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

ID:2036295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_第1页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_第2页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_第3页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七课 婚姻与家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七课婚姻与家族第G二j教T育z资源3网F第七课婚姻与家族[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因素;知道中国姓氏的产生及其内涵;知道家族是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理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家族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变化。  2、通过对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因素的了解,认识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了解近代以来促使婚姻家庭关系变化诸多因素,使学生理解尊重各种形式的家庭结构;通过对婚姻的制度演变过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通过了解男女性别伦理观念与社会发展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是

2、人类经过长期繁衍后代的实践才获得的知识和确立的社会规范,提高学生对于我国《婚姻法》科学性的认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婚姻制度的演变及其内在的因素  难点:婚姻制度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关系  1、设定以上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有:一方面,以婚姻制度的历史变化,反映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人性发展的尺度,也是编写者的主要意图;另一方面,婚姻制度的变化涉及自然选择、性伦理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离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婚礼图片,提问学生:谈谈你对

3、婚姻的认识。2、讲授婚姻制度的演变。教师提出概念:婚姻制度是在男女性别伦理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出示下列图表,边演示边讲解,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从群婚制、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考古发现、相关史料或者在少数民族中依然存在的原始婚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图表:  群婚制、族内婚——原始人群时期  族外婚、对偶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一夫一妻制婚姻——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3、讲授婚姻制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围绕“婚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

4、中达成共识。  4、讲授姓氏,主要是以中国为例。教师可以从解释姓、氏两字的含义入手,讲授姓氏的由来和演变。围绕中外几种姓氏或学生自己姓氏的来源,师生共同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时间允许可以补充西方或日本的姓氏起源,扩大学生视野。  5、讲授家族概念。从讲授家庭概念入手,进而可以让学生做一张自己家的亲戚关系表,确认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称谓的含义。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家族和家庭的定义进行总结。6、讲授中国家族制度的演变。围绕“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冯友兰语)这一主题,以家庭→家族→家庭的演变线索,从早期的宗法制度到宋代的强化家族意识等,详

5、细介绍中国家族制度的演变。  启发学生把自己的祖辈的家庭和现在的家庭作比较,谈谈中国当代家庭形式的变化。  7、小结。教师从两个方面小结:1、婚姻、姓氏、家庭和家族的关系;2、婚姻制度和家族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发展的影响  [资料附录]  材料一: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  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

6、母亲或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在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阿注婚的基础,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  阿注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

7、成员。  以上两种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材料二: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经将婚姻的动机归纳为三种,即经济、子女和感情。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