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ID:42189559

大小:481.0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9-10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_第1页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_第2页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_第3页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_第4页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论生物学模型思考:1.人的心理是否遗传?2.遗传的方式是什么?3.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是多少?4.当两个血缘相近的人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如果他们有着相同的行为障碍,这种行为障碍是否就可明确地归因为遗传的影响?5.什么情况下才能为遗传传递提供最牢固的可能性依据?6.依据生物学模式,人们是如何对心理障碍进行治疗的?一、遗传学基础遗传问题是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存在三种临床遗传学研究: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2、血缘研究(1)双生子研究(孪生对研究)(2)寄养子研究(收养研究)3、当今的研究

2、进展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家庭研究是基于我们对不同类型家庭关系包含不同程度的遗传相似性的认知。所有的孩子都从父母那里各自得到一半的遗传基因,因此,父母与子女有50%相同的遗传物质。亲缘关系更远些的阿姨和叔叔相对侄女和侄子而言,其大约有25%相同的遗传物质。亲缘关系再远一步,其表兄妹则12.5%的基因相同。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遗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特征,而且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人的某些体征是由单一基因所控制,如头发或眼睛颜色。但是大多数遗传特征是多基因性的,如性格、智力等。按目前的研究估计,大约30-50%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能找

3、到基因基础。IQ表现相关性最高,其遗传系数约0.70。其他精神特征,如人格变量、社会态度、以及兴趣爱好,也都表现为高相关。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其中,精神分裂和躁狂抑郁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大。2、血缘研究(1)双生子研究(孪生对研究)同卵(MZ)的基因相似性是异卵(DZ)的两倍,所以,同卵(MZ)同病一致率(同病率)远远高于异卵(DZ),有研究显示:同卵(MZ)同病一致率(同病率)31-78%(20世纪30年代60-80%,;60年代:25-40%);而异卵(DZ)同

4、病一致率:0-28%(20世纪30年代20-40%;60年代5-15%)。但是,多动症却相反,即同卵孪生子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异卵孪生子明显增高。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属的患病率都高于一般群体。亲属的亲缘关系越近,则患病风险率越高。2、血缘研究(2)寄养子研究(收养研究)为了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有人进行了“寄养子”研究。当两个血缘相近的人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如果他们有着相同的行为障碍,则这种行为障碍不能明确地归因为遗传的影响。但是如果通过收养,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被分开。从而在行为病史中任何显著的相似性则应当完全是遗传影响的结果。但是,有研

5、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行为变异性中的影响占很大部分,即使在不同环境中抚养,也不能完全消除环境的影响。因为相同的基因型的人们倾向于寻求或处于相同种类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寻找自己所适宜的环境,而这是受我们个人的遗传特性所影响的。并不能影响相似精神特征的形成。3、当今的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揭示了遗传影响的物质基础,并已有可能去阐明遗传的具体机制,遗传的作用已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事实。致病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为显性则在相继的一代即可出现症状,如为隐性即可能在隔代才会产生症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可归纳为三大

6、类,一类只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称为单基因遗传病;一类是由染色体畸变而引起的,且与环境因素有关称为多基因遗传病。遗传通过多种基因对于心理障碍产生作用,每种基因为此作出相应的小部分贡献。但是我们认为精神疾病是由多种基因与环境经历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每个因素都有小的多个基因的影响,而不是有很大影响的单个基因。遗传研究结论是:部分精神疾病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的,同时也受躯体化学因素以及经验的影响。二、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一)病理形态学的研究脑结构病理学布罗卡(1861):言语运动中枢(运动性失语症)维尔尼克(1874):言语感觉中枢(接

7、受性失语症)布洛德曼(1919):47个分区克雷斯特(1934):皮层机能全面定位斯培利(1970):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定侧化(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脊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大脑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脊髓脑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三、神经生化基础(一)中枢神经递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具有传导和阻抑神经冲动的作用。这类物质有50余种,这些物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1、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Ach):是最早发现的神经

8、递质。参与向全身骨骼肌传递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它参与了注意的历程、睡眠障碍。能控制神经活动能量的转变过程,并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它是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递质。注入Ach,引起紧张综合征,如果同时注入胆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