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83389
大小:134.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4.有学者指出,在均田制之下,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石岂者,可并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如此规定()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为土地兼并打开了方便之门C.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D.致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25.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Z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
2、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6.据(清)《履园丛话》记载,有商人居无锡城北门外,“以数百金开棉花庄”,专门从事以棉花原料与家庭手工业者换布的活动。苏州有些坐商“一字号常数十家赖以举火(指生产)”。这反映出()A.手工生产对商业资本的依赖B.江苏手工工场规模逐步扩大C.经营棉纺织手工业获利丰厚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形成27.“欧洲市场对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埃及对于
3、转口的东方货物征税很高,这种情况自然使发现一条直接通行东方的航路具有新的价值。”这说明开辟新航路旨在()A.打破埃及对东方商品的垄断B.开拓欧洲殖民地空间C.加强对东方各国家的了解D.缓解欧洲的商业危机2&八年抗战中损失惨重的民族工商业者,曾经渴望能够分亭抗战胜利后的接收和赔偿。然而,南京政府将接收的绝人部分敌伪重轻工业转归国营,赔偿物资也基本划为国有。上述做法()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B.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使官僚资本急剧地膨胀D.使政府完全丧失民心29.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
4、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此做法()A.保证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利于提高工业化建设速度C.实现了工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D.有助于工业建设的资金积累29.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此复兴计划()A.坚持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B.加剧了经济危机日益恶化C.蕴含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D.推动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30.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重点放在调整管理的组织形式上,把过去主要由部门管理
5、工业变为主要rti地区管理工业,把部门的“条条”管理变成了地区的“块块”管理。如此,改革带來的效果是()A.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放松了对企业的行政控制C.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D.拉动了农业改革的顺利进行31.新屮国成立Z初,毛泽东就指出,实行国民经济组织性和计划性必须严格限制在可能和必要的限度内。由于有了多种经济成分,这使我们必须有无产阶级明确而周密的经济政策、经济计划与整套的经济组织去指导国民经济建设,绝不容许有任何模糊和混乱。当时,强调经济“组织性和计划性”的用意在于()A.稳固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B
6、.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C.效仿苏联,完善经济体制D.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32.1978年以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改变了生产者对生产漠不关心的局面,农村形势大好,也出现了一些前进屮的新问题,亟待解决。女山生产者的经济活动加强了,基层组织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如何适应。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要强化现有的基层行政组织C.要把农业生产纳入计划轨道D.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33.下图反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g5n自器対閱A.发展屮国家崛起,实力增强C.国际贸易成交暈
7、的增长B.二战后世纪经济恢复发展D.各国对经济稳定发展的期许35•有学者说,当今世界形成了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两大“集群”,而这两大集群不同于冷战时的“两大阵营”,彼此不是完全对抗与截然分割的零和聘弈,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博弈”。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不断建立B.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自由贸易C.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的联系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历来就对某些商业行业进行垄断经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亨有某
8、些特权的商人,如经营食盐的盐商、对外贸易的广东十三行行商、皇室应用物品的皇商和官府应用物品的官商等特定商人,在给予经营特许权的同时,其首要的交换条件,就是提供一定数额利润的报效。例如,两淮盐商在1738年至1804年不到70年的时间里,总共上交清政府报效款3637万余两白银。据陈国栋先生对广东十三行行商的研究,在1773年至1835年的62年里,十三行行商向清政府上交的报效款数额是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