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

ID:42281725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1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_第1页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_第2页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_第3页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2012年12月27日10:32来源:新周报分享到:更多0人参与0条主评论0条评论0条总评论儿时的沈从文喜欢逃学,不愿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缚。成年之后,他在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帮助下,得以任职于文教界,并最终在文学创作上成为一代大师。来自湘西的“逃学大王”1902年12月,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城,排行老四。6岁那年,沈从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时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顽童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种种逃学而又可以骗过先生和父亲的办法,从此也成了一名顽固的逃学少年。

2、可好景不长,沈从文的逃学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将沈从文送往另一家私塾,那里的先生打起人来毫不留情。有趣的是,沈从文倒是更喜欢这家私塾,因为表哥也在这家私塾,而表哥很会逃学,沈从文因此比以前逃得更厉害。沈从文就这样“变本加厉”地继续自己的逃学生活,但也因此在私塾读“小书”的同时,一直有机会“阅读”一本用湘西的自然人情写成的“大书”。念到高小毕业时,沈从文想去参加当地举办的军事学校。家里也觉得,与其让他在外面撒野,不如让他去受军事训练,便同意了。那一年,沈从文15岁。不久,沈从文便随军队向沅陵开进,直到192

3、1年,这支部队“全军覆没”,沈从文又被遣回家乡。这三年,沈从文一事无成,只见青年伙伴一个个地死去,逐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可言。眼看自己日益成年,生计却无着落,沈从文不得不前往芷江投奔舅父黄巨川,在舅父掌管的警察所里做办事员,又在七姨夫熊捷三的引导下读诗和写小楷。熊捷三的胞兄正是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因这些虽曲折但确凿的亲戚关系,沈从文得以进入熊希龄的“现代相府”,迷上了“相府”里收藏的林纾翻译的西方文艺著作,从中获得了一些写小说的灵感。                沈从文的警察所岁月虽然近乎于混日子,但

4、终归还是有点寄托。1922年,他到湘西巡防军首领陈渠珍手下做文书同样也是混日子。还好,在陈渠珍的报馆里做校对时,沈从文认识了一位从长沙来的见过世面的印刷工人,后者向他介绍了《新潮》、《创造周报》等新文化期刊。受新文化熏陶的沈从文因此想去北京求学,并得到了陈渠珍的同意。京城有才华的“文学青年”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班。可他只有高小文凭,标点符号都不懂,面试时更是得了个零分,连报名费也被燕京大学退了回来。没办法,他只好去风气自由的北大偷听,去琉璃厂的书肆学东西。这时的他决意要做一名

5、“文学青年”了,而且是毫无经济基础的文学青年。为了应付经济危机,他只得租一间由储煤室改成的小屋,名之曰:“窄而霉小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向报社投稿,因没有名气,又没有名家提携,没人愿意发表。穷困潦倒之际,他给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郁达夫接到信后,顶着鹅毛大雪去“窄而霉小斋”会见了向他求助却素不相识的文学青年,请他到饭馆饱食了一顿。归后,悲愤的郁达夫写了一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发表在《晨报副刊》,替沈从文鸣不平,并把他介绍给了《晨报副刊》主编。从此,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

6、散文诗歌,“北漂”的日子总算有了点基础。1925年3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遥夜》,诉说自己在北大的困窘与坚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不仅撰文赞扬沈从文是“天才少年”,而且主动约见,给予诸多鼓励与帮助。多年以后,沈从文回忆起林教授的提携,仍会感激得“热泪盈眶”。                也正是这一时期,沈从文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林宰平、胡也频以及老乡丁玲,还有《京报》、《民众文艺》等期刊,都如及时雨一般向他袭来。连学界领袖级人物梁启超都对他有了好感。1925年秋天,林宰平趁

7、势又把沈从文介绍给“新月”派,使他结识了徐志摩、闻一多等人。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公开把沈从文列为约稿作者,还撰文称赞沈从文的文学才华。从1926年起,沈从文的散文、小说及戏剧作品又被商务印书馆、北新书店、光华书局出版,他因此在两三年之内成为京沪两地文坛的新星。1927年,京城学人纷纷南下,沈从文亦于年底迁至上海,并很快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小说,关系网进一步扩大。虽说经济上并没有彻底翻身,但有这些关系,也足以让他可以在文教界找到出路了。沈从文到上海后,和胡也频、丁玲办起了两家月

8、刊社,出版《红黑》和《人间》月刊,同时还经营书店。不过经营得并不成功,《红黑》和《人间》都只出了3期,就停刊了。苦闷无聊中的沈从文写信给朋友,希望能回到北京谋职,以便离开得远一些。最终真正出手援助他的是徐志摩与胡适。徐志摩很清楚,以沈从文的经济基础,想靠文艺生存是不可能的,因此一直在找机会,想给他谋一份稳定的同时又能让他继续留在上海从事文学的差事。《红黑》停刊那会儿,胡适出任中国公学校长(注: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徐志摩觉得机会来了,便将沈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