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

ID:42086358

大小:4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7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_第1页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_第2页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_第3页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_第4页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胡宏的心性论与天命观及其启示»5:胡宏是古代少有的成体系的思想家,其心性论及天命论的理论结构前后呼应,是有意识地建构起来的.命■性・心的天命流行的理路与心-性-命的尽性至命的理路统一在其理论体系中,造就了其心性论与天命观的基本特色.即确认人所受之天命即是人的本心本性,客观性的天命与主观性的性命统一在其心性论中,心以成性,当以乾道之刚健不息的性恪修养心、性,以成就人所受之性命,成就仁义之道,理性以至命,至于贫富穷通则可付之于外在的命运了.关键词,胡宏;天命观*命性,心诚,中仁胡宏,字仁仲,崇安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

2、),是宋室南渡之际理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箸名经学家胡安国的次子,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之下,学者称为五峰先生。五峰家学渊源,全祖望对其评价颇高:"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有过于《正蒙》,卒开湖湘学统。〃⑴1366号称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张木式都深受胡宏的影响。胡宏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成体系的思想家,其心性论架构是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在心性论基础上成就的天命观天道观既是其组成部分,也是其自然的发展,颇具启发意义。其心性论成就了其天命观天道观,而其天命观天道观也丰富和发展了其心性论,浑然一体,构成了五峰理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也决定了他的基本的世

3、界观与价值观,对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仍有参考意义。一、胡宏的心性论胡宏是古代少有的成体系的思想家,其体系的理论结构是有意识的确立并被反复强调的,应该首先彰显出来,请看《知言庆胡子曰:诚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惟仁者为能尽性至命。[2]1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2]21天下莫大于心,患在不能推之尔。莫久于性,患在不能顺之耳。莫成于命,患在不能信之耳。[2]25人尽其心,则可以言仁矣。心穷其理,则可以言性矣。性存其诚,则可以言命矣。[2]26诚,天命。屮,天性。仁,天心。理性以立命(所立Z命

4、是个体化的),惟仁者能之。委于命者(尽心尽性以立命,个体性的命不是消极被动地实现的),失天心。失天心者,兴用废。[2]41“命-性-心〃或者〃心・性・命〃的概念结构菲常清楚,且有两条叙述的路线:一条是自上而下的,由命至性至心;一条是自下而上的,由心至性至命。为什么这么区分呢?因为天、人Z间天在上,是客观的,人在下,有主观性。"天命为性〃是儒家自《中庸》《易传》而来的传统,人之性是由天赋予的,五峰自然继承了儒学、理学的这个传统。这种叙述的方式不是随意的,它当下显露出命、性、心三者的关系。首先我们注意到《知言》开宗明义开始于自上而下的结构,〃诚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

5、!仁者,心之道乎!〃⑵1这很自然,因为"天命之谓性〃是传统观念,大家都接受的,以〃命〃为开端,却没有说〃天命〃,这却别有深意,后当自明,不过紧随其后的一条已经透露了其基本意向:"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会,得吾心之乐也难。是故仁智合一,然后君子Z学成。〃[2]1既要认识天下Z理,还要在实践中安守本分,此条之〃命〃既是天命,也是人所受之命。既是理论的开端也是理论的终点,由始学至大成,其叙述的顺序与理念的逻辑是一贯的。《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五峰说:"天命为性,人性为心。"⑵4为什么不是“命〃而是“天命〃呢?因为“命〃有二义:第一,天Z所命于人者;第二

6、,人因天命所成就者(即人自己之性命或命运,即个人一生之生命活动)・开篇之大纲〃诚者,命之道乎〃兼有二义,故无"天〃字。因为儒者都能接受〃天命为性〃的观念,何况“天〃早已被“二程〃人文化了,〃天即理〃是“二程〃兄弟开创的,以之作为理论开端,是对儒学传统的继承。这只是开端,只是继承了己有的理论成果。张载说:〃天授于人为命(自注:亦可谓性),人受于天则为性(自注:亦可谓命)〃⑶324.有趣的是,张载的这种区分在五峰这里完全一样,有两个方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由天命而人性,和由人性而至命,人既受Z后就有了自己的性命。天Z所命与人之所受,似无不同,其区别实则很重要。天命是实实

7、在在的、真实无欺的,是实有,这是"诚〃的首要的意义,也是北宋诸子留下来的传统。不只张载有这个观念,周敦颐早说过:“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矣。〃[1]482然既受之后又如何呢?儒家没有一个类似于西方的上帝,造了人类Z后还要管着人类,儒家的天只是理。五峰是如何规定或者说如何理解阐明人所受之人性的呢?天之所授是诚实无欺的,人物之所受是既定的,既受之性有什么样的品性或者说有什么样的规定性呢?五峰直接给出了性的规定性,即"中者,性Z道乎!〃屮和Z道也不是五峰的独创,这是《中庸》的传统,张载和"二程〃也讨论中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