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73071
大小:3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1
《现代诗写作技法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咏物诗的形与神> 咏物诗,有的侧重写形,有的侧重写神。刻意形容,则物趣盎然;摄取魂魄,则必有远韵。 一个个像是铜铸的 上面刻满了甲骨文 也像是黄杨木雕刻 玲珑透剔,变化无穷 不知是天和地的对话 还是风雨雷电的檄文。——《山核桃》《山核桃》重在写形,把山核桃刻划得十分逼真。在诗人笔下,山核桃的外形是活现的,能给人丰富的联想。山核桃的形象,究竟是人刻的甲骨文,还是天地对话留下的印记?抑或是风雨雷电为了讨伐谁而书写的“檄文”?似乎都像又都不像,那就让读者去玩味
2、吧。也许,这首诗是由老年人绉巴巴的脸皮引发出的联想吧? 软体动物 最需要硬壳。——《无题》《无题》着眼于神,即挖掘出软体动物这类生灵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是属于软体动物的,但同时也与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相类似,所以能引发出人们的联想和感慨。无论写形还是写神,咏物诗总要让人悟出点什么,否则,就不成其为诗了。<逆向思维出新意>诗歌创作,有些人通常习惯于顺向思维甚至迎合某种定势,而有的诗作则独辟蹊径,通过逆向思维,对大家已接受和认可的形象从反面入笔,从而立意新颖,写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例如,有一首题为
3、《浮萍》的诗写道:浮萍自有它的可爱 有根不占土地 有叶不露媚态 五湖四海为家 不计条件好坏 活着一身清白 死了面不改色……诗人巧用逆向思维,把历来被人视为轻浮、肤浅、渺小的浮萍写成了忠诚、刚直、顽强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尚者。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真可谓别出心裁。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 再如,一首题为《向日葵》的短诗: 乍一看,就像一轮太阳 就连花瓣也似阳光一般金黄 每天跟随太阳旋转 仿佛唯有你最忠于太阳 给自己戴上“向阳”
4、的桂冠 自诩是万物学习的榜样 其实,在那乌云蔽日的时刻 你垂下头,茫然不知所向 这首诗又把人们心目中一直视为象征美好忠诚的向日葵,写成了风派人物的典型,辛辣的讽刺了这类人投机取巧,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丑态。<诗的角度>有经验的摄影师拍照,总是十分重视选择角度,以突出所拍摄对象的特点。写诗也是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总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发现。而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在于独辟蹊径就在于能给人以新的美感。钱锦方的《浮萍》:
5、 浮萍忧郁地说: 难以捉摸的风, 使我的生活漂泊不定…… 这短短三行小诗,写浮萍埋怨风使它的生活漂泊不定,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浮萍一直得不到诗人的赞赏,它的忧郁也不无道理。这是一种发现,是诗。然而正如《浮萍》的编者所点评的那样:“风若反问浮萍:‘你为何不扎根呢?’这恐怕也是诗。”同是浮萍,观察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诗意也就不同,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以实写虚> 如果我们将视觉、触觉之内的事物作为“实”,把视觉、触觉之外的事物诸如情感、意志等视为“虚”,那么,诗的以实写虚,其
6、实就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例如,“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李煜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摹状,就使“愁”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信仰”本是抽象的东西,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而诗人却写道: 在敌人面前, 它,是枪! 在饥饿面前, 它,是粮! 在严寒面前, 它,是火!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 在黑暗前面, 它,是光! ——雷抒雁《信仰》台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写得非常精彩: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缺残 ——每
7、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议论,通过发问,强化第二句诗的分量。第二句诗侧重写景,说月亮“尽是缺残”,饱含诗人的哀惋和忧愁。第三、四句借西风抒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对故乡的思念。四行小诗把这“晚秋的乡愁”表现得多么刻骨铭心,多么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呵! 诗的以实写虚,就是用生动的文字塑造形象。机械的说明,刻板的描写,空洞的议论,都只会败坏诗的胃口。<小诗的象征>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想象,“托物言志”、“寓意于物”的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象征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广
8、泛的运用。诗往往好像是在咏叹、抒写某一自然现象,但实际上它的本意并不在此,而在这种现象本身所寄寓的象征义。 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全诗短短八句,既写出了老马的形象,更写出了老马的命运。诗中虽然只在如实地描写,没有一句慨叹,但从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