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无公害养殖

河蟹无公害养殖

ID:42093478

大小:3.4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9-07

河蟹无公害养殖_第1页
河蟹无公害养殖_第2页
河蟹无公害养殖_第3页
河蟹无公害养殖_第4页
河蟹无公害养殖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蟹无公害养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蟹的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的养殖概述◆河蟹养殖生产现状时间19981999200020012004产量(万吨)1215202333◆河蟹的经济价值◆河蟹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值约120~150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的养殖第一节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特性中华绒螯蟹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合浦绒螯蟹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绒螯蟹属一、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三、食性四、繁殖习性五、蜕壳与生长第一节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附肢头胸

2、部腹部头胸甲背面示意图1、额齿2、侧齿3、胃区4、鳃区5、心区6、龙骨突7、肝区8、疣状突34腹部示意图♀♂尖脐圆脐附肢螯足第一、第二步足第四步足螯足基部不同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差异项目长江水系蟹瓯江水系蟹辽河水系蟹头胸甲形状不规则椭圆形近似圆方形圆方形、体厚背甲颜色青绿,淡绿灰绿、黄绿青黑,黄黑腹部颜色银白灰黄,灰白灰黄,灰白额齿及侧齿额齿大而尖锐,第四侧齿尖锐额齿不如长江蟹尖锐,第四侧齿不明显似长江蟹步足及刚毛步足修长,刚毛稀短,第四步足指尖窄而细长步足刚毛细少,第四步足指节短扁宽步足相对粗壮短,刚毛粗壮浓密(二)生活习性2、昼伏夜出3、

3、具自切再生现象1、栖息习性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摄食的动物性饵料主要是螺、蚬、蚌、蠕虫和水生昆虫、动物尸体;植物性饵料有眼子菜、苦草、浮萍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吃人工配合饲料。一般在水温10℃左右开始摄食,20~28℃摄食旺盛。在食物匮乏时,会自相残食。三、食性四、繁殖习性幼体期蚤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1次蜕皮5次蜕皮生殖洄游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蚤状幼体分期特征幼体分期第1、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尾叉内侧刚毛对数腹肢第Ⅰ期第Ⅱ期第Ⅲ期第Ⅳ期第Ⅴ期468101233445未出现未出现未出现出现雏芽延长成双肢型几个术语和定义大眼幼体(megalopa)

4、又称蟹苗,是由Ⅴ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对淡水敏感,有趋淡水性。七日龄大眼幼体规格为(16~18)×104只/kg。仔蟹(juvenilecarb)大眼幼体经1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3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经过5次蜕壳即成Ⅴ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kg。扣蟹(youngcarb)仔蟹经过120~150d饲养,培育成100~200只/kg左右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五、蜕壳与生长1、生长蜕壳2、生殖蜕壳五、蜕壳与生长1、生长蜕壳2、生殖蜕壳蜕壳时表皮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使角质层破裂,个体钻了

5、出来,并重新分泌外骨骼,而在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个体得以增大体积。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大眼幼体幼蟹6个月10个月幼蟹(扣蟹)2~15g商品蟹80~200g五、蜕壳与生长第二节中华绒螯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天然海水工厂化育苗人工半咸水育苗天然海水土池育苗第二节中华绒螯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场址选择二、育苗场的主要设施三、亲蟹的选择与培育四、人工促产与孵化五、幼体培育1、供水系统2、加温系统3、充气系统4、饵料培育系统5、育苗系统1、供水系统人工半咸水的配制和净水回收一、场址选择原料仓库、化盐池、配水池、净化池、蓄

6、水池等。人工半咸水的配制配方配制方法二、育苗场的主要设施2、加温系统锅炉、送热管和散热管。水温22~25℃。3、充气系统鼓风机、输气管、泡气管和气泡石。2个散气石/m2;4、饵料培育系统5~15m3水泥池。5、育苗系统室内水泥池,面积20~30m2,水深1.2~2m。二、育苗场的主要设施1、品种选择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2、规格及性比雌:100~120克;雄:100~150克。雌:雄=2~3:1密度:10~15只/m2;1500~2000只/667m2。投饵:动、植物性饲料;投饵率2~3%。管理:水温前期4~8℃,中、后期10~13℃。三、亲蟹

7、的选择与培育3、亲蟹的暂养三、人工促产与孵化1、人工促熟2、交配3、抱卵蟹培育与受精卵孵化淡水暂养后半咸水促熟直接咸水促熟三、人工促产与孵化1、人工促熟2、交配3、抱卵蟹培育与受精卵孵化淡水暂养后半咸水促熟直接咸水促熟适当遮光;逐渐升温,保持水温16~18℃;D.O为5.5mg/l;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投饵率为1.5~3%;换水。(1)育苗池的准备消毒;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单胞藻密度达到15万~20万个/L。(2)布幼的方法多采用挂笼排幼法;同批次;2~3只蟹/m2。(3)布幼密度15~25万只/m2。四、幼体培育水温20~22℃,需18~

8、25天出膜。1、蚤状幼体的布苗2、蚤状幼体的培育指幼体孵化破膜(Z1)到大眼幼体(M)出池的阶段。(1)投饵(2)水质管理(3)温度、盐度控制(4)防病(5)淡化出苗四、幼体培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