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79193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7
《职业胜任能力模型和其对高职人才规格定位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胜任能力模型和其对高职人才规格定位启示摘要: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如何充分体现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呢?本课题采用了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思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细化表述,既反映了知识、技能等显性才能,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品质、岗位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学习动机等隐性才能。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高职人才规格定位中的问题亟待优化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潮。这次课程改革与上世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有质的区别。90年代
2、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习西方模式,而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90年代的课程改革是从上往下,而这次课程改革是从下而上的。正是由于来自民间自发的课改行动,出现了形式和类型多元的课程改革模式,也涌现了许多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一)高职课程开发的研究徐国庆[1]认为,髙职的课程开发应该以项目为中心,采取工作逻辑来开发课程体系,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它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不同于技能单元的模块课程,有利于体现出高职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应当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常小勇[2]
3、认为,高职课程的开发,除了传统的泰勒模式、过程模式和批判模式之外,要重视非线性的课程开发模式,从而使高职课程动态地紧贴社会与市场需求,吸收更广泛的课程开发参与者,突出影响课程各因素的反馈与分析,不断调整与整合各要素,保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弹性。姜大源[3]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指出:课程体系有纵横两个维度,从纵向的角度,要理清一个专业到底有多少课程。这个课程起点来自于职业,来自于工作岗位和岗位需要的工作任务。对这些进行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在这方面,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需求,考虑学生的成长。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认知的规律,一个是
4、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是一种教育的职业,是来自社会,高于社会职业;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教育的专业,不是高等教育目录中的教育专业,而是更多地具有职业的属性。从横向的角度,每一门课要通过M门课程,M要大于等于3,三个情景或三个单元之间可以是平行的、递进的、包容的,或者是其他排列组合关系。赵志群[4]提出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
5、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二)关于高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从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种种迹象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动的成绩。首先,在学习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了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基本的理论共识;其次,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已在实践中成功地得以应用和推广,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重构。
6、这种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三)胜任力的研究职业胜任能力理论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成为国内外近三十年来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许多著名的公司,如ATT、IBM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胜任力体系。随着胜任力研究的发展,近年来的胜任力模型研究逐渐转向针对固定的行业和岗位进行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将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改进,以验证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这种胜任能力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胜任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主要应用是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企业培训以及个别本科院校在胜任能力测评方面
7、的初步研究。如何根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胜任能力模型研究方案对此具有借鉴意义。二、职业胜任能力“冰山模型”及其对高职人才规格定位的启示(一)冰山模型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冰山模型",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居于冰山水面之上的一角,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了解和测量,也是比较容易通过学习改变的胜任特征;而一个人的动机、特质、自我认知、社会角色这些潜藏在冰山水面之下的部分,是
8、人内在的驱动力和人格中心,较难测量,也不容易通过外界影响而改变,但却是其未来绩效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其工作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