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

ID:42340141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3

上传者:asd881529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_第1页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_第2页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_第3页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_第4页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必修1第4单元第7讲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太平天国没有实现民主的政治理想,①不正确,②正确;“直扫幽燕之地”“重开尧舜之天”说明其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故③正确;“反侵略”在材料中没体现,④不正确。2.(2010苏北四市高三4月模拟)《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留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答案 B解析 联系太平天国运动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特点,可知材料讲述了当时实行留足口粮、其余上缴国库、即物物归上主的思想,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者想建立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A项是目的,C项是对材料的直接表述,D项不符合史实。3.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 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洪仁玕的这一观点(  )①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②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③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④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答案 C解析 材料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①②正确;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在本质上是矛盾的,③不正确;④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可排除;答案为C项。4.(2010·扬州质检)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清政府记载则是:“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首歌谣应是1856年后流传开来的②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的史实③前一首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④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材料中的打油诗,叙述的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即发生在1856年的天京变乱,故①②正确,根据“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可知③④正确。5.(2010·广州)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B.新文化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 C 解析 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政体被推翻,共和制度建立,但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人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依然沉湎于旧时代,因此被讽刺为“封建余孽”。6.(2011·通化统考)贺岁大片《十月围城》于2009年12月18日隆重上映。该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之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B.当时人们对清政府的真面目已有清楚的认识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答案 B解析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工具,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的主题。题干材料中,各阶层人民保护孙中山的故事就是人们认清清政府真面目的体现。7.(2010·徐州)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为绛,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倾向是(  )A.排满兴汉     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自由平等答案 A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大汉之民”、“炎黄的孑遗之民”,判断出这些革命党人具有排满兴汉的思想。8.(2011·南京质检)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或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答案 C解析 武昌起义胜利后,就任军政府都督的是黎元洪,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成立,B项错误;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在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C项正确;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D项错误。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  )A.斗争的侧重点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答案 A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清朝统治者,而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主要是“扶清灭洋”,因此两者斗争的侧重点不同,A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失败的客观原因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10.“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锈山河普照。我国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北伐军进入长江流域,胜利在望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五色旗”可知,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1.(2010山东实验中学模拟)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析及联系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1912年……美国政体,失败的并不是政体而是一代人”可联系到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它便是材料中所谓的“仿制品”,而又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得“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故D项中联邦制不符史实,选D项。12.(2011·临沂质检)列宁高度评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称其“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是因为(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含义,它是指辛亥革命打击了欧洲资产阶级在华的势力,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843年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馨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材料三 1862年,“借师助剿” 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馨竹难书的!”材料四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2006年出版请回答:(1)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观念?(2)材料二的作者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他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3)在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有下列两种观点:观点一是“(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机实兆于此。”观点二是“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些?(4)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1)原始的平等平均观念(天下大同思想)。(2)否定:烧杀掳掠;抛弃儒家传统文化。理由:站在清朝统治阶级的立场上。(3)支持观点一的材料:材料二、材料三;支持观点二的材料:材料一、材料四。(4)阶级立场;研究方法;史料占有;时代局限等。(答对3个要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4.(2010南通市一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材料一 (甲)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 (乙)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请回答:(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答案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等。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等等。(2)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答出“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同样可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3)注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或只答出“收集证据要全面,运用分析史料要辩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