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51603
大小:20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13
《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理) IV.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必考部分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
2、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两个简单集合的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
3、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的指数函数的图像。 (4)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的对数函数的图像。 (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
4、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
5、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6、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A、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B、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
7、与此平面垂直。 D、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E、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F、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G、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H、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