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78941
大小:7.67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9-11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研究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概述1、化学性突触传递学说1904年,Elliot首次提出化学突触传递。1921年,Loewi首先在蛙心灌流实验中证实了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1931年,VonEuler等从肠及脑组织中提取P物质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神经肽的概念。化学性突触传递2、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与神经肽的概念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又称神经介质,简称递质。在神经元的化学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释放,并向突触后膜起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神经调质(Transmittercoexistence):由神经元释放,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细胞的生物学效
2、应,而是对递质的突触传递效率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神经肽(Neuropeptide):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也存在于其他组织,按其分布不同分别起着递质、调质或激素的作用。3、神经递质的主要特征递质必须在神经元内合成和储存: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及其合成酶系统,递质被囊泡储存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递质通过一定的机制释放入突触间隙: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囊泡内的递质依靠突触前神经元去极化和Ca2+进入突触前末梢,释放入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递质离子施加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以模拟递质释放过程,能引致相同
3、的生理效应。释放入突触间隙的递质有适当的失活机制:突触间隙内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使递质可以迅速失活或进行摄取回收。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能被递质激动剂或受体阻断剂加强或阻断(干预)。但随着信息传递物质不断被发现,人们发现神经肽、NO、CO等并不完全符合上述条件,所以这个标准并不完善。4、神经调质的主要特征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它分泌细胞分泌。对神经递质起调制作用,本身不直接负责跨突触膜的信息传递或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间接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释放及其基础活动水平。影响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割裂
4、开来,往往同一种神经化学调节物的具体作用,在某种情况下起递质作用,而在另一种情况下起调质作用。5、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比较6、戴尔原则与递质共存戴尔原则(Dale‘sprinciple):1935年,HenryDale提出,神经细胞各终末部位所释放的递质应是同样的。1957年,Eccles将其概括为一种神经元释放一种递质的戴尔原则。递质共存(Transmittercoexistence):1979年以后,随着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发现神经肽和其他递质共存于同一根神经纤维终末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和释放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质的现象即为递质共存。戴尔原则递质共存7、递质与神经肽共存的形
5、式不同经典递质共存:如NA与ACh共存于发育中的交感神经节;5-HT与GABA共存于中缝背核;DA与GABA共存于中脑黑质等。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共存:如脑内蓝斑核中的NA神经元含有神经肽Y(NPY);中缝大核的5-HT神经元含有SP与TRH;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有NA和脑啡肽共存等。不同神经肽共存:如下丘脑弓状核有β-内啡肽(β-EP)与ACTH共存;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有SP与VIP的共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节与支配心脏神经末梢等。8、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两种递质均经突触间隙作用于同一突触后细胞的一种或两种受体,共存的辅递质或调质对突触后细胞上
6、主递质的受体数量和反应性起调制作用。拮抗作用:一种递质激活突触后细胞的一种受体,另一种递质则阻断另一种受体。反馈调节:一种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细胞,另一种递质则作用于突触前末梢自身受体,行使递质释放的反馈调节,共存的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可互相调节彼此的释放。抑制或易化调节:一种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细胞,另一种递质作用于其它神经末梢上的突触前受体,发挥突触前的抑制或易化作用。区别调节:一种递质作用于一类细胞,另一种递质作用于另一类细胞。9、神经递质的分类按分子大小划分大分子神经肽(神经调质):相对分子量为数百至数千,如P物质。小分子经典神经递质:相对分子量为100或数百,如NA,Ach等。其他:如气体信
7、使分子NO、CO,嘌呤类腺苷、ATP以及组胺等。按递质信息传递的时程划分快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如氨基酸类、Ach等。通常发生在神经环路中,调节快速的反射活动。慢突触传递:出现在促代谢型受体或G蛋白偶联受体,如单胺类、神经肽类等。这种慢速传递调节活动包括:①调节突触前递质释放;②调节快突触传递电位;③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增强与某种行为(如学习行为)有关的神经环路的突触联系等。按化学性质划分胆碱类:如乙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