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16240
大小:10.8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8
《现当代文学玩偶之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一下自己本科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硕士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主要研究翻译文学中的戏剧文学翻译,以莎士比亚和王尔德为主要研究对象;15年省级媒体从业经验,以多种身份参与制作各类电视节目及扩展项目;独立戏剧制作人和独立纪录片制作人一些基本的规则课堂上可以吃东西,可以喝水,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查询资料欢迎随时向我提出你的疑问遇到非要接的电话,请悄悄到教室外特别欢迎告诉我你们想听什么,想学什么,想看什么不能来上课的,请及时交假条,否则你就旷课啦我们会怎么学?回顾历史上那些重要的瞬间赏析那些经典到不行的作品再次认识一些大师跳到山外观庐山之真貌要有自己的理解,欢迎发表你
2、的见解我们会学到些什么了解自己国家一段最最重要的历史知道我们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在怎样影响着世界,又在怎么受着世界其它文明和文化的影响在解读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文学与文化修养那些关于人类永恒的话题学期任务清单请仔细阅读一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并完成观后感一篇,不要抄袭豆瓣等网站的内容!请观看一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总结它的好与不好。选一个中国现代作家,了解研他/她的生平,研读他/她的作品,做一个发言上学期的名家名作赏析课,你们学到了些什么?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中国人引进西方戏剧,明显带有为我所用的目的,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
3、不仅《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甚至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洪深、田汉等,均把“做中国之易卜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看重易卜生呢?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中国现代的文学家鲁迅说:“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来呢?因为要建设西洋之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之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已亟矣,便只好以实例来刺激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那时的绍介者,恐怕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罢。”这道出了易卜生风靡中国之原因。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他的代
4、表作《娜拉》(ADoll'sHouse,又译《玩偶之家》、《傀儡家庭》)于一八七九年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一八八○年在挪威,请客饭局的帖子上都清楚写着﹕“席间请勿讨论《娜拉》”。但同一时间里,一个以“娜拉”命名的女性团体却在挪威各地展开活动。这个剧本和这出戏不仅在挪威搞得轰轰烈烈,它更传到中国,对五四之后的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角色的转变、个性的塑造以及在女性的自觉上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娜拉》中的娜拉本是个备受丈夫呵护的娇美妻子,不仅有中产阶级稳定优裕的生活,也具备做母亲和妻子的幸福,却因着多年前一次背着丈夫冒名签字的举动(为的还是借钱好让丈夫出国疗
5、养身体),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暴。刚得到晋升的丈夫受到下属(债权人)的威胁而惶恐,更因此怒斥娜拉。这个举动彻底暴露出男主人公的软弱和毫无做丈夫的担当。他只看见自身与眼前的名誉地位,也只允许娜拉在生活中固定地发挥妻子、母亲的社交功能,却无视娜拉的个人和她的意愿。说穿了,他爱的并不是娜拉,只是一个乖乖听话的妻子,一旦这个妻子出了错(哪怕是为了他)而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便会马上全盘否定她的意义和价值。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娜拉为此出走——即使丈夫在风暴平息后又回头欲与她重修旧好。至于娜拉出走到哪里,剧作没有交代。基本上她是走出了家庭,走进一个乌托邦。现实中她没有任何财产,在法
6、律上也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她出走的地方在现实里是不存在的,易卜生只是指出了一个象征理想的方向而已——一扇门,一条有别于家庭桎梏的通路。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当时,最能打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之心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庄严的声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走出了家门。这对于处于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对于在传统封建礼教重压下的中国妇女,受到了娜拉的启蒙,开始对自身的价值和女性的权利产生怀疑,有不少知识女性开始觉醒,妇女开始进入学堂接受教
7、育,文坛出现了一批女作家,中国掀起了一轮初级意识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各种“问题剧”应运而生,特别是“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竞引起了思想界的一个讨论热点易卜生与中国的文学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中国的一群先进知识分子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民主革命热潮。他们以报刊为最重要的阵地,进行民主思想的传播,并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在中国兴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的新文化运动。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杂志以胡适的《易卜生主义》、袁振英的《易卜生传》为头阵,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