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

ID:42137157

大小:18.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8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_第1页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_第2页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_第3页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_第4页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  1、了解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因素;知道中国姓氏的产生及其内涵;知道家族是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理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家族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变化。  2、通过对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因素的了解,认识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了解近代以来促使婚姻家庭关系变化诸多因素,使学生理解尊重各种形式的家庭结构;通过对婚姻的制度演变过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通过了解男女性别伦理观念与社会发展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是人类经过长期繁衍后代的实践才获得的知识和确立的社会规范,提高学生对于我国《婚姻

2、法》科学性的认同;  重点:婚姻制度的演变及其内在的因素  难点:婚姻制度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关系  1、设定以上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有:一方面,以婚姻制度的历史变化,反映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人性发展的尺度,也是编写者的主要意图;另一方面,婚姻制度的变化涉及自然选择、性伦理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离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婚礼图片,提问学生:谈谈你对婚姻的认识。2、讲授婚姻制度的演变。教师提出概念:婚姻制度是在男女性别伦理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出示下列图表,边演示边讲解,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从群

3、婚制、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考古发现、相关史料或者在少数民族中依然存在的原始婚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3、讲授婚姻制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围绕“婚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4、讲授姓氏,主要是以中国为例。教师可以从解释姓、氏两字的含义入手,讲授姓氏的由来和演变。围绕中外几种姓氏或学生自己姓氏的,师生共同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时间允许可以补充西方或日本的姓氏起源,扩大学生视野。  5、讲授家族概念。从讲授家庭概念入手,进而可以让学生做一张自己家的亲戚关系表,确认祖父、

4、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称谓的含义。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家族和家庭的定义进行总结。6、讲授中国家族制度的演变。围绕“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这一主题,以家庭→家族→家庭的演变线索,从早期的宗法制度到宋代的强化家族意识等,详细介绍中国家族制度的演变。  启发学生把自己的祖辈的家庭和现在的家庭作比较,谈谈中国当代家庭形式的变化。  7、小结。教师从两个方面小结:1、婚姻、姓氏、家庭和家族的关系;2、婚姻制度和家族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  阿注婚

5、: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或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在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阿注婚的基础,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  阿注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

6、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  以上两种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材料二: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经将婚姻的动机归纳为三种,即经济、子女和感情。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古代社会,婚姻的主导动机缘于妇女是创造财富的活工具,娶妻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人的性欲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满足。人类婚姻史的第二个时期,妇女劳动范围逐渐变小,财富及继承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关于个人至亲骨肉的后

7、代观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娶妻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儿女和照管家室。第三时期,妇女社会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爱情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其次才是生儿育女和权衡经济。  形成的基础:男女性别伦理观念婚姻制度演变过程;群婚制、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社会形态原始人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产生时期:氏族公社阶段  中国姓氏  演变过程:姓——产生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姓氏与家族秦汉以后逐渐合一  血缘聚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