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去括号》

《整式加减——去括号》

ID:42334919

大小:13.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3

《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1页
《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2页
《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3页
《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4页
《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式加减——去括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去括号;2、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去括号法则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3、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参与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与难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探究:问题1: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1)(+1)(x﹣3);(2)(﹣1)(x﹣3)。问题2:请你试填,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1)+(x﹣3)=__;

2、(2)﹣(x﹣3)=___。问题3:你通过问题1、问题2两题能发现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化规律吗?问题4:你能用问题3中发现的规律把下面两题中的括号去掉吗?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120(t﹣0.5)=__;(2)﹣120(t﹣0.5)=___。这样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形式设计教学程序,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课本中去括号法则的难度。因为把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中既“变符号”又使用“乘法分配律”分解为两个

3、步骤:先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外的因数乘进去,再依据符号变化规律去括号,这是学生很容易做到的。学生在去括号时知道,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当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一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如果括号前面的数字因数不是+1或﹣1,要先把括号前的因数乘成进去,再去括号。因此很容易掌握了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就防止了出现“变符号”与“使用乘法分配律”顾此失彼的错误,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本中去括号法则的理解。通过做练习实践,学生去括号时准确率很高

4、,这要比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去括号法则效果好得多。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导学达标例4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由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按照步骤正确地去括号,将式子化简。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

5、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此题是应用题,涉及到列式表示数值关系、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公式,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合作能否解决此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进一步练习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随堂练习:课后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3、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学生小组内交流后,集中展示自己的收获。4、布置作业:课本69页习题2.2第2题5、教学反思:《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这一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方程

6、的基础。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为整式加减运算做好准备。对于法则的教学,我的操作程序为:“问题情境——探究猜想——验证论证——获得法则——变式深化——变式训练——总结升华”。首先,从小学算术过渡到代数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得出:括号前因数是±1时,去括号前后符号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利用两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对猜想进行验证。一种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括号外的因数转化为±1的形式后再去括号;另一种是将括号前的因数和符号看做是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其结果,从而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得出法

7、则后,不急于应用法则解决问题,而是对法则进一步探讨,对法则作语言变式,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教学语言的转换,使学生对法则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最后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分层选编题目,并通过变式得到变式训练题组,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化对法则的理解。引导他们总结应用法则的要点和技巧。从课堂反馈和科组讨论及许老师的点评,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⑴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低起点,分步骤,快反馈,深拓展”的原则;⑵备课时应该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例题进行适当的分类;⑶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要规范化,通俗易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