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83263
大小:2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4
《人民版 历史 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识体系:儒学的创立、发展历程及影响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发展(战国孟子、荀子)→重创(秦朝,“焚书坑儒”)→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复兴(唐宋时期)→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二、必背知识点1、孔子(思想:仁、礼、德治;教育:有教无类、私学;典籍:六经)2、孟子(道德规范;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天行有常;制
2、天命而用之)4、道家(朴素辩证法、无为)法家(《法经》、韩非、最受统治者欢迎)墨家(小生产者利益,兼爱、非攻)5、“焚书坑儒”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科举制的影响7、儒学的困境(佛道的冲击)、复兴(唐代中后期:韩愈道统思想、李敖“性命之源”;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8、北宋五子开创理学(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9、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四书五经。10、陆王心学(陆九渊是开创者:心即理也。王阳明集大成:致良知、知行合一)11、明朝李贽:反正统、理存于百姓
3、中、童心说、破除对孔子的迷信12、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唯物)13、清朝唐甄“凡为帝王者皆贼”三、思考与背诵: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具体:分封制瓦解;井田制崩溃;士阶层地位提高;私学兴起。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形成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变革
4、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你认为在诸子百家中,哪一种思想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理由是什么?[答案]法家。(1)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渴望统一。5(2)法家思想主张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3)法家思想提出的主张,有利于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和影响。原因:(1)汉初奉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影响:积极:(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2)推动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遏制了学
5、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唯心主义、专制作风、神学迷信盛行。4、宋明理学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观念?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和谐。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促进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5、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的背景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6、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探究题1、材料一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摘自: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材料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引自程颐《颜子所好向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8)材料三“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
7、商量讲求,不亦误乎?”——引自朱熹《告吕子约》(《朱子大全》卷4)材料四“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引自《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回答:5(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什么样的治世路线?(2)据材料二、材料三所言,宋明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治世路线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四所言,结合相关知识,简析此种治世路线变化的原因。2、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