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ID:42330156

大小:72.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2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_第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_第2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_第3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_第4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ICD-10:C84.400)。(二)诊断及分期依据。根据《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PathologyandGeneticofTumo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

2、2008年版)。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常伴有脾脏累及和骨髓侵犯。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有相应临床表现。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

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B、perforin),偶可检出EB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90%患者有TCR基因重排,以γ位点的重排多见。遗传学异常较常见,如+7q、+8q、+17q、+22q、5q-、10q

4、-、12q-、13q-等。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标准(AnneArbor-Cotswolds分期)见表1。PET-CT对于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可靠,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表1.AnnArbor-Cotswolds分期I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I);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或病变局限侵犯结外器官或部位,并膈肌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III期膈上下两侧均

5、有淋巴结受累(III);伴结外器官或组织局部侵犯(IIIE),或脾脏受累(IIIS),或两者皆受累(IIISE)IV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广泛受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说明:有B症状者需在分期中注明,如II期患者,应记作IIB;肿块直径超过10cm或纵膈肿块超过胸腔最大内径的1/3者,标注X;受累脏器也需注明,如脾脏、肝脏、骨骼、皮肤、胸膜、肺等分别标记为S、H、O、D、P和L(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PTCL-U呈侵袭性,预后较差,5年整体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仅为20-30%。E

6、BV阳性、NF-κB信号途径失调、增殖指数高、表达细胞毒性分子的患者预后较差。PTCL-U预后指数(PIT)危险因子预后风险年龄﹥60岁1组0LDH﹥正常值2组1一般状况评分2-43组2骨髓侵犯4组3或4(四)标准住院日为5-9天(如为初次诊断,诊断明确后起)。(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84.400外周T细胞淋巴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病变淋巴组织的活

7、检,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2)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根据临床表现增加其它部位)、浅表淋巴结及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3)血常规及分类、尿及大便常规和潜血、心电图;(4)肝肾功能、LDH、电解质、血型、输血前检查;(5)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形态学、免疫组化;(6)病毒学检查(包括HBV、EBV、HSV、CMV,有条件行HTLV等);(7)出凝血功能检查。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MRI、PET-CT检查;(2)发热或疑有某系统感染者应行病原微生物检查;(3)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分子

8、遗传学。(七)治疗开始于确诊并完善检查后第1天。(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I、II期(aaIPI低危/低中危):临床试验或4-6周期联合化疗+局部放疗(30-40Gy)I、II期(aaIPI高危/中高危)及III、IV期:临床试验或6-8周期联合化疗±放疗治疗结束后复查所有原阳性检查,若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