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

ID:42153836

大小:418.72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9-09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_第1页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_第2页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_第3页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_第4页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优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诗歌欣赏一、常用意象1、渔父诗词2、月亮诗词3、流水诗词二、内容题材4、送别诗5、边塞诗6、怀古诗7、田园诗8、咏物诗三、体式发展9、风骚诗10、乐府诗11、豪放词12、婉约词13>元曲四、鉴赏方法14、知人论世15、缘景明情16、因声求气17、艺术手法我乃天地一渔翁一一古代诗歌中的渔翁形象在中国人的心里常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那就是“渔父“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彖,而且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这一形彖,经常闪现在我国古代文学和绘画当中,成为隐士的象征,影响着屮国历代文人群体

2、的仕隐观念。一、渔父形象的出处及内涵。“渔父”形象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塑造了一个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一渔父。最早确立“渔父”形象,并赋予其深刻思想内涵,应是屈原的《渔父》篇。文屮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渔父形象。纵观两文中的渔父,他是隐士的彖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行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他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Z中,另一方而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说到底,渔父形象己幻化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

3、称。二、渔父意象包含的要素。第一是“渔”。渔樵耕读,“渔“位于首。“渔”有捕鱼意,也暗含垂钓之风。最能体洒脱不羁,扁舟无碍的境界。西周初年的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Z滨,结果把周文王这条大鱼钓了上来。《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钩奸周西伯”。可见,姜太公这个渔者,他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号称“惟巢由乃可并驾”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的同窗,刘秀多次相请,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第二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饱经沧桑,历经风雨,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锐意进取,

4、锋芒毕露可比。古称人老Z后,不归禅则归道。由此可见:“渔父”意象与隐者在年龄因素上也相吻合。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水有这种美徳,也正暗含着道家的追求。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一定是小舟。苏轼在《赤壁赋》中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Z所如,凌万顷Z茫然”的境界。第五是“钓”。儒家要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钓”就意味

5、着要有耐心,要把握火候,等待时机。意味着隐者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而耐心等待,不急不躁这一境界也正是隐者所追求的。三、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的三种类型1、悟道参禅、禅渔合一的渔父《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风是和风,雨是细雨,又有着箸笠、蓑衣遮风挡雨,这就点明了“不须归”的原因,进一步抒写出渔翁陶醉于山前白鹭、桃花流水美景乐而忘返,自然、闲适的心境。“不须归”三字是篇末点题之笔,也是明志之笔。相传张志和垂钓太湖时,常“不设饵,志不在鱼”,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而

6、在山水也。表明了作者厌恶仕途、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志趣。这里写的是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隐逸心理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早在魏晋时期,佛老思想相互交融形成的玄学大行其道,隐逸的追求也蔚然成风,亲近自然、逍遥山水成为士人的普遍选择。唐代佛学兴盛,中唐以后禅宗大行于世,渔父形象也因此帯上了浓重的佛禅文化意味。在佛、释、道那里,渔父诗词除了传统的渔隐主题外,还充满了禅机智慧与宗教文化意蕴。在这一类渔父诗词屮,禅与渔的契合,被发挥到了极致。文人们常常以临海垂钓、渡人济海来比喻普渡众生,以水喻红尘,以舟比济道工具,

7、以“游鱼”比“游心”,以“鱼迷”比“心迷”。北宋始,在释道的词作中,僧人往往化身为渔父,禅渔合一。《渔父》、《渔歌子》、《渔家傲》等成了唱道词常用的词牌。2、功成身退、率真唯美的渔父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晩來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词作中描写的渔父,白由白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是徜徉山水的隐士。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

8、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对于士大夫而言,功成身退大约是最为理想的一种人生设计。中唐至宋代,渔父意象逐渐演变成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一种人生追求。中唐后的安史之乱、牛李党争到宋代的外族入侵、官场倾轧、封建政治的腐败、艰难漂泊的仕途使许多士人日益寒心,他们更多地把理想放在了精神乐园的建构和对山水Z趣的追求Z中。“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髙范蠡归”(温庭筠《和友人题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