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6998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9
《【经验交流】坚持三个导向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坚持三个导向助推金融精准扶贫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农信机构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解决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基层群众不了解、行社有顾虑、组织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努力提髙金融精准扶贫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做好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一、坚持目标导向,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机制。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实行联社领导班子分片包干制,领导带队督导、检查、调研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为农信社支持精准扶贫找准路子、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创新扶贫信贷机制。一是创新信贷流程
2、。逐户建立信用档案,通过联合审批、一站式办理等多种方式,提高审批放贷工作效率;建立“政府+农信社+创业贫困户”的扶贫信贷模式,通过扶贫再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资金“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开发“安居富民贷”“妇女创业贷”“就业创业贷”“生源地助学贷”等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产品,力求全方位地满足贫困群众的信贷需求。三是创新产业扶贫。将金融扶贫与美丽乡镇规划相衔接,对列入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优势产业、专业市场、物流基地等给予信贷支持,拉动就业,真正从金融“输血”向金融“造血
3、”转化。建立社会扶贫与金融扶贫联动机制。选派干部奔赴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村民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自治区联社领导、机关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业务经理和副经理、一般员工,分别与驻村点的最困难户、困难户、较困难户和一般困难户“结亲认亲”,帮助结对户理清发展思路,提供发家致富的信息,推广现代农牧业技术,协调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二、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精准扶贫难点部分地区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解读不到位。金融精准扶贫不等于救济式扶贫,必须在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在实践中,一些地区、一些干
4、部曲解了国家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本意,影响了信贷资源的精准、有效投放,部分县、乡、村政府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理解和宣传存在偏差,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5万元以内、3年期贷款”的扶贫政策,理解为无论是否符合具有就业创业潜质和还款能力等贷款条件都可申请扶贫贷款;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把农信社发放的金融扶贫贷款当作政府提供的救济款。此外,贫困地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贫困群体信贷违约成本较低,导致扶贫贷款风险较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信贷资金的精准投放。扶贫机制未形成有效合力。虽然多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扶贫
5、实施意见、政策和办法,但部门之间的扶贫合力尚未形成,部门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还没有充分沟通、密切配合的链条和渠道还不畅通。例如,部分县市建立了相关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由于缺少必要的权证,产权流通、转让市场尚不能发挥作用,农村的林木、土地等资源存在抵押难、变现难等问题,农村产权交易融资平台尚未真正发挥作用。金融精准扶贫落地遭遇瓶颈。金融精准扶贫落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配套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不健全,贴息资金、风险补偿金、
6、扶贫再贷款延迟到位等。部分国家级贫困县财力薄弱,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支出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对建立风险补偿金支持扶贫存在顾虑,认为贫困户贷款风险不可控,害怕出现损失而县级财政无力承担的情况。此外,人民银行对使用扶贫再贷款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的贷款条件,尤其对利率加点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不超过3个百分点)。由于利差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难以发挥。“六个精准”落实有待加强。落实扶贫工作“六个精准”,实现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的精准性扶持,对贫困人口
7、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承担扶贫任务的相关单位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做到有的放矢。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六个精准"并未落实到位:一是扶贫对象不够精准;二是项目安排不够精准,有些县市未按“五个一批”的要求确定脱贫路径,贫困户获得贷款后,项目无着落,资金长期闲置;三是资金使用不够精准,贷款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产业带动脱贫缺乏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如何结合市场,用市场
8、化的手段进行扶贫,使产业能够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扶贫中的最大挑战。让资金、贫困户、致富带头人、产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激励农民脱贫的内生动力,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难点和关键。部分行社存在畏难情绪。一些行社在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一是贫困村、贫困户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相对薄弱,金融扶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