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渐》(粤教)

【教学设计】《渐》(粤教)

ID:42099348

大小:225.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8

【教学设计】《渐》(粤教)_第1页
【教学设计】《渐》(粤教)_第2页
【教学设计】《渐》(粤教)_第3页
【教学设计】《渐》(粤教)_第4页
【教学设计】《渐》(粤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渐》(粤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渐》◆教材分析《渐》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散文板块,本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真谛的特点。“渐”是一种事物累积、时间流逝的形态,这形态没有具体形迹,难以捉摸把握。作者并不直说“渐”是什么,而是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由浅人深,从身边的琐事、日常的见闻、零星的思想和感兴谈起,由具体而入抽象,揭开“渐”的本质,颖悟人生的道理,认识时空变化的真意义,呈现生存的哲理。作者坦诚真挚,既执着于对生命的玄思,又侧重于对具体事相的品味,随意抒写,自由活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  2、分析“渐”对

2、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 3、掌握作品以小见大的写法,分析体会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读,分析,讨论。   2、注意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谦让、平和地与人相处。 2、对学生进行“大人格”、“大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渐”的现象和作用,体味作品写法。 2、分析“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关键句准确理解文章主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3、激情导入: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下面我们来读丰子恺的《渐》,看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丰子恺:原名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工作。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缘缘堂”为其居所名字,可见其人生取向:一生淡泊,洁身自

4、好。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本文《渐》便属于第一种。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通读课文,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的语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第二自然段: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第三自然段: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第四自然段:“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

5、迁的痕迹,使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 第五自然段: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 第六自然段:“渐”的本质是“时间”。 第七自然段: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二)整理思路,把握内容。 (1)(第一至三自然段)渐的外在表现:分别从人生过程、人生境遇、时间渐变和人物渐变来阐述。 (2)(第四自然段)渐的作用:隐蔽时间,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3)(第五至六自然段)渐的本质:时间。 (4)(第七自然段)总结提醒:“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主所欺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一)概括实例,归纳写法。 

6、思考1: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大量的实例)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孩子变老头、少女变老婆子、纨绔子弟变偷儿、季节轮换、昼夜推移、儿女成长、水仙开花、抱犊过河、时钟移针等。  思考2:这些生动的事例,其实都是为作者阐述“渐”的理解而服务的,那么文中的“渐”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参考答案:“渐”是一种事物累积、时间流逝的形态。这形态没有具体形迹,难以捉摸把握。 教师小结: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渐”的存在。可见作者观察思考生活的细致,我们也要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7、(一)理解重点语句,领悟写作目的。1.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你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明确:“乘火车的旅客”这一比喻揭示了人生态度,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久长,就很少有人能做到。 2.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

8、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谦让,和平,也未可知。(怎样理解?) 明确:强调渐变对人的影响,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