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

ID:42196620

大小:595.6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0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_第1页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_第2页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_第3页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_第4页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第一节土壤系统的环境因素(一)成土因素学说的建立B.B.道库恰耶夫是成土因素学说的创始人。188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专题论文“俄国黑钙土”,为成土因素学说奠定了基础。B.B.道库恰耶夫确立了土壤是个历史自然体;提出了土壤与环境辩证统一的概念,创立了用综合性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土壤的科学方法。这些是他对土壤学划时代的贡献。成土因素学说是科学发展的时代产物。(二)道库恰也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它是5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不能代替的;所有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随

2、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形成和演化着。(三)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1、B.P.威廉斯提出了土壤统一形成过程学说这个学说强调了土壤形成中生物因素的主导作用和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产生的重大影响。他提出了土壤年龄和土壤个体发育与演替的概念。其认识是存在片面性的,因为一个土壤个体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育形成;也可以受到各种不同的影响而改变;甚至由于侵蚀或其他作用而被消灭,并不仅仅与植被进化相关。2、著名的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1948)在他的《成土因素》一书中做出的贡献S=f(Cl,O,R,P,T・・・)式中的S,C1,O,R,P,T分别

3、代表土壤、气候、生物、岩石、地形和时间,…号代表其他成土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是某一成土因素占优势,如果这个因素所起的作用超过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那么就得出以某一因素占优势的函数式。道库恰耶夫和詹尼的土壤形成方程式只是对土壤形成概念的一种概括,并不能用现代数学(微积分)方法逐个解答公式的每一个成分。因为每一个成土因素都是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们不仅是独立的、可变的,而冃彼此Z间乂是紧密联系着错综复杂地作用于土壤。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1、母质的概念土壤母质是岩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2、母质影响土壤

4、发生发展的三个共同特点「残积母质'冲积母质[流水沉积f坡积母质成土母质类型<运积母质[风〔洪积母质湖积母质海积母质黄土母质沙丘冰川——冰磧母质地心引力——重积母质(崩积物;⑴母质的质地和土壤性状的关系细质地的母质上发育来的土壤,一燉冇机含量高。母质质地影响渗透性、淋洗速度和胶体的迁移。细质地的母质趋向于阻碍淋洗和胶体的迁移,这使得土体发育较浅。(2)母质层理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剖而屮母质质地有差异,即层理明显的情况下,不仅直接造成土壤剖曲的质地分布变化,而且影响水分垂直运动,从而影响土壤中物质迁移的不均一性;上轻下粘的母质,形成“蒙金十”,降水迅速透过上部

5、质地较轻的十层,而吸收保蓄在质地较重的心土层中。质地上粘下砂的母质体,形成“漏风土”,一方而不利于水分下渗造成地表积水洪涝;另一方而,下渗水缓慢地透过粘土层时,只在砂粘界而上作短暂的滞留,然示便迅速地渗漏。(3)母质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关系对于矿质土壤,如果它含有大量的易风化的铝硅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在合适的水热条件下迅速风化,产生大量粘粒,使土壤质地粘重。另一方血,如果母质儿乎完全由抗风化的矿物(如石英)组成,形成的粘粒极少,产牛粗质地的土壤。不含游离石灰的花岗岩类、辉长岩类等火成岩类的风化产物与富含石灰的沉积岩类的风化产物相比较,前者土壤发育较后者迅速。

6、由各种矿物成分组成的付质少由单一矿物组成的母质相比,前者的土壤发育较后者迅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其他成土条件相似的悄况下,土壤发生和土壤母质的性状冇着紧密的发生学关系,土壤类型的不同主要是母质不同造成的。(二)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成土作用中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动物的作用表现在它们对土壤物质的机械混合,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分解以及它们将代谢产物归还到土壤中去。微牛物件十壤中分解冇机质,合成腐肺质,构成(I•壤中牛物小循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土壤微生物土壌腐殖质绿色篦图4-15生物群落及其对成土过程的作用图式口然植被可以被IF-常粗略地分为

7、两大类型,即森林利草原。支持它们生长的土壤分別叫做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每一种植被対支持它的土壤的影响不同,因而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也具有不同的特性。1、植被类型影响土壤屮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一般来说,草原土壤与森林土壤相比较:1)草原十壤的有机质含最约为森林十壤的两倍;2)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状况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集中于地表,并且随深度锐减;而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则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图4-14不同植物作用下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垂直分布比较(据熊毅,1990)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有机质的质量分数/%2、植被类型对植物营养循坏的彩响—•般说,草原植被的残体与森

8、林植被的残体比较,前者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比后者髙;因此,草原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于森林土壤的盐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