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9796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8
《家庭教育:清朝笨小孩长大后为何成为教育大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庭教育:清朝笨小孩长大后为何成为教育大家据说,清朝有一个少年,他在一个万籁俱静的夜晚,努力背诵《滕王阁序》。这时,家里潜进来一个贼人,躲在大厅的房梁上,想到等这个读书人休息时下手。读书人咿咿呀呀地背诵,可说什么都背不下来。好在少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遍一遍地背诵。被他堵在房梁上的贼人,可能被小便憋得极了丘兆下来大声说道:"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更让少年吃惊,贼人大声背诵《滕王阁序》:"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原来他多听几遍,已经背了下来。这个被天资聪颖的"梁上君子"羞辱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这个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2、"的人,被誉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被蒋介石奉为终生学习楷模的人,被毛泽东大力推崇的人,竟然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可是他却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成为一颗闪耀的〃政治明星"和〃学术超男",成为一个好文人、好统帅、好父亲、好兄长和好老师。尤其重要的是,他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他是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大成者。当"好老师"眼光要过人他是好老师。在与太平天国誓死抗争的生涯里,曾国藩成为最大的伯乐。他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传统社会中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
3、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据考证,曾国藩一生曾为满清朝廷举荐过的下属有干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其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秦、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極、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这个"好家长”有点"娘“传统中国,"五伦"是支撑整个社会架构的伦理基础。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的准则。曾国藩是一个卫道士,他严格遵守这些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清教徒,甚至是一个严格的父亲,对子女教育甚严。以嫁女和娶儿媳为例
4、。曾国藩竭力避免与高门大户结亲,看重的是对方的家风、品行和读书与否。曾国藩总是对子女们说:〃我从三十岁以后,就认为做官发财是可耻之事”把依靠做官搜刮来的金银留给子孙让人脸红。如果子孙贤能,不依靠父辈,也能自食其力;如果子孙败家滲给他们留T琏戋财,就会多T分罪孽,让他们有恃无恐,胡作非为,最后玷辱了家门。因此,我心意已决,做官不以发财为目的,也绝不会留资产给后人。〃他还说:〃我们这一代人承前启后,要上承祖宗恩泽,下为子孙惜福。如何才能实现?除了’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家小女儿曾纪芬结婚时,已二十四岁,丈夫是湖南衡山的聂家,带去的嫁妆中就有曾国藩发给她的〃功课
5、单":早饭后一K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一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一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X湖南人都讲究"爷娘疼满崽",曾纪芬作为曾国藩的"满女"却没有享受但可优待!曾国藩对女儿如此,对儿子更严,曾纪泽娶媳妇时,曾国藩亲自写信给儿子说:〃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织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曾国藩的意思显然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始终保持勤俭的家风。曾纪泽是曾国藩最为得意的儿子,曾经担任满清的外交官,在与沙俄谈判时,为伊犁回归祖国出力甚大,另一个儿子曾纪鸿则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曾孙辈、玄
6、孙辈也都颇有建树,几乎都是学者型人才。曾国藩的四个弟弟共有6个儿子44个孙子,41个曾孙,第五、第六代遍布海内外,也不乏才华出众、颇有影响的人物。以上事实可以充分证明,曾家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做好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对子女的教育,大至军国大事、官场迎送、读书治学,小至扫屋抹桌、收粪锄草、养猪种菜,都纳入了他的家庭教育项目。对于大事上的教育,很多人容易做到。但是人往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曾国藩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抓住大事的同时还抓住了小事。他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非常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他必须首先做到。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他
7、自己首先就做到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就算生活小事,他也没有放过,凡是在吃饭时遇到饭里有谷粒,他从来不把谷粒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粒剥开,把谷里的饭吃了,再把谷壳吐掉。孩子们觉得奇怪,这种做法,就连下人也不曾有过的呀!他就告诉孩子1门〃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且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做。他要求孩子们勤奋学习,自己首先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读书学习。虽然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他就读书、学习,写字、写诗、写日记、写心得,或者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
8、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