、的长为无限长,看来情形(2)可能是正确的

18、.教师:很好,同学们根据特殊情形猜出了一个结论,而猜想不一定正确.接下去请同学们着手寻找证实(或证伪)的依据,从哪些角度人手呢?同学们继续讨论……教师激励同学大胆尝试1.3引导方案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需5分钟时间)某小组的一位学生C代表小组表达了他们思考的结果。学生C:从抛物线的定义出发,由于

19、AB

20、=

21、AF

22、+

23、BF

24、=xA+xB+p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到

25、AB

26、=xA+xB+p=2(1+)p=当然,在上述的推导过程中,要注意k≠0,并且k要存在。特别当k不存在,即θ=900,AB恰为通径,此时,

27、

28、AB

29、=2p,上述公式仍然成立.教师:同学们从特殊情况人手,猜想了公式,并经过修正得出了正确结论,充分体验了数学发现的过程.你们刚才所经历的也就是数学家们探究问题所经历的.希望大家平时要多注意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以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学生D也争着把自己在探索中碰到的障碍向大家反映了出来:对于刚才的问题,由于有角度θ,我想到了面积,从而作△AOB,而且求得S△AOB=

30、OF

31、

32、AB

33、sinθ若能求出面积,则

34、AB

35、与θ的关系也解决了。到了这里以后,就继续不下去了.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转换掉此时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质疑,先在态度

36、上给予鼓励,也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赞赏的语气说:显然你引用了yAyB=-p2这个结论很好,这个结论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