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

ID:42350201

大小:832.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9-1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1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2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3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4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江苏省中医院 沈洪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广义的GERD包括食管粘膜有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世界不同地区GERD流行病学日本10.3%北美洲20-40%欧洲25-38%中国8.97%澳大利亚17%北京10.19%西安16.9%上海7.76%国内GER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本

2、病多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低下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所致。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既是酸相关性疾病更是一种动力性疾病。西医治疗西医通常采用强力的抑酸治疗虽然能很快地缓解症状,但对于正常消化来讲是不利的。并且现阶段的促动力治疗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存在的多种复杂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同时影响胃食管反流的因素还有消化道激素等。因此,总的来讲,西医治疗方案应还是较为片面的,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研究表明其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中医药优势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就在于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包括

3、调节消化道动力、胃酸分泌、胃肠激素水平等多个方面,是整体的调节过程。实验研究证据目前有人从中药药理的角度对治疗GERD的中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与西药相同的作用机理,如抑酸、保护黏膜、抗炎镇痛等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研究也发现,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NO浓度、明显降低食管粘膜的通透性、抑制酸反流、提高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等,从而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促进疾病的恢复。中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常根据患者的主症来确定,本病的主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因

4、此本病可分别属于中医学之“吐酸”、“胃脘痛”、“嘈杂”、“梅核气”等范畴。病因病机一为酒食所伤:因酒食不节,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胸膈郁塞,胃气不和,吞酸噫气;二为寒邪患胃:外感风寒,寒邪犯胃,胃阳被遏,或过食生冷,中阳受伤,寒滞脾胃,湿浊内停,郁而成酸;三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则脾胃气机阻滞,日久郁而化热,胃气挟热上逆,而形成本病;四为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胃受损,运化不健,嗳气吐酸或泛吐清涎酸水。中医诊断依据主证:反酸、反胃、反食、烧心等。次证:脘腹不适、胸痛、嘈杂。诱因:饱食、脂餐、弯腰、咳嗽或前倾曲位。辨证思路确定病因确立病机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确

5、定病因注意询问诱发因素,是否受寒、饮食是否失宜、有无情志失调、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确立病机两胁胀痛,心烦口渴易怒等特点可明确为肝胃郁热证;胸骨后隐痛不适,嗳气,吞咽不顺,咽部异物感为气郁痰阻证特点;受寒发作,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为脾胃虚寒证;吐酸伴咳嗽、气喘胸闷为肺胃不和证;反酸伴胸痛不移,入夜加重,吐咽不畅,为瘀血阻络证;舌红少苔、口干口渴、饥不欲食,胃脘胸前灼痛隐隐,为阴虚失濡表现。确定病位以反酸反食为主者,病位在胃与食管;伴胸痛邪胀者,病位在肝与胃;伴咳嗽气喘者,病位在肺、肝、胃;腹胀、胸闷、嗳气、反食,病在气分;胸痛固定不移,吐咽不畅,病在血分。确定病性辨寒热:吐酸

6、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寒证。辨虚实:实则有如气滞、痰郁、食积、湿热、血瘀等表现;虚则如气虚、阴虚、阳虚等。中医辨证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脾胃虚寒证肺胃不和证瘀血阻络证证型研究朱生墚等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证型研究发现:肝胃郁热型62例,占51.67%;段国勋等研究了9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证型,结果为肝胃郁热型41例,占42.3%;总之大量研究发现肝胃郁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治法:清泻肝火,和胃降逆选方:左金丸加味用药:黄连3g,吴茱萸1g,白芍15g,枳壳10g,青皮6g,

7、陈皮6g,香附10g,丹皮10g,乌贼骨15g,瓦楞子10g胆热犯胃证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选方:方选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用药:软柴胡9g,枳壳12g,白芍12g,龙胆草1g,胆南星12g,黄连3g,竹茹12g,茯苓12g,白术12g,郁金12g,栀子12g,金铃子9g,延胡索12g,甘草5g气郁痰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开郁化痰选方:半夏厚朴汤加减用药:法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郁金10g,陈皮6g,炒枳壳10g,桔梗5g,木蝴蝶5g,甘草3g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选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