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ID:42245238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0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_第4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桔乡路小学公开课《圆柱的体积》教案执教:熊飞年级:六年级(3)班地点:多媒体教室时间:2017.3.10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2、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

2、方法的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1、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2、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揭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其中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3、二、自主探究(一)精讲点拨1、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PPT演示)。2、决定物体体积大小的因素(PPT演示,并板书--------底面积和高)3、类推猜想,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二)操作验证。1、PPT课件演示,在演示时,学生边看边讨论以下问题。

4、a、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b、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过程。教师动画演示,学生交流理解。a、(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b、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c、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d、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

5、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V=S·h三、运用公示,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圆柱的体积,你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①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②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③知道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④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四、迁移应用,质疑反馈。1、一根圆柱形零件,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

6、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正确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且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部分习题教学反思本节可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让学生套公式练习;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

7、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

8、究的过程。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