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

ID:4230270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2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级下册复习练习题(八)古诗词 一、默写《七步诗》,(4分)并填空:(合计16分)                  (     )                                            1、这首诗里写到了(  )种事物,分别是                 。3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4分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   的意思是                   

2、   。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句。这两句诗是(   )对(    )说的,它的意思是(                         )。3分  4、这首诗用了(  )手法,全诗用(   )和(  )来比喻(   )之情。2分  二、《鸟鸣涧》是(   )朝被称为“诗佛”的( )写的。全诗写了 这个季节(时间)  (地点) (怎么样 )  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     。8分。  三、(6+4分)《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  诗中“

3、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  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四、《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写上诗名,三个)。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        )。(4分)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10分)               

4、                    (     )           (     )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写的一首( )言( )诗,“闻”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 )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5、  ,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这里用了烘托的手法)。6分  七、《已亥杂诗》是()朝( )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 )首。  全诗写到:       ,      。     ,     。  其中“九州”的意思是  ;“生气”的意思是    ;  “恃”的读音是 ,意思是  ;“喑”的读音是 ,意思是  ;  “

6、万马齐喑”是比喻      。“究”的意思是 ;“抖擞”的意思是   。10分  八、苏轼是( )朝的( )( )( )。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       ,      。  他写的( )诗《题西临壁》有两句       ,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       ,   ,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     ,       。下阙是:      ,     ,       。  这首词抒发了作

7、者               的感情。  在课外,我还读过苏轼的词作《  》和《   》,我积累了名句:                                                20分  九、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 )比喻(),用( )比喻( )。然后进行( )问,“     ”?然后回答:“     。”这是指  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  ,     。最后,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