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综合习题集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

ID:42295861

大小:14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12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_第1页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_第2页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_第3页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_第4页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做题-综合习题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做题0如何写好新闻短评文/谢浮名●⊙○《2010年湖南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明确规定,占6分的文字表达题为二选一的形式,一是文化经典解读,一是新闻短评写作,答案百字左右。这是一道全新的考题。如何写好百字左右的新闻短评,成了摆在广大考生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新闻短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自然有着新闻评论的特质:一,注重缘事而发,抓住新闻时效性,与热点新闻事件,特别是各界关注的民生热点相伴而行。二,迅速及时地传递民情,尽到“社会守望者”的责任的义务。三,必须“短、浅、俗”,新闻评论不是大学课堂里的高头讲章,其阅读对象范围广阔,不仅有

2、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更有广大的普通市民和农民,这就要求篇幅短小,文字浅近,要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阅读习惯。四,具有独特的话语立场与视角,忌矮子观场,随人俯仰。但是,作为高考题的新闻短评写作,和通常的新闻评论并不完全一致,概括起来,在如下几个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面目:首先,《说明》强调: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什么叫做负责任?不言而喻,不能让无谓的牢骚,粗浅的感性认识左右了写作过程,自始至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都是第一位的。比如,1月24日《长江商报》报道,在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上海的六所高校不考语文。这样一则新闻,折射出当今社会母语地位的尴尬。如何进

3、行负责任的评论?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其结果只能是发几句牢骚,怒斥一通上海高校,不可能产生深刻的观点。如果进一步思考,不难发现,不考语文,是对母语的歧视,将有损民族自信力的构建。这样的评论,才是负责任的评论。其次,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南方都市报》发过一篇题为《污染指数上升不等於污染加重?》的新闻评论。文章开头引用两则新闻:一是国家环保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包括深圳在内的广东省三个污染指数有所上升。一是深圳市环保局局长表示,污染指数上升不等于污染加重,深圳环境目前总体趋势向好,不能说深圳污染加重。基于此两种说

4、法都来源于不同“权威”,作者指出,如此方枘圆凿,“老百姓不糊涂也难。”可谓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不能不令人信服。第三,因为篇幅短小,限定了百字左右,不可能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这就决定了新闻短评的写作的基本范式:以最简省的语言提出鲜明的观点,切忌对新闻材料进行繁冗的引述;道理阐述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只列出最有创意、最具个性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与思考。三到五句话最好。爰举一例。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

5、,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例文一)善意提示牌?不善!○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例文二)应该倡导善行○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6、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例文三)善意提示牌的隐喻○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分析三篇例文的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短评要点有三:标题;观点;理由。标题宜直揭主旨,不必花里胡哨,拐弯抹角;观点的陈述要鲜明简短,可有可无的修饰语一概删除;

7、道理的阐述只要写出感悟最深刻、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即可,不必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写作过程里,最应该留意的是观点的提炼,要尽可能做到深刻,新颖,道一般人所不能道,挖掘出新闻事件的现实意义。比如,如今的高校,存在着大学生寻找枪手代考的现象,假如一味地指责替考者、寻考者的诚信缺失,则太过肤浅。如果能深入思考,指出这种现象代表着一种风气——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弄虚作假、犯科作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种羞耻,立意就高远多了。其实,任何长期存在社会问题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简单地分析事件本身的参与者,也不能仅仅触及到事件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应该深入到问题的骨髓,这

8、样新闻短评才有价值。又如对待民间反扒现象,光肯定会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