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60863
大小:107.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9
《五(1)班语文第八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周(10.17——10.21)共7课时课题12.伊索寓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知道这二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难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狎”屮蝉为何能识破狐狎的骗局,避免上当。能结合主活屮的例子休会寓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修改第一课时(第八周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
2、事?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來的,今天我们來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2.板书课题:伊索寓言。齐读题。3.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乂明口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來。《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丽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冇趣,在全世界厚冇盛誉。4.想不想知道今天所学的《伊索寓言》里讲了哪些故事
3、?好的,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书:狐狸和葡萄〉齐读题。二、初读寓言。1.学生听课文录音。2.学生自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2)学牛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牛字。(3)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3.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狐狸(“狸”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葡萄馋酸(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读文,读后师牛评议。(4)说说自己对这则寓言内容的理解。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齐读第1.2自然段。2.思考: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狎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4、,不好吃。”?3.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垂下儿串”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诱人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味葡萄的诱人。)(“馋得直流口水”描绘了狐狸心想吃到葡萄的急不可耐。)(“口费劲”点出了狐狸够葡萄的结果:葡萄架很髙,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够着。)(“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狐狸却不承认自己没有能耐,而是自我解嘲地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4.指导读笫1.2自然段。5.默读第3自然段,从上而的故事中,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理解这段话吗?对照前而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
5、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6.交流。7.你觉得生活中像狐狸形彖的人是怎么样的人?(虚荣心强、爱而子、纶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乂不敢承认,表里不一。)&齐读寓意。四、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作业。1•朗读课文。2.试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第八周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我们学习了《狐狸和葡萄》这一寓言,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2.小结:我们在讲故事吋要紧扣寓言故事情节,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则寓言故事。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
6、子,想想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牛字新词(正音),开火乍读,齐读。(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读文,读后师生评议。(4)指名说说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细读《牧童和狼》,领会寓意。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儿次”和“后來”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2.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牧童村民狼没來儿次大叫(说谎)闻声赶來(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吓坏大叫(真话)没人帮忙(不相信)3.牧童两次“大叫”,每一次
7、的情感一样吗?分别是怎样的?村民们对牧童的大叫询后态度为什么有所不同?4.出示寓意(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5.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四、细读《牧童和狼》,领会寓意。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岀了同样的手法乂來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齐读课题。3.默读课文,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乂有什么不同之处?4.交流。相似的
8、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从“故意”一词中可以看出狐狎的假心假意,“赞叹”是狐狎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Z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冇上当。5.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