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

ID:42167358

大小:45.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_第1页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_第2页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_第3页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_第4页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隼路蓝缕到蔚为大观》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从隼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

2、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一一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

3、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

4、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中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8.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B.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5、,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C.“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D.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8.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B.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C.不同文明对中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D.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9.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对如何促进汉学的

6、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3分)答案:8.C[A项运用了第2段西方“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等信息。这属于西方和中国的差异。B项依据原文“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C项“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出于第2段“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但对其解说不当。“殊途”指各种不同的发展途径,“百虑”指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并不专指中西文化差异。D项承认文化

7、观念有差异,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见原文第2段)。19.B[B项说“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因为原文说“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日益增长”是一种由不够关注到非常关注的发展过程,既然如此,那就不是''始终”这样了。A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C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改换了一种表述顺序而已。D项说''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

8、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依据语文最后一段“中国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